央視國際 >> 環球
綠色地帶 :



  新不倫瑞克的米拉米希河因為有大西洋鮭魚而聞名世界。米拉米希河流目前人類可以到達而又沒有受到人類文明發展影響的大型流城之一。

  水生物學家鮑勃紐伯裏經常到米拉米希河。他正在致力於河流環境的重建工作,他的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紐伯裏特別強調河流和流域環境的重要性。

  河流和流域對人類文化的發展和人類歷史的演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它們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的外在條件。有了河流,人類可以搞運輸,有河流才有森林,河流可以向人類提供冷水,飲用水,還有肥沃的土壤。這些對於我們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而所有這些東西都源於這些河流或河水流經區域。

  水是生命之源;水創造出了各種各樣、複雜有趣的動植物生境。沿水流兩側有植被生長的地帶叫河濱植被區。河濱植被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護水流,保持水質。

  乾淨清澈的溪水是大平洋鮭魚的生存的必要條件,

  而溪水裏有了鮭魚就會招引來鮭魚的天敵。

  河濱植被區有利於形成生物多樣性狀態,許多科學家認為,它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比河流本身差。

  河濱植被區同其他生境比起來要小一些,但是它的重要性絕對不能以它的大小來衡量。但是這麼重要的地方卻經常因為城市發展、工業、伐木和農業開發而遭到破壞。而這些綠色地帶的消失又常常使人類付出巨大的代價。

  河濱植被區對河流提供遮蔽,使河水清涼。那些植物為許多動物提供了食物和庇護。大量的昆蟲也吸引了蜘蛛和小鳥。

  這只毛毛蟲利用其特有的保護色保護自己。樹蛙的背上似乎附上一片樹葉,與周圍的植物渾然一體。許多水生動物為鷺鷥這樣的鳥類提供了食物。可以説,一條溪流和溪流兩側的河濱植被區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河濱植被,溪流就不可能充滿生機。在城市裏,河濱植被區遭到破壞,加劇了河水的污染。河濱植被就像一個過濾網,沒有它,城市的水道就成了排污的明溝。

  世界上每年捕撈的商業魚類,很大部分依靠淡水溪流進行繁殖。現在太平洋鮭魚的數量越來越少,一個直接原因就是這種魚賴以孵化魚卵的溪流的水環境受到了破壞。

  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們一再忽視河流流動的狀態。

  我們説到嚴重的洪澇災害,實際是説這種洪澇現象對我們人類的文明構成了嚴重威脅。但是就河流本身而言,發生洪澇是很自然很正常的現象。正是因為人類過於干預河流的流動,所以當發生洪澇等很正常的事情時,我們覺得這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新的破壞力量。

  人們常常把流水與富饒肥沃聯絡在一起。溪流發出的動聽的水聲乃是大自然讓人覺得最愜意恬適的聲響。

  一條溪流就像一個鮮活的生命。它一邊流著,一邊變化著水流的形態,給植物和動物提供了各種各樣繁衍生長的機會。讓溪水不停流動的力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基本的力之一,這就是重力。

  水是一種動態的物質。它流動時,便影響和改變地上的景觀。

  一條流溪蜿蜒曲折是再自然不過了。而水畔的植被對水流起到了調節規製作用。

  鮑勃紐伯裏用一根塑料帶子向我們展示了一條溪流中的流水反復地在兩周岸流動的情況。帶子捲曲的幅度有非常固定的模式。一股水流從溪流的一邊流到另一邊的距離總是該溪流寬度的六倍。地面上水的流動總是沿著這樣的路線。

  流水在河道中左右運動産生的力形成了溪流的蜿蜒曲折模式,這種模式和波浪相似,是在不斷移動的。

  波浪的形狀是河流依地形地勢和水的作用力形成的,但是波浪可以順河谷改變形狀,就像你甩跳繩時,一股波浪順著跳繩向下衝的情況很相似。 所以波浪的整個形狀是順著河谷移動的,對河道的底部形態産生影響,同時也決定了河濱植被區的外緣界限。

