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高考回眸”——藝術院校招生考試(下)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8日 16:59)

  (播出日期:2003年4月19日)1978年,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説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事業來説,也是如此。因為這一年,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面臨著一個新的起點。

  然而,由於文革其間的嚴重破壞,我國首先面臨著對藝術教育的全面恢復。之後的數年中,我國的藝術教育基本上沿襲了50年代的考試方式,由藝術院校自行制定專業和文化課的考試標準。而在總體發展格局上,對藝術教育有深遠影響的幾件事情則率先得到確立。

  對藝術教育意義重大的另一項變革發生在1980年,這一年,我國數十所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結束了我國專業藝術院校沒有本科畢業生的歷史。專業藝術教育就此開始著手建立具有我國藝術教育特點的理論系統。而這一切,也給藝術院校的招生一個新的起點。

  1986年,杜鵬報考了中國戲曲學院,而此時的藝術院校考試,經過八年的改革和探索,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模式。

  當時的藝術院校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考試方式。但藝術院校的招生仍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要目的。於是,極具京劇表演天賦的杜鵬在第二年收到了一封讓他參加考試的信。

  1986年的藝術院校的文化課考試已完全納入了高考體系,與五六十年代有了很大不同。六十年代,畢業生可通過高中畢業證和原校證明件免考,而此時,杜鵬必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在考試程序確立的同時,基礎教育中藝術課的作用開始顯現。在基礎教育中對藝術教育産生興趣的孩子,已不僅僅滿足於在課堂上的學習。杜鵬考入中央戲曲學院的那年,陸妍三歲,當時,三歲的她在爸爸媽媽的安排下開始學習舞蹈。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在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各種各樣的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班。這種現象的直接結果,是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人數直線上升。而由於藝術院校專業考試的偶然性較多,幾乎沒有一個家長只為孩子報一所學校。每年春季,參加藝術院校專業考試的學生大都奔波于大江南北的各個學校,成為這個季節考生中最忙碌的一個群體。

  與此同時,在各級政府的扶持下,藝術院校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以山東藝術學院為例,在校生人數比1978年上升了十倍,專業也大幅度向藝術技能的周邊領域大幅度拓展。由單純的技能技法教學向綜合藝術教學過渡,成為各大主要藝術院校這期間的工作主題。然而,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考試仍給藝術院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這種教育需求使藝術專業大範圍設立。上世紀末,全國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近600所開設了藝術專業。在二十年的時間裏,藝術類專業的升學比例又由1978年的不足2%一舉越過15%,單純從數字上理解,藝術教育已走進大眾化時代。這種現象,一方面展示了藝術教育的勃勃生機,另一方面,已遠遠超出了我國對藝術專業的人才需求。很多研究人員開始對此進行冷靜的思索。

  而一些藝術院校的考生在考前的學習過程,也演變為以考試為目的的技法訓練。

  藝術教育不是為了考試。我國教育部門在這些現象出現時就提出這一觀點。1999年,美育被正式列為我國教育方針,拉開了全面發展藝術教育的序幕。

  目前,教育部從幼兒到高中階段都制定了非常明確的教學大綱,藝術教育正開始實現由技能技法教育向綜合藝術能力教育的飛躍性轉變。

  目前的藝術教育思路對我國各類人才的成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這種變革也關係到藝術院校考試的走向。目前,我國的部分藝術院校也開始通過考試對考生進行較為全面的測評。

  無疑,隨著我國藝術院校規模的擴大,將有更多的考生能圓了自己的藝術夢。隨著我國藝術教育改革的深入,藝術人才也將不再以單一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也許有一天,每一位喜愛藝術的孩子都不必感受太多的考試壓力,就能走進理想的學校,走進這些能夠使夢想延續的地方。

責編:英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