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為何又愛又怵?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09:46)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考驗,既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又會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焦慮。走什麼樣的路、做什麼樣的人,是貫穿一生的必修課,更是處在十字路口的大學生們非常關心的話題。
然而,一些大學生卻對思想政治教育又愛又怵。愛的是,他們普遍對思想政治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有現實的需求。怵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花了時間又不解渴。這種矛盾心態,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需求之間的差距,也表明我們的工作大有改進的餘地。
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實”起來?一説起思想政治教育就讓人想到很多大道理。大道理是正確的,也是需要的,但大道理要和實際相結合,才有針對性、説服力和吸引力。大學生正處於成人的關鍵時期,必然會經歷一些“成長之痛”。如何化解壓力、解決矛盾,如何參與競爭、設計人生,如何與人交往、適應社會,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的前途。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就業、擇業、成才結合起來,建立就業輔導中心,舉辦各種講座,指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的思想、事業、生活實際緊密聯絡,怎麼會不受歡迎?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不能“新”一點?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們的視野空前開闊,形形色色的觀念、思想、學説撲面而來,常常讓大學生如墜五里霧中,不知該何去何從。這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時俱進,還是重復那些陳舊過時的老話,往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臺上講得不亦樂乎,台下聽得一頭霧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只有和時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決新問題,才能入腦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活”起來,才能“火”起來。有些大學生把簡單説教、生硬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做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良言不必逆耳,良藥未必苦口。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有鮮活、生動的形式。在堅持課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時,可以組織大學生走出去,到基層去,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育和建設校園文化,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鍛鍊自己、完善自己。可以利用互聯網同大學生直接溝通,及時解答他們的問題。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式多樣,也應該豐富多彩。
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指出,“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如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關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關乎大學生的身心成長和健康發展。加強不能簡單化、不動腦筋,加強更要改進。實踐證明,務實的內容、新穎的觀點、鮮活的形式是吸引大學生的法寶。讓我們開動腦筋、發動機器,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心靈,落地生根。
《人民日報》 (2005年03月07日 第四版) 唐宋
責編:英子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