  一條河一般只能佔據河谷底部的一小部分,但是因為它是蜿蜒流動,間或還有洪水漫溢,它可以在它形成的沖積平原上改變河道。河水流過的地方會有豐富的沉積物,能使土壤變得肥沃。

  河濱植被對水流起了調節作用,它可以減緩水對土壤的侵蝕,這是一棵枝幹這樣彎曲的樹,説明這兒的河濱區域處於良好的自然狀態。

  您看見這些枝幹彎曲生長的樹木了吧,説明河的改道速度比較慢,允許樹木在生長的時候慢慢成長。現在如果您看到的是垂入河水裏的枝幹很直的樹木,那基本可以斷定這裡的土壤正在遭受一定程度的侵蝕。實際上,河的流動速度是與樹的生長狀況相聯絡的。

  堅固的堤岸對於溪流保持良好的狀態非常關鍵。河水經過河道,衝擊河岸,形成水洼。如果沒有植被保護河岸,緩沖水的作用力,那麼水就會一點點地侵蝕河岸。河中的魚類需要休息藏身的地方,需要有這些水深安靜的地方。水洼上的植被可以掩護它們不被天敵發現。浸入水中的樹木與樹木的枝葉也可以為之提供重要的藏身之所。

  河水把各個較深的坑洼連起來,流經河水較淺的地方,人們稱之為湍流區,這裡的水流速度很快,為一些像石蛾幼蟲這樣的四處尋找吃食的昆蟲帶來了食物。這些幼蟲為了保護自己,用沙土和植物的枝葉建起了一個個鞘,有的幼蟲還把它們的鞘貼附在湍流區的岩石上。

  這只小石蛾就在這裡,它自己織起了一個網,它還用順流漂來的爛木頭碎屑建成了一個小蓬蓋,流水流過這張小網,石蛾只要出了蓬蓋就可以吃到網上捕到的食物。

  在湍流裏生活的昆蟲吸引了很多天敵。許多涉水禽鳥都來到這湍急的溪水中捕食。水洼裏的魚會從洼底游來吃湍流裏的有機物。湍流還是水重新獲得氧氣的地方。

  在湍流發生的地方,溪水錶面會浮出氣泡。因為水流速度很快,所以它可以把貼近水流表面的空氣帶入這裡流速相對較慢的溪水裏,空氣來不及從溪水錶面逃逸,於是就被裹挾到水流下面去了。我們之所以把這個地方叫做湍流區,主要是因為這段流水發出的聲響,它發出了嘩嘩的流水聲,或者説水流到此處非常湍急。有的人把這裡比作溪流的肺,他們説溪流是在這裡呼吸的。

  水裏富有氧氣是魚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大西洋鮭魚對水質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水質如果惡化,大西洋鮭魚一定是首先絕跡的魚類之一。

  米拉米希河是世界上目前有鮭魚生活的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秋天,強健的成年鮭魚從大海遷移到這裡産卵,然後返回大海。成年的大西洋鮭魚力量很大而且遊速很快,所以對於喜好釣魚這頂運動項目的人來説,用假蒼蠅作釣餌去釣大西洋鮭魚是一件非常刺激的活動。埃夫萊特泰勒是名農民兼作釣魚嚮導,他從小在米拉米希河邊長大。

  不管你走到哪兒,如果你對別人説你來自米拉米希河邊,那麼只要是對釣鮭魚比較懂行的人一定會對你來的地方有個大致了解。所以釣鮭魚在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事情,是社區生活的重要內容。

  泰勒夫婦最近辦了一個釣魚旅社。有人曾經估計説每條洄游來這裡的鮭魚可以為當地的釣魚運動産業帶來1000美元的價值,所以,米拉米希河對於當地的經濟非常重要。

  我覺得這條河對於整個這一地區的經濟真的是非常重要。最近幾十年,它把本省以外的人吸引來這裡釣魚,有幾家專賣體育用品的商店,在這兒經營了五十幾年了。因為有了這條河,這兒的人把本來賺不到的錢從省外人手裏賺了不少。

