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2日 10:00 來源: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説過:“小孩子不玩是長不大的,只有讓他去玩,才能健康地成長。”但是,最近南方某市有關教育部門對該市1000多名小學生進行調查後卻發現:將近一半的孩子沒有夥伴一起玩,“夥伴危機”正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眾所週知,沒有夥伴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很大,因為這使其無法獲得許多社會規則的學習機會,體驗不到交往的快樂,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大因素加重孩子的“夥伴危機” 目前,至少有三大因素使城市孩子的“夥伴危機”傾向加重了。第一,中國出現了8000多萬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父母又多為雙職工,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壓力增大,不少父母一心撲在事業上,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自然減少了,很少有時間陪伴他們;第二,平房的減少,高樓的增多,由於樓房的封閉性,人們之間的交往明顯減少;第三,家長出於安全的考慮,不鼓勵孩子之間串門交往。這些因素對孩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將起到負面影響。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夥伴危機”隨處可見,有時可能就在您的身邊。有關部門一則調查表明,目前城市居民獨門獨戶率高達53.99%,而對孩子凡事都管、擔心孩子出事的家長佔了72.2%,絕大部分家長採取的是把孩子“關”在家裏的做法,認為這樣安全,少操心,還便於“遙控指揮”。
但是有關專家指出,這種過分保護的方式往往使孩子産生沮喪感,乃至影響孩子間的交往,甚至産生孤獨感。一個中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媽媽用自己的愛在給我編織著一張網,我成了網中的魚、籠中的鳥,讓我與世隔絕。”
交友和讀書對孩子的發展同樣重要 其實,交往是少年兒童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與環境相互作用才能得到發展。其中,與人交往是重要的一環,對孩子個性、情緒情感、智力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豫北某市機關幹部老李的女兒小玲是個漂亮聰明但性格比較內向的女孩,小學一直是班幹部。但是進入初中後,小玲卻面臨一場“夥伴危機”。 小玲自以為憑著自己小學的優秀成績,到初中後自己應該理所當然的是班幹部。然而,熱點學校人才濟濟,在班幹部競選中,性格內向的小玲落選了。嫉妒扭曲了小玲原本善良、純真的童心,怨恨與冷漠漸漸使她陷入了孤立狀態,讓小玲陷入了痛苦和失眠。父母在發現女兒學習成績下降的同時也發現了她的情緒變化。
通過班主任老師父母了解到全部癥結。爸爸媽媽立即投入了幫女兒走出“夥伴危機”的工作。爸爸媽媽首先關注學校的每一次集體活動,鼓勵女兒參加。教育女兒關心班集體和同學,熱情真誠地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同學們立即發現了小玲的變化,小玲也發現了同學們對自己態度的變化。一個由班長領導的“學友之家活動小組”主動接納了她後,爸爸媽媽邀請學友小組把活動地點長設在自己家裏,併為孩子們做好週到的後勤服務:家裏的電腦、DVD、影碟、冰箱、書架全部向同學們開放。這個學友小組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立即贏得了各小組的羨慕,小玲在同學中的形象也大為改觀。爸爸媽媽又鼓勵女兒發起學友小組之間的聯誼活動競賽。
一個學期下來,小玲在自己家裏接待了全班的同學。小玲成了各“學友小組”爭搶的“明星”。初二年級開學時,小玲參加班幹部競選,以全票當選班長。小玲的學習也恢復了名列前茅的位次。中考,小玲以優異的成績升入省重點高中。她在上大學後給母校的信中寫到:爸爸媽媽和學校教會我與同學友好相處的思維和理念,將讓我受益終身。
家長的正確引導成為關鍵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父母的言行,偶有不慎,即生弊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幫孩子走出“夥伴危機”,家長的正確引導成為關鍵。筆者以為,家長的具體指導應著重注意六個問題: 第一,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民主家庭氛圍,因為這樣才能培養出性格平和的孩子,孩子才能平和地與別人交往,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夥伴。讓孩子在充滿善良、寬鬆的環境中長大,保證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個性品質,這是孩子成為受同學歡迎的人的基礎。
第二,家長要善於利用各種機會指導孩子與人交往。比如,去別人家作客,要教育孩子有禮貌;家裏來了客人,要讓孩子主動打招呼,幫助做些接待事宜;成人間談話,如果沒必要讓孩子回避,可以讓他們參與,並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他們學習人際交往的極好機會。家長對孩子敢於在別人面前説出自己看法的行為應給予鼓勵,對他們正確的見解應及時肯定。對孩子的一些不妥做法,如只顧自己説話,隨便打斷別人談話等,要及時提醒,並在事後進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導。
第三,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交往中出現的衝突。中小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一些衝突和爭執是很自然的,家長不應過多干預。要儘量讓孩子們自己來解決問題。通過獨立解決衝突和爭執,使他們學會協調、同情、忍讓等處世技能,這往往是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學不到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化解矛盾的責任心和能力,使孩子在調解衝突的過程中學會怎樣傾聽對方的陳述和對方的觀點,從而掌握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時他也學會了判斷,能夠創造性地解決爭端,而不是採取被動或侵犯的方式,他還懂得了必須照顧每一方、每個人的需要,使各方都在最小矛盾的情況下和平相處。
第四,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夥伴。家長要歡迎孩子的夥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們在一起時對家中清潔與秩序的“破壞”。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時機培養孩子們自理的習慣和能力。給孩子空間,允許孩子們單獨在一起説“悄悄話”、進行“秘密”的小活動。
第五,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交往興趣。讓孩子明白與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權利,處理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傾聽孩子的理由,允許孩子自己選擇朋友。
第六,家長應積極監控孩子的交往。由於孩子年齡較小,自製自控的能力較低,因此積極監控孩子的交往狀況、預防同