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報告
——我校初一年級學生社會綜合實踐活動點滴紀實(一)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5:25)
為推進素質教育,3月25至29日,我校初一年級學生來到我市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完成了陶藝製作、鐘錶設計、酸奶製作、體能拓展、微機組裝等十幾個項目的實踐活動,不僅使同學們開闊了眼界,鍛鍊了意志,培養了技能,也給予他們更多的創造空間,讓同學們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展示。這次活動的帶隊教師、初一年級主任甄秀芳老師擷取活動中的幾個片斷,記錄了同學們的感受和成長歷程。
最具個性化的時鐘設計
五顏六色的吹塑紙鋪滿桌子,刀子、剪子、尺子一齊上,最具創意、最能展示個性的時鐘設計讓同學們全身心投入。同學們畫呀,貼呀、寫呀……漸漸地,一個個作品顯出了模樣。有的以童話人物為主體,貼出了小兔乖乖抱顆胡蘿蔔;有的以景物為主體,柔細的柳枝隨風飄揚;有的以環保為主題,兩隻手緊緊握在一起……在這裡,同學們的思維空間是極其廣闊的,他們可以自由地、無所顧忌地借助這些吹塑紙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意,寄託自己的理想,展現自己的才能。這樣的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延展性和開放性。
這樣的活動中,同學們多了許多主動,少了一些被動;多了許多情趣,少了一些的呆板;多了許多發揮,少了一些約束。當同學們舉著、捧著、擎著自己的作品走出教室,臉上洋溢的是自信,是收穫,是滿足。
最不易的一頓飯
一盤石磨,一眼水井,一個火灶,一袋玉米粒,一口其大無比的鍋,一捆枝枝杈杈的柴,想吃午飯,自己準備吧。“省點事,煮玉米粒吃。”這種“懶漢”做法顯然行不通,只好按規定做吧。先將玉米磨成面,不就是推磨嘛,有什麼難。兩人上去就推,剛開始,新鮮、有趣兒,有的是勁兒,把一盤磨推得呼呼生風,一圈又一圈,讓人看著眼暈。漸漸地,説話聲低了,臉蛋紅了,腳步慢了,汗也出來了,氣也開始喘出,再看磨下的麵粉還不足一大捧,剛夠一鍋粥的量。換人,再上;再上,換人……終於把麵粉磨完了。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知道,有面之炊也不容易。就説和面吧,軟了,不成個兒,貼到鍋上全往下流;硬了,也不成,團成團兒也會散。貼餅子,就更是技術活兒了。一要掌握火候,貼早了,鍋還涼,粘不住,眼瞅著就往水裏鑽;貼晚了,鍋太熱,一面早糊了,另一面還生著。二要掌握密度,餅子摞餅子,固然不成;間隙太大,一鍋貼不了幾個,既耽誤時間,又浪費“能源”。看來,貼餅子還真是門學問。
費了一上午的勁,總算做熟了午飯。吃著有黑有黑、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生有熟的餅子,喝著稀溜溜的面粥。哎,挺香的嘛!
最有研究性的實驗
有趣的化學實驗,還真是有趣。讓化學老師一説,加點這個,放點那個,添點顏料,酒精燈一加熱,就能生成洗髮香波。很簡單嘛!自己動手,也給媽媽“生産”一點兒。用天平稱出所需原料,按照老師講的製作工藝,混合,攪拌,加熱,基本完成了。再一看,沒顏色,不漂亮,加點兒顏料,太淡,缺乏美感;再加,還淡;一不小心放多了,成了血紅血紅的啦!這樣的顏色,媽媽敢用嗎?香波要倒在手裏才能抹到頭髮上,還要有一定的粘稠度,那就加點粘稠劑嘛。吸取教訓,少加點兒,不夠;再加,還不夠。一個急性子的同學拿過粘稠劑的瓶子,就往燒杯裏倒。唉,又多了,稠稠的,粘粘的,這哪是洗髮香波,簡直成了洗髮“香膠”了。
不管怎麼樣,畢竟自己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過程,生産出了具有一定功能的“産品”,這就是收穫。下一次再做的話,肯定可以達到色、香、形俱佳的標準。 (作者:甄秀芳)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