  埃夫萊特家世代在米拉米希河邊務農。他要靠這條河淤積的平原來生産飼料喂養牛。每年春天米拉米希河多發洪水,洪水使土地的底墑充足,而且沉積了各種養分。因為大部河段只用於農耕和垂釣,所以這條河基本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但是近年來,人們也發現該河的情況有了一些變化。

  河水變化幅度之大是過去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到了春季或者遇到山洪和大雨,河水水位就會極高。而另一方面,河水的水位總的來説,是一年年下降的。你會聽到人們説他們總沒看到河水水位這樣低過。再過一年,水位又低一點。

  這條河發生的種種變化,主要是在它的流域內人類活動的結果。米拉米希河的集水區域森林茂密。植被有助於涵養水分,減低水土流失的速度。

  在該河的流域內有許多沼澤和濕地,雨季可以集存大量的水。雨季過後,這些水才逐漸散失。毀掉流域內的植被就會阻斷水的正常循環。

  常聽到人們提起伐木之類的事,開挖明溝啊,疏導地表的徑流,鋪路啊,這樣人可以更方便地達到河流或溪流。長著雪松的濕地已經有所減少,所以現在沒有過去那麼大面積的沼澤地不斷地向河流水系注水。

  其實,大西洋鮭魚生息繁衍所要求的自然條件非常複雜,米拉米希河只是其中一個條件。近年來,洄遊鮭魚的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原因不明,但是這一現象的確讓人揪心。

  就小鮭魚的繁殖,例如稚鮭和青背鮭的繁殖情況來看,這條河還是正常的。這些鮭魚需要順河水到大海裏面去。但是現在的情況好像鮭魚一回到海裏,就不會洄遊了。但是就是這條河本身的生態環境而言,這幾年應該説還是不錯的。

  像米拉米希河這樣的河流,處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沒有人為的干擾,這樣的河流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全世界只有少數幾條。

  南美洲一些國家砍伐熱帶雨林,這樣下去會破壞掉河流賴以穩定的基礎環境。再向北看看加拿大的情況,我們建成了若干個大型的水電站,對河流的基礎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極大。再看看歐洲,那裏已經找不到一條自然狀態的河流了,人類活動早已將它們改變,只是程度有差別而已。所以説,保持自然狀態的河流已經不多了。

  自然河流、自然溪水的消逝,喚起人們花大力氣恢復河水的自然環境。 在洛磯山脈的東坡,有許多河流、溪水從山間奔流而下。在乾旱的草原牧場上,溪流兩邊的植被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濱水區對於候鳥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候鳥的飛行路線往往是順著河道的,特別是那些南北流向的河流。其他河水溪流交錯穿插、形成了一個個供候鳥暫時落腳的地方,它們可以在這些停留地覓食,遮風蔽雨,休息休息。

  如果沒有河濱地帶提供淡水,食物和遮風蔽雨的地方,許多生活在乾旱草原的動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在草原上,80%的動物完全或部分地依賴河濱地帶生存。在山間,許多動物常常在冬天從夏季較高海拔的活動區遷移到河谷地區,尋找安身的地方。

  流經這片土地的水量每年都有變化。蒸發和降水可以産生純凈的淡水。到了冬天,降雪和結冰使水分得到積累。

  春暖時節冰雪開化,使凍結的水分釋放出來。馬上就有動物遷移到這裡,盡享開化的河水帶給它們的各種好處。大量的河水慢慢向下游流動。河流到了汛期猶如暴風般狂烈,帶有強大的衝擊力。這個時候,河濱地帶的植被可以護住河岸,減弱水流對它的衝擊。在河水漫過河岸流向沖積平原時,植被可以固住土壤,減緩流水的速度,使水中的各種物質沉積下來。

