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阿炳--記重慶盲人特特級音樂教師張治平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2日 14:24
開欄的話
在科教興國的征途中,我們迎來第二十個教師節。教師,是平凡的甚至是清貧的,選擇這個職業就意味著要耐住寂寞、默默奉獻;教師,又是偉大而光榮的,每個上過學的人的心中都有他們神聖的位置,社會的棟樑靠他們培育,民族的復興要他們奠基。設立教師節表明國家對教師的尊重。教師的奉獻精神還需發揚光大,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第二十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我們特開設“教師節特稿——光榮的人民教師”專欄,向廣大教師祝賀節日、表達敬意。
在山城重慶,有一位普通的音樂教師,靠著信念的指引和激情的燃燒,從坎坷的盲道,走上了令人景仰的榮譽獎臺。
他的路在心中,他的路鋪滿了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在黑暗中不停地燃燒,將光明的旋律播撒四週;他的路將生命與事業融為了一體,演繹著精彩人生,也譜寫著中國特殊教育歷史的奇跡……他,就是我國特殊教育領域第一位盲人特級音樂教師,被譽為“山城阿炳”的重慶市盲人學校音樂教師張治平。
立志做阿炳一樣偉大的盲人音樂家
在全國小學音樂教材裏,有一首動聽的兒童歌曲《甜甜的咧》,以其歡快優美的旋律被成千上萬的孩子們廣為傳唱。可有誰知道,這山泉般動聽的音樂是從一位盲人黑暗的世界裏流淌出來的,而作者在童年便遭受了人生重大打擊。
1955年,張治平7歲那年被診斷患有“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當時只有0.2的視力。醫生説,沒有任何藥物可治,視力會一天天衰退,直至失明。醫生的話讓小治平對將來充滿了恐懼。
直到有一天,小治平聽到如同天籟般美妙的音樂,才讓他重新振作起來。那是在學校的一節音樂課上,老師為同學們播放了由盲人音樂家阿炳創作並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著有些悲傷又充滿希望的音樂以及老師對阿炳的介紹,張治平心中燃起了希望:即使將來成了盲人還可以當音樂家。
從此,張治平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學習音樂。興趣廣泛的他學會了笛子、二胡、手風琴、小提琴、吉他等多種樂器,又先後師從西南師範大學四位音樂教授學習樂理知識,為自己向音樂創作的方向發展打下了基礎。
35歲那年,張治平的雙眼完全失明了,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勇敢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在失明後的短短幾年,他創作的兒童歌曲不斷在省市及全國獲獎,應邀到重慶盲人學校擔任音樂教師後,他輔導的盲人學生樂隊也在各類匯演中不斷取得佳績,“盲校有個‘山城阿炳’”的讚譽在重慶不脛而走。幾十年來,張治平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創作的音樂作品在國內各種音樂刊物和各級電臺、電視臺發表和播映共計200余件(次),在全國各種音樂比賽中獲獎共計80余件(次)。1997年,中國音樂家協會破格吸收張治平為會員,他成為我國第一位沒有大學學歷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我國特殊教育第一位特級音樂教師。
用光明的旋律開啟盲童的音樂之門
1985年,張治平受聘重慶市盲人學校,成為一名音樂教師,承擔著學校6個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20年來,張治平如春蠶吐絲,孜孜不倦,用光明的旋律照亮了一批又一批盲童的心靈,開啟了孩子們熱愛音樂的心門,並使其中的許多人最終像他一樣走上了音樂人生之路。
初到盲校時,張治平發現小學二年級的鄧航有點音樂天賦,就決心下功夫培養他。儘管那時的鄧航還沒有完完整整地唱過一首歌,但張治平並不氣餒,一句句教唱,三四年如一日。1990年鄧航參加重慶市十大歌星大賽,在與近2000名健全人歌手的角逐中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取得第五名的佳績。在張老師的鼓勵下,鄧航走上了音樂道路,現在他已經是河北省殘疾人藝術團藝術指導和電吉他手。在張治平的學生中,目前已經有5人先後考入了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系深造。
胡國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在音樂上收穫如此多的成功與快樂。她除了雙眼全盲,還有手抖的殘疾。為了教她吹笛子,張治平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經過兩個學期,胡國英終於能把笛子拿穩了,張老師又教她學習音階,再吹簡單的曲子。就這樣,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到小學三年級,胡國英已是班上最好的笛手。她説:“是張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一片漆黑的世界裏,張治平創造了一種“觸摸式教學法”:唱歌吸氣示範時,讓學生摸他的胸、肩膀;學生做時,他再摸學生的肩部,檢查動作對不對;演奏樂器時摸摸學生的手、臂姿勢是否正確,唱歌時摸學生的嘴,看他如何運氣。孩子們説:“這個法子好,我們一摸就明白了。”有感於盲人的歌曲太少,張治平創作了《盲人之歌》、《快樂的盲童》、《盲校的早晨》等歌曲,其中《盲人之歌》被定為校歌。英國羅切德爾市的教育官員米歇爾先生看了張老師和他的學生表演的節目後説:“我在英國沒有看到過這樣好的盲人樂隊,特別是這位指導教師,達到了國際水平。”
言傳身教鼓勵盲童自立自強
見到張治平時,他剛剛帶著兩名盲人學生從北京返渝,他們是去參加中央電視臺教師節20週年晚會的節目錄製。兩名學生在晚會上演唱了張老師創作的歌曲《是誰給我一雙翅膀》。談及他們的恩師,他們最深的感受是:“張老師不僅教我們音樂,更教我們自立自強地做人。”
盲童大多有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家裏的累贅,也不敢去想今後的前途。張治平説:“從這個意義上説,對盲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比對健全中小學生的理想教育更重要。”
新生一入校,張治平就給他們講舊中國盲人音樂家阿炳的故事,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説法。他對學生們説:“老師如果不是從小立志當阿炳這樣的音樂家,今天可能還在街上給人家算命。你們不一定個個都成為音樂家,但身為殘疾人,我們一定要自強自立,要從現在起認真學習一門技能,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如今,張治平又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名為《心中的路》的演講稿,並多次在重慶市各大、中、小學及社會各界演講。他常常對人説:“解放前的阿炳遭遇那樣悲慘,現在我這個‘山城阿炳’卻能夠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全靠黨和政府,所以我要盡力為社會、為國家、為更多的殘疾人特別是可憐無助的殘疾兒童多謀幸福,把光明的旋律帶給他們。”(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崔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