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 > 正文

經驗談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4:07)

  合作學習越來越被教育界所推崇。學者認為,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不僅是認知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意義重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許多活動是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的,這與教育理念中的合作探究是相吻合的。但在實踐過程中,一些合作小組在許多細節問題上仍難以脫去“單幹”的痕跡,一些現象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有一些問題難免讓老師頭痛不已。下面列舉幾種現象:

  現象一:老師分成小組討論時,有些同學積極思索,熱烈討論,也有些同學好像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現象二:小組活動討論後,有的同學回答問題或出示成果張口就説:“我認為…..我的成果….”而不是:我們認為…..我們的成果…….

  現象三:小組活動中有的人活動很積極,對各活動整個過程大包大攬,其他人員只是旁觀,或只是遞個東西,打個下手。甚至有的小組乾脆就弄不到一起, 各自為營、搞成了單幹………

  這些現象值得去思考。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並不只是要研究出幾個方案、幾個成品,更重要的是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各種體驗。但是以上現象中的合作體驗會不會使學生産生對自我合作能力的疑惑?是不是會造成兩極分化?是不是會加大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但在以上的教學策略中則不能體現真正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應該有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等,合作學習雖然強調學生是主體,但真正合作意識沒有形成之前,教師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我在實踐中有幾點體會: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創設這種便於合作的氛圍。選擇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廣泛交換意見,形成更為科學的解決問題途徑。教師給學生設置的內容應能提供合作的契機,是個人單獨難以完成、小組合作起來便很輕鬆的實踐課題,教師可以在效率和完成質量上提出相應要求,促使小組更好的合作。

  其次,老師要給予積極的暗示。 例如:小組實踐完畢提問時要以小組為單位比如:“哪個小組想展示一下實踐成果”;“你們小組討論的細緻到位,尤其是某某方面合作很好”。 在老師的觀念中應認為小組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個人代表,讓學生從老師的語氣中體會到集體榮譽感。

  最後,老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採取自願結組、組長民主選舉的原則。幫助制定小組活動規則,如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觀點。在指導中,也要側重小組之間評比是小組之間的橫比,而不是個人之間的橫比。

  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積極參與進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礎上,隨時對活動過程進行調整指導,使小組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