  沒有茂盛的河濱植被,春天的洪水就會引起嚴重的破壞。這條小溪只有少數樹木保護著它。因為水淺,樹蔭又少,太陽一齣水溫就太高,多數魚無法在水中生活。倒落在水中的樹説明河岸遭到嚴重侵蝕。由於侵蝕得不到控制,結果小溪變得寬而淺平,沒有深池和湍流。在這種狀態下,河岸一年外移好幾米是常見的事。

  巴裏,95年那場洪水使這條溪流的面貌發生了變化。

  羅恩菲奇是一名在艾伯塔省政府工作的魚類與野生動植物專家。巴裏亞當斯是該省農業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們兩人負責的一項工作就是把遭受破壞的河濱地區的動植物生活環境恢復起來。這條小溪經過近一個世紀不間斷地放牧養牛,遭到了破壞。溪邊為數不多的幾株樹木是在第一批牛群到達這裡的時候留存下來的。那些本來可以長成大樹的小樹,已經被根係較淺的草皮代替。

  要減弱、減輕和降低流動的水流産生的力量,就需要借助植被,需要有巨大的根係把溪岸上的土層固住。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植被的根係太淺,根沒有深入土層,整個土層沒有被網住,自然不能固定土壤顆粒和小石塊,所以,土壤無法抗阻水流形成的衝擊力。

  這條小溪被籬笆圍了起來,目的是讓新樹生長起來。溪畔剩下的這些樹可以結出新的種子。圈圍的第一年,溪畔就長出了白楊樹苗。

  在大約十年前,人們把這條小溪兩岸用籬笆隔起來。從那時起,溪畔的植被很快被把整條溪流遮蔽住了。溪水的水面上植物生長茂密,河道變深、變窄。溪流變窄可以使水流得更遠,使遠處乾旱的土地得到滋潤。

  植被穩定了溪流水道,那麼溪水往哪兒流了呢?水向哪走呢?首先它不大可能滲入地下,因為河床下有砂礫層,對水的滲透有阻礙作用,這樣它只有向上走;就這樣,水量增大了,水位直線上升,再向四週擴展,使河濱地帶擴大,這樣實際受溪水灌溉的地方就擴大了。

  清新的草原小溪和河流為農作物的生産提供非常寶貴的水源。這裡的農民利用山腳的丘陵裏溪流的集水地養牛,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在許多地方,這種不間斷地使用,使土地受到了嚴重破壞。溪流水位下降已經成了當地的一項嚴重的政治問題。溪流的問題歸罪于牛看來並不能讓克萊卡塔威這樣思想進步的農場主信服。

  牛對 溪水的破壞不算大,比人差遠了。

  很多農場主已經大大減少了到溪邊覓食飲水的牛的數量,有些溪流已經在沿岸扎上了籬笆,不讓人畜進入,有些已經減少了被人畜利用的頻率。牛群遷走後,溪流集水的洼地有了較長的恢復期。迫於公眾壓力,多數農場主承認,他們有責任對流經其地界的小河或溪水實施保護。

  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收益最好的土地,但是在老百姓眼裏它們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比如魚類需要一個生活環境,下游要有良好的水質。如果你跑到高山上,順著溪水河水一直跑到大海,你就會發現那河水溪水出現的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得了的環境問題了。

  河流滋養野生動植物的能力高低是判斷流域狀態優劣的標誌。在加拿大西部,地貌崎嶇不平,加之降水豐沛,所以有許多河溪,流速很快。

  可以説,北美大陸分水嶺以西的溪流、河道,曾經都是滋養太平洋鮭魚的地方。現在這裡的溪流中已經見不到鮭魚群洄遊的情景了。這條河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薩蒙河(英文原意是鮭魚河),現在這條河裏只有很少一部分鮭魚洄遊到這裡。聽聽生物學家華萊士的看法。

