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環球
《旋律依然悠揚》:


  奧地利傳記作家布拉威曾沿著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足跡,搜尋一代音樂大師的創作軼事 ,所到之處,使他深信這樣一句話:奧地利----只是有人知道,維也納----有許多人知道, 施特勞斯----大家都知道 --布拉威(奧地利)
  如今80多歲的布拉威親眼目睹了維也那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向世界上70多個國家直播的盛況 ,相信他還會再加上一句話,那就是: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全世界都知道
  如今,這個以施特勞斯家族音樂作品為主的新年音樂會,已經成為奧地利人獻給全世界 人民的賀歲禮物。
  圓舞曲“Walzen”是個德語名詞,據説是從法語的“Volta”派生而來的。這種三拍子的舞 曲在歐洲許多國家的鄉間十分流行。流傳在德、奧地區的民間樂曲連德勒是人們在節慶和聚 會時經常演奏的一種曲式。
  到18世紀下半葉,經過作曲家的改編和整理,這種歡快的鄉村舞曲開始進入城市王公貴 族們的社交場所,同時也傳到了具有“歐洲中心城市”之城的奧地利首都維也那。19世紀的 維也納人特別崇尚古典音樂作品,像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的等等,覺得施特勞斯家族 的民族音樂作品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施特勞斯家族舞曲的藝術風格在奧地利影響了一個多世紀。 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共譜寫了251首樂曲,其中有150多首為圓舞曲;其長子約翰施特勞 斯一生譜寫了400多部圓舞曲作品,其中《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 聲圓舞曲》等享譽世界,他也因此被人們冠以“圓舞曲之王”的美稱;弟弟約瑟夫和愛德華 也譜寫了幾百部音樂作品,指揮和參加了多次音樂會的演出。他們父子不懈的努力終於使圓 舞曲、波爾卡、馬祖卡等多種民間傳統音樂形式進入了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音樂會上演的曲 目。
  這輕輕的顫音,使人們想起了微波盪漾的多瑙河,施特勞斯父子把對生活的理解和夢想都溶 于美妙的旋律之中,給19世紀的奧地利社會帶來了不小的轟動。當時與老約翰施特勞斯共 同努力的還有他的好朋友約瑟夫蘭納。他們把歡快節奏的圓舞曲帶入宮廷,成為宮廷流行 的舞曲音樂。之後,他的大兒子約翰施特勞斯繼承和發展了父輩的成就,創造了維也納音 樂史上的“金色世紀”。
  在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作品中,奧地利的自然風光、社會生活以及作曲家豐富的內心世界都 能在美妙的音符中得以昇華,從中可以體味到奧地利人熱情、樂觀,又不乏詼諧、幽默的性 格。這些音樂作品雖然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樂曲中歡快愉悅、浪漫典雅的情感卻是 世界各地人們共同的心聲。
  維也納這個位於歐洲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有“音樂之都”、“聯合國城”等多項美譽,同 時,它數年都在“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由於它在音樂文化領域的魅力,歐洲、乃至世界各國的音樂才子紛紛落戶於此,於是便出現 了維也納人的觀點:“只要是在維也納發展他的音樂事業並給這個城市添光增彩的,我們都 認為他是維也納人”。
  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維也納也蓋起了不少新式建築。然而唯一不能改變的是維也納人的懷 舊情感。除了老城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在全城的幾百家咖啡館了。
  冬日,街道上寒風凜冽,行人稀少,但是在咖啡館裏暖意融融。在淡黃色燈光下,人們一邊 靜靜地品嘗著咖啡和甜點,一邊悄聲交談著,也有人在翻看報紙和雜誌,獨自享受著這份閒 暇的樂趣。咖啡館不僅是休閒的地方,而且維也納人也非常喜歡在這裡談生意。墻上懸挂著 陶醉於小提琴演奏的施特勞斯的畫像,使人若隱若現地感受到那優美的琴聲,更喚起了人們 對奧地利音樂才子的追思。
  據説當年舒伯特也經常與朋友一道光顧維也納的咖啡館,他譜寫的許多浪漫曲的創作靈感都 源於這裡。
  維也納著名的咖啡和葡萄酒分別來自土耳其和古羅馬,但如今它們成了維也納的特色食品。 爽朗的維也納人特別會經營他們的文化,即便是來自異國它鄉,只要他們喜歡,準會在維也 納發揚光大。
  奧地利人的確喜歡世界上最優秀的東西,也能留得住世界上的優秀人才。維也納是著名的 “音樂之都”。多少年來,這裡孕育了無數的音樂才子,如莫扎特、舒伯特、海頓、馬勒、 蘭納、施氏父子、布魯克納等。音樂大師貝多芬、勃拉姆斯、蘇佩、威爾第等也多次來此從 事音樂創作和演出活動,有的還長眠於此。在奧地利人的心目當中,他們都是地道的“維也 納人”,他們的雕像也如同奧地利的英雄人物塑像一樣散見在維也納的各個公園之中。 在本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地處東西歐交匯點的維也納是一個文化氣氛非常濃厚的城市。常 駐居民中還包括像心理學家弗羅伊德和作家茨維格那樣把奧地利視為第一故鄉的數十萬猶太 人。
  然而,1938年春,納粹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打破了這裡和平的一切。許多在維也納生活多年的 優秀才子不堪屈辱,被迫離開了奧地利,流落他鄉。那些視奧地利為生死相依祖國的猶太人 也遭到了慘絕人寰的殺戮。
  奧地利著名猶太作家茨維格從未想到他一夜之間竟成了沒有國籍、失去了尊嚴的人。他 在完成了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後的不久就與妻子含恨在遠離祖國的巴西自殺身亡。他在書 中所記敘著的不僅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不僅僅是獨自生活在困苦之中年邁的母親,而是在 他看來寄託了希望的文化聖地。然而,希特勒的入侵使那裏陷入了野蠻狀態。
