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中學生有心理問題 北京30%學生厭學
------政協委員提案增設“厭學率”指標十六名委員提案在中小學設立心理諮詢機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5日 10:00
壓力感 偏執 敵對 人際關係敏感 抑鬱 焦慮 強迫 適應不良 情緒不穩 不平衡———
身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北京市政協委 員田曉君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在校學生的厭學率已達30%甚至更高。田委員建議將“厭學率”設為北京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市政協的劉彭芝、卓立等16位委員也聯名提交了“在各中小學設立心理教研與諮詢中心的建議”,目前兩份建議已被北京市政協立案。
多種原因催生厭學情緒
田委員認為部分教師在少數學生厭學開始階段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矯正。學生在校時間過長,精神過度緊張,造成疲勞甚至逆反、排斥;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使孩子難以融入學校集體生活,過分溺愛也催生學習惰性。因此田委員認為,在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增設“厭學率”指標十分必要。
心理問題的十種表現
劉彭芝委員告訴記者,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先生公佈的對全國中學生的多年調查結果,32%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在最近一次對北京市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查中,結果顯示有16.5%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
根據劉彭芝等16位委員的調查,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十個方面。一是學習壓力感;二是偏執,總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任,自以為是;三是敵對,經常與人抬杠或者有暴力傾向;四是人際關係敏感;五是抑鬱,認為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整日沒精打采;六是焦慮,心裏煩躁;七是自我強迫現象,明知沒必要做還要做;八是適應不良;九是情緒不穩定;十是心理不平衡性,對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而感到不平。
劉委員認為,雖然本市有一小部分中小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學生、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和治療的需要。
記者調查
學生大多有心理壓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同年齡階斷的學生想法也各有不同。
一位今年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在聊天時告訴記者,她在課堂上感到的壓力並不大。但她還是沒有休息日,週六學鋼琴,週日學外語,感到很煩。
就讀北京某所中學的高二學生李穎對記者説,鋻於年齡因素,現在一般家長都不會給孩子做過多的課外時間安排,但是“來自社會壓力卻不小”,有時候會“喘不過氣來”。
針對上述情況,劉委員建議每一所中小學校都設立心理教研與諮詢中心。鋻於我國的心理學專業人才還很稀缺,專職心理教師人數暫時按照師生比例約1:1000來配置比較切實。(來源:《法制晚報》 曹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