  幾百年前,這條河裏每年都會有無數的紅鱒魚定期洄遊,在河裏産卵,可現在沒有鱒魚了。總體估算一下,把所有的鮭魚種類加在一起,定期洄遊到河裏産卵的魚只有一兩千條。

  麥克華萊士在薩蒙河流域區的一個民間團體裏工作。麥克克羅是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的生物學家。他們兩人參加了一個由當地農場主、採伐業者和其他土地所有人參加的項目,項目內容就是改善薩蒙河的水質和魚類生存環境。

  薩蒙河流域的狀況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具有相當大的代表性。這裡的大片森林被採伐、拓荒。植被遭破壞,摧毀了魚類和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河岸有許多地方遭受了嚴重的水侵蝕。在這一片150米長的長條地旁邊,將近一公頃的土地在一次洪水中被沖走。河道變寬和河床變淺,這可以説明河流處於不良狀態。

  為了治理這種人為的破壞,人們在岸邊埋下整棵整棵的樹,這些樹使水的流動發生一定程度的偏轉,減弱水的衝擊力,從而也防止了土壤進一步受到侵蝕。整個堤岸穩固後,就可以植樹種草。埋入地下的樹木需要一段時間才腐爛,而到了那個時候,岸上的樹木已經長大了,可以對河岸施以長時間的保護。不過這個過程是很慢的。

  把整個河流恢復到自然良性狀態,我們想做這個事情,想努力營造出適宜於動植物生活的環境特徵,您可以在沖積潭、比較大片的沉積著碎木頭的地方以及樹木密集的地方看到這些特徵,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要用一百年。所以説,這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説某個恢復自然良性狀態的工程成功,那是需要時間的。我們這輩子是看不到了。

  水質有了改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有了改善,會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像紅鱒魚洄遊的場面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也不可能再有了。但是人們還是可以使環境得到某種程度的恢復。

  我們沒有能力去治理一條河,但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採取力所能及的行動,幫助大自然母親自行恢復良好的狀態。我們在這裡採取行動,其他地方也開展類似的行動,生態環境就可以恢復過來,這樣生態自行恢復的過程就啟動了,比如説,我們將來可能看到有很多鮭魚洄遊到這條河裏。我們所做的事就是為它們準備好生存的環境,確保這些鮭魚在河與大海之間游來游去時不至於太受罪。

  在人們準備恢復自然界缺失的一種東西時,他們常常又想到了大自然的精巧和複雜。

  很多世紀以來,生活在尼羅河流域的人民主要靠每年定時氾濫的河水種植糧食作物。肥沃的尼羅河是他們強大而富有的社會的基礎。

  河流在人類的歷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尼羅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哺育了人類最早的也是最為壯美的文明。今天,世界仍然有很多人在河流兩岸生活。河流和沖積平原是大自然恩贈給人類的財富,人類被它所吸引,卻又對它造成威脅,這真是人類的尷尬。

  流經加拿大多倫多的多恩河就是人類影響河流自然狀態的典型例子。該河從這個二百多萬人口的城市中間流過,成了一條繁忙的運輸走廊。為了築路方便,多恩河下游的某些河段被人工取直。河流的入海口又人為地來了個急轉彎,讓出港灣,然後流進一片沼澤。

  多恩河的源頭水位於這座城市以北的冰磧之中。這裡多孔隙的石塊吸進溶化的冰雪。冰磧裏遍佈著地下水形成的涌泉。水不斷流下,形成了冰涼清澈的小溪。

  歐洲人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湖邊多為沙灘和濕地。多恩河流入安大略湖的地方曾經是一大片沼澤。隨著遷來定居的人口的增加,多恩河流域的樹木被砍伐殆盡。為了容納更多的人口,人們在這裡建了複雜的城市設施。沿湖邊的濕地被人為地抽幹了水,住上了人。