  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萊門斯克勞斯執棒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上第 一次專場演奏了代表奧地利音樂傳統的施氏家族的音樂作品。人們不難體會出奧地利藝術家 在這一國難當頭的歷史時刻聰明的選擇。
  從1941年開始,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施氏家族的圓舞曲音樂會改在元旦上午舉行。 到1946年的新年,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稱作“新年音樂會。由於該音樂會日 程固定,又以歡快優美的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和波爾卡為主,所以吸引著奧地利國內外的 音樂愛好者,其影響是越來越大。
  奧地利人把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作品作為其民族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內容,在策劃維也納愛 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
  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參與是新年音樂會舉世矚目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樂團的前身是維也納皇 家歌劇樂團,成立於1842年。樂團剛成立時就立下制度:(字幕)凡屬皇家歌劇樂團的樂手 才有參加愛樂樂團的資格;樂團是一個融藝術和自我組織管理為一體的演出團體;樂團所有 的決定必須由樂團全體成員以民主的方式開會通過;樂團的常務工作由樂師們選舉的12人的 管理委員會負責。
  這種特殊的管理模式延續至今,它有效地促進了樂團樂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形成了巨大 的凝聚力;也使每個樂師在維護樂團聲譽的同時,更加注重個人演奏技巧的提高。 愛樂樂團還使用著許多老式的樂器,例如,樂師們使用的定音鼓仍採用的是山羊皮作鼓面, 而不是用人工合成的什麼材料。在新年音樂會的多次演出中,來自於生活中的各種小道具, 如哨子、三角鐵、木板、齒輪、鐘錶等也派上了用場,給施氏家族動感強烈的波爾卡舞曲增 添了幾分詼諧。
  每年新年音樂會的綵排一般都安排在12月底才進行,有的時候,剛剛參加完排練的樂手 們就要趕著回臨近的歌劇院參加另外一場演出。樂團的演出活動總是安排得滿滿的,新年前 後更是如此。但是由於是自主管理的體制,上上下下配合默契,而且這種頻繁的演出使得樂 師們的技術日漸純熟,熟能生巧,一切井井有條。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由誰來擔當,這也是人們頗為關注的焦點。從1939年到1955年,維 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先後由克萊門斯克勞斯和威利波斯布羅夫斯基擔任。
  1980年至1986年,洛林馬澤爾擔任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1987年是著名指揮家赫伯特馮 卡拉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指揮該音樂會。從此以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不再固 定,著名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裏卡爾多穆蒂、祖賓梅塔以及奧地利指揮大師卡洛 斯克萊伯先後多次輪流做過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指揮。2001年,擅長古樂研究的奧地利指揮 家哈農庫特亮相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他們開創的風格給全世界的樂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給中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指揮家洛林馬澤爾。他在每次與愛樂樂團的合作中都是一 邊演奏小提琴,一邊指揮,並在波爾卡樂曲的演奏中獨樹一幟地設計出指揮與樂師幽默的交 流場景。他在1996年新年音樂會的賀歲祝辭中還用漢語向全世界的觀眾道了一句“新年好” ,這是我國中央電視臺轉播該音樂會近十年,也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近五十年,漢語第一次 進入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這個大雅之堂。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舉辦地是音響效果一流的“金色大廳”,它位於維也納市中心帝國大道 旁的音樂之友協會大廈內,于1870年建成。它的設計師是丹麥出生的特利菲爾漢森。漢森 不僅考慮到協會大廈在外觀上與帝國大道上其它古典建築風格相一致,而且在內部具體廳、 室細節的處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學與聲學效果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在“金色大廳”的裝潢佈局 上,充分體現了漢森卓越的建築設計功力。
  維也納的專家們在協會大廈建成125週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金色大廳”的屋頂為平頂鑲 板,兩側有樓廳和音樂女神的雕像。這些具有美學意義的裝飾物使原本直接撞擊到墻壁上的 樂音有延長和疏緩的作用。音樂廳內共有1600多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其木質地板和墻 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鳴箱一樣,使樂隊演奏的聲音在廳內振動和迴旋,餘音裊裊...... “金色大廳”的設計獨一無二,稱得上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出色的音樂廳。
