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實踐性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4:02)
德育教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整體過程,德育要注意發揮知、情、意、行的整體功能;注意每一階段的特點,注意各個環節的聯絡。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為熱愛生活、樂於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好學生,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
目前,我們對學生德育方面“知”的工作是比較好的,這不難從學校的各種考試結果中看出,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工作卻是難以開展,效果自然也差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學校重近期效果的原因。每個學校都把考試結果當做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自然也就不太想考慮其他。畢竟學生只要在校期間道德方面不出現極不和諧的事件,學校是不願花大精力去考核學生的道德教育結果的—--畢竟這是一項很難的工作。但這並不能説這項工作就可以一直不去做!
“道德根本上是實踐的”,道德的實踐本質決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特徵。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德育在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上往往缺乏統一的整合模式。“對現實問題也很難培養出有道德選擇、判斷、創造能力的主體性道德人格”。德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則主要是運用道德認知,道德觀念和基本行為規範,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多種複雜具體的現實的道德問題的能力。
石家莊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在所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大力抓了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工作。例如被國家基礎教育“十五”課題研究組定為選用教材的中醫按摩活動項目,這項教學活動就確立了:“通過對穴位的認知,使學生們對祖國的傳統醫學─中醫有進一步的認識,激發學生們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學生們互相配合學習基本的按摩手法,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的情感。”的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如何使你的家人在勞累一天后得到周身放鬆,讓你的父母欣慰地説聲“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來作為進行學習中醫按摩,了解中醫文化活動的開始。學生分組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練習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並且在相互的練習中感受一種感情的傳遞。另外,學生活動的場所也佈置出了一種溫馨的環境,“濃濃親情獻給父母,點點愛心送給他人”的醒目大字也時刻在提醒每一個學生對活動的深刻認識。
這項活動的效果從一些家長的口中得到了驗證,因為有的學生剛參加完實踐活動一回到家就用著不太熟練的手法為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們做著按摩,使得這些家長們一致認為這樣的活動簡直太好了,以前只會讓別人關心的孩子也學會了關心家人。參加這樣的活動的效果要比家長或老師苦口婆心説多少次都好。能有這樣的效果真希望能夠讓學生多參加類似的活動。
石家莊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類似這樣的項目還有許多,比如廚藝活動、酸奶製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先是讓學生理解活動的意義,然後開始組織活動,並且在活動過程中和結束時都還有對學生各方面情感的培養。使得學生在活動中能夠真正體會和理解,活動後能夠對學生的行為産生正面影響。這樣,無論是對道德規範的理解還是正確價值觀的認同、深化,都潛移默化在學生實踐的活動過程之中了。
活動在個體主體性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決定作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陶行知)。以活動的形式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內化是被無數事例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一場運動會能使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驟然增強;一趟遠足不僅能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而且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什麼叫“關心”;一次環境考察能讓人對生態問題産生切膚之痛……因此,實踐活動是充實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是受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的結果,而各種實踐活動則是一個連接三者的橋梁和紐帶,系統地認識學校、社會、家庭在基礎道德教育中各自的責任與義務,是實施好道德教育的基礎;做好學校與社會、家庭的教育銜接是完整實施道德教育的手段。所以,應大力倡導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體驗,使道德教育達到單純在學校課堂組織實施所無法達到的效果!(作者:基地教師 李曉飛)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