  二十世紀初,多恩河流域南邊的很大一部分遍佈著建築物和柏油公路,在地表形成了一個不透水層,水很難滲入地下。

  洪澇的自然循環演變成了越來越頻繁、破壞性越來越大的災害。

  一九五四年秋天,天降大雨,整整下了一個星期,氣象預報員發現有一股熱帶風暴正從美國東部地區向北移動。突然,這股熱帶風暴向內陸地區挺進,它越過安大略湖,汲取了大量水分,並使溫度升高;這股名為“黑茲爾颶風”的熱帶風暴襲擊了多倫多市,它的威力徹底改變了這個地區的人們對河流、溪水的認識。

  臨近傍晚的時候開始下大暴雨,一連下了幾個小時,降水接近150毫米,直下得溝滿河平。洪水開始肆虐,又正逢天黑,有八十二人失去了生命,好幾個居民區被全部沖毀。

  天亮的時候,人們才看了大水肆虐、濁浪滔天的可怕景象。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救援。大水衝垮了橋梁,沖毀了公路,許多房屋被湍急的洪水衝得四分五裂。

  這次洪水造成了嚴重的財産和生命損失,該地區被迫組建了洪澇監控機構。在“黑茲爾”颶風釀災一年之後,多倫多成立了“多倫多大都市與地區環境保護管理局”。它主持建設了兩條大壩,壩區強大的庫容能力可以把洪水匯集起來。

  另外,該地區還把許多容易爆發洪澇的河流溪流買了下來。在有些地方,人們修建起了巨大的混凝土河道,意在讓河水加速流動。這些工程耗資無數,確實起到了防洪抗洪的作用,但同時也造成了難以預見的嚴重問題。

  在建設過程中,多倫多市還在不停地向該河的集水區擴展,城市的邊緣甚至都逼近了該河在冰磧地的源頭。土地涵養水分下降,意味著每次降雨或降雪都會使流入河流的總水量增加。另外,水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降雨把汽車排放的化學物質和其他污染物帶進了河溪。每一次降水都是在製造污水,而這個即便是最完備、造價最高的防洪設施也是防不住的。

  多倫多市面對越來越高的治水成本,越來越可怕的污染,最終還是採取了一種更為貼近自然的方法。讓我們來聽一聽環境保護管理局負責多恩河地區的協調員阿代勒弗裏曼的看法。

  我們認為發洪水是一種自然現象。河水要流,我們就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要講究順應河流的自然規律,不能和河流對著幹。

  那個時候,該地區的溪流河流集水區域大部分歸屬這個管理局。管理局做出決定,最大限度地使這個地區土地回歸自然狀態。他們在河濱地帶重新造林植樹,來過濾水中的污染物,減輕土壤侵蝕。

  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已經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倫多倫市現在又出臺了更為宏大的恢復自然的計劃。這是位於多恩河下游區的一個磚土場,專門為磚廠提供白磚土。這裡的磚土採盡以後,那個磚廠也關門了,管理局把磚廠的産權收了過來。

  以前這裡有一條小溪流過,但是一條排污管道把它弄得面目全非。現在它流入了濕地中幾個大水潭。在這個地方人們栽種各種本地土生的植物,這些植物有助於凈化溪水,把我們排放的雜物過濾掉,吸收其他養分。

  這項回歸自然的工程也促使城市的野生動植物得到恢復。有段時間人們認為好多動物再也不可能待在城裏了,但是現在它們又回來了,而且有些動物還非常適應城市裏的生活。許多鳥得益於重新恢復了的生活環境,它們在這裡生養後代,還有許多鳥又開始順著河道遷徙飛行。

  利用自然手段可以抗洪防洪,而野生動物回到城市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內容。

  我覺得野生動植物在城市的真正價值,是讓人們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融入而不是遠離自然的感覺。如果人們在自己的後院裏沒有和動物,和野生生物有過親密接觸,那我想他們不大會理解大自然,不理解比如阿爾貢金公園和北極地區那些奇麗的國家公園的意義所在。