  “金色大廳”在新年這一天總是花團錦簇,充滿著春天的氣息。這些鮮花都來自意大利的 “陽光之城”聖雷莫,也是意大利人民送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好的賀禮。維也納的園藝師 們,包括許多退休人員,都前來參加會場的佈置工作。每一年主題花束的品種和色調都有所 不同,因此在衛星電視轉播時,細心的電視同行們總是詢問一下花的顏色,避免在設計電視 字幕時疊加上相同顏色的標題,影響觀眾的收視效果。
  1959年,電視轉播參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使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芭蕾表演有了 展示施特勞斯音樂作品的空間。
  每年新年音樂會的芭蕾伴舞表演的地點都是人們精心挑選的,這得意于維也納有許多風景如 畫的建築和富麗堂皇的宮殿。雖然整個音樂會芭蕾表演所佔的份量不大,但是,從舞美設 計、編舞到每一位舞蹈演員都在全力以赴。
  我們每年都在不同的地點製作芭蕾舞伴舞節目,而且沒有一次是重復的,當然,這不包括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因為每年這首曲目的伴舞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別的曲目的 伴舞總是在維也納不同的地方進行。
  標新立異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芭蕾表演的一大特色。這些年來,奧地利人不僅聘請世界一流 的指揮家,而且還廣納歐洲的芭蕾藝術人才。1997年,俄羅斯的普利塞茨卡婭為維也納新年 音樂會《藍色多瑙河》編舞,對新年音樂會芭蕾場景與動作的設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這些一流的舞蹈表演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並與場景、音樂演奏形成一個活動的立體空間 ,成為施氏音樂作品最好的註釋。回顧多次重復創作歷年必演的曲目《藍色多瑙河》的芭蕾 伴舞時,總可以感受到維也納的舞蹈藝術家們對藝術不懈的追求和對這首被視為奧地利“第 二國歌”不朽音樂作品內涵準確的把握。
  現代電視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也使芭蕾舞蹈表演更加傳神。在舞蹈表演的各個演出地點內, 電視工作者細緻佈置攝像機的位置,並同設在主會場“金色大廳”內的電視直播訊道相連 接。
  布萊恩拉奇多年擔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總導演,曾經兩次獲得過國際電視音樂製作大 獎。在200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他還特別挑選維也納歌劇院舞蹈學校的20個孩子參加表 演。
  奧地利人在用他們的智慧來“經營”自己的文化。
  蜚聲世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世界上一流的樂團,一流的指揮,在一流的音樂殿堂中演出 ,沒有商業炒作的痕跡,所選曲目都是為大眾接受的奧地利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奧地利的 電視工作者還通過多機位、多角度的變化構思舞蹈場景,營造出一種清新高雅的藝術情調, 使芭蕾表演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油畫,融入“金色大廳”優美的音樂中。
  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永遠都忘不了在1897 年他第一次在“金色大廳”內指揮音樂會的 感受。他為建築師卓越的設計而驚嘆,為理解和熱愛音樂的觀眾們的情緒所感動,他瞬間頓 悟出是什麼使音樂在這裡變得如此悅耳動聽。
  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誕生後的半個多世紀裏,在“金色大廳”傳出的輕鬆歡快的音樂氣氛中 ,借用布魯諾瓦爾特先生的話來説,正是因為奧地利人尊重自己的傳統,正是因為有了一 代又一代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人們,“音樂才能變得如此的美麗”。
  誕生於1939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這個著名的“音樂之都”一樣,如今在中國已經是家喻 戶曉,並且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新年期間固定的實況轉播節目。中央電視臺將從1月1日北京 時間18:05開始,在中央電視臺2套衛星直播20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盛況。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將第一次亮相2002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臺,與維也納愛樂 樂團合作,和全世界樂迷們共慶新年。小澤徵爾的指揮風格,熱情洋溢,奔放中流露出細 膩。他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善於運用帶有表情的目光和“會説話”的雙臂 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維也納愛樂樂團選定小澤徵爾,也是相信他對於活潑歡快的施特勞斯家 族的音樂作品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在收看音樂會直播的同時,電視觀眾還可以欣賞到維也納的著名景觀和擁有430年曆史的維 也納西班牙馬術學校的精彩畫面。維也納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舞蹈家們將為施特勞斯的名曲《 藍色多瑙河》伴舞。俄羅斯舞蹈明星符拉基米爾馬拉科夫將擔任獨舞,今年是他第一次擔 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舞美設計。在衛星直播過程中,觀眾還可以同步收看中央電視臺轉播 小組的報道。此外,音樂會中場還有中央電視臺對小澤徵爾的獨家專訪。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