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教師節新聞

用園丁獎兌換一條新船:鄉村教師的苦與樂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0日 10:28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 王黎、沈路濤) 9月9日上午,10位衣著樸素的教師走進了燈光璀璨的人民大會堂,出席在這裡舉行的全國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他們長期奮鬥在農村基層教育一線,看上去平凡普通,卻有著很不平凡的經歷和故事。在又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年復一年辛苦耕耘的他們娓娓道來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的苦與樂。

  王月娥是湖北陽新縣王英鄉庫島希望小學的一名教師。看著羸弱瘦小的她,很難想象到發生在她身上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她1986年拿起教鞭,開始了一名鄉村教師的生涯。所在學校坐落在一個小島上,四週環水,周圍5個小島的孩子在此就讀,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王老師每天早晨一槳一槳把分佈在各個小島的學生接到學校,下午放學又一個個送回去。

  “開始我用的是自己家的一條小破船,每天都提心吊膽。1995年在接學生上學的途中,突然遭到暴風雨的襲擊,奮力搶過一個個巨浪,最後船靠岸時,艙裏已經有了半船水,孩子們都嚇傻了。從那天以後,我做夢都想買一條大一點的新船。”在大會堂裏,她噙著淚花復述著這個美麗的夢想。

  但當時,王老師一年只有360元的工資,實在無能為力。恰逢這一年她榮獲了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她立即要求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把她的獎品兌換成一條新船,基金會被王老師的執著所感動,答應了她的要求。王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就這樣得到了一條大一些的新船。

  貴州省沿河縣後坪鄉茨壩小學校長劉恩和老師的夢想,則是在大山裏建一所美麗的學校。

  27年前,這位土家族青年畢業後就紮根山區,為山區教育嘔心瀝血。當1993年他調到不通公路的茨壩小學任校長,為改變這個“三無”學校的面貌,他四處奔波,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教學樓。經費緊張請不起工人,他就自己出義工。4個月背了20多噸水泥,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走爛了5雙解放鞋。

  當他坐在記者面前,並攏雙腿,手扶雙膝,靦腆得像個小學生。歲月的飛雪過早地染白了他的頭髮,他根本不像一個54歲的中年人。他這樣告訴記者,當背著水泥在山路上走,看見孩子們坐在冰冷的石頭上唸書,當對家裏人不能盡到責任時,他感到很苦;但看到經過6年艱苦奮鬥而呈現在眼前的美麗學校時,聽到校園裏朗朗的讀書聲時,他感到心裏很甜。劉恩和説,他很相信一句話:先苦一定後甜,身體的苦會換回精神上的愉快。

  細細品位這10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故事,可以發現他們各有各的苦:

  吉林省琿春市果樹村教學點坐落在大山深處,教師馬憲華7年來每天要翻4座山、趟5條河,但無論颳風下雨,她從未耽擱一節課;

  甘肅省鎮原縣李園子小學教師張學成雙腿殘疾,身患各種頑疾,但他仍拄著雙拐、騎著毛驢,30餘年如一日,往來于家和學校之間的十里羊腸小道上,被譽為“教壇保爾”;

  雲南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經歷過兩次大手術,但仍堅持教學,愛生如子,共資助15名學生上學,並不計報酬幹起第二分職業——一個有54名孩子的孤兒院院長;

  黑龍江省克東縣寶泉鎮永平村小學教師王寶傑,每天往返偏僻的村小學40裏地,26年走過了相當於10個兩萬五千里長征……

  但他們的樂趣卻又是共同的:和孩子們在一起,聽到他們的讀書聲,感到他們健康愉快地生活,看到一張張錄取通知書;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學,他們傾囊所出,資助孩子完成學業;面對社會上更大的誘惑,他們婉言謝絕……

  正像他們這樣,堅守在我國廣大農村一線的800萬教師甘守清貧,默默耕耘,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為農村教育的發展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你們為鄉村孩子的心靈注入了知識的陽光,用心血澆灌著學生成長的足跡,你們用實際行動履行了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一片丹心贏得愛戴和尊重。你們是人民教師的光榮!”教育部部長周濟在聽取他們感人的發言後,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編輯:蘭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