  恢復自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水質得到改善,讓各種魚類洄遊到這一片流域。

  人們常把魚的生長狀況看作是河溪水質優劣首要指標,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鮭魚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同時又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鮭魚數量迅速下降,不僅引起了當地的漁民和漁政管理人員焦慮和關注,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在一個冷雨綿綿的週日早晨,有幾十個人在伯納比市的一條小溪邊集會。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是馬克安吉羅,他是一位教師,也是一名博物學家。這些志願者要將一條埋沒了幾十年的小溪恢復原貌。

  這條溪被輔設了管道,成了暗溝,上面被土鋪平了。後來這裡要做一些改造,我們便有了讓小溪重見天日的機會,説白了,我們打算把它重新挖出來。雖然工程很慢,但是我們肯定要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這個工程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河流日”內容的一部分。“河流日”一開始只是讓人們感念河流和小溪的一項慶祝活動,規模很小,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該省每年的大事。

  全省正在搞的有一百多個河流項目,有些是溪流河道清挖的,有些是強化魚類資源的,有些是在河溪兩邊植樹的,就像這個,還有一些是教育觀光活動和河濱慶祝活動等等。現在全省可能有兩萬五千多人參加各種項目,為治理河溪做工作。

  溫哥華橫跨弗雷澤河。有一段時間,河裏洄遊的鮭魚數量在世界都是數得著的。曾經有居民抱怨説,河裏産卵鮭魚發出的響聲使他們夜裏無法入睡。他們在家中後院、在街頭就能捉到魚,可是現在呢,別説是溫哥華市裏了,整個溫哥華地區都沒有鮭魚洄遊了。

  我可以這樣説,處在較下游地區的城市裏的河流溪水,至少有四分之三可以處於危險狀態,另外剩下的河流也大部分受到了威脅。再來看看溫哥華的情況,在上個世紀我們就失去了五十幾條溪流,它們被人改裝成了管道,上面又鋪土平整,算起來總共失去了七百公里長的河流。這樣一算,城市的河溪我們已失去不少了,剩下的有相當一部分問題也不小。

  溪流遭破壞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可以對溪流生態起保護作的河濱植被被大面積地破壞了。不少調控溪水功能的設施對魚類游動構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溫哥華是近年來北美洲人口增長最快、城區面積擴大最快的城市中心區。居民對住房的需求和工業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溪流集水區被平整開發。

  陡峭的山坡和豐沛的降水加劇了城市中地表徑流的問題。但是儘管有諸多不利的因素,參與恢復自然的人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顯著成績。

  這是伯納比市的斯蒂爾溪,它是溫哥華遭受破壞最嚴重的水道之一。經過志願者幾年的籌劃,經過社會活動者的奔走遊説,該溪的有些河段已經恢復了原貌。這一段就是河濱植被帶,有六百米寬。

  我想我們應該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流經城市的溪流,不能像過去一樣。這一點很重要。溪水是使我們家園生機盎然的重要因素。看到這條小溪,可以聯想到它的娛樂身心的價值,自然價值,還有文化價值。我覺得住在城市裏的人已經不像過去,他們開始讚賞城市的溪流,發現它們的意義和美。我想這對做好管理這些溪流的工作會是很有意義的事。

  “河流日”的活動之一在阿盧埃特河畔舉行。經過幾年的努力,這條河有些河段已經恢復了原來的容貌。在這條河邊有一個公園,一個叫做“民族強大”的組織的成員正在準備鮭魚燒烤大餐。河流回到原來的自然狀態為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舉行燒烤大餐是大家對此的慶祝。

  該放它走了,瞧它多高興!

  最有趣的活動就是放鷹。這只小鷹和一隻禿鷹在天上打架,眼睛受傷了。

  這是一隻金鷹,大約是四歲了,公的。

  當地的志願者一直喂養照料著這只小鷹,直到它徹底康復。這只鷹被收養了一年零六個月。

  對那些曾經照料它的人來説,對在場觀看的人來説,這是個令人動情的時刻。

  我們不敢説這只小鷹一定能夠重新適應野外生活,但是因為這裡有了適宜它生長的生態環境,有了清澈的溪水和潔凈的食物,我們想它應該可以生存下去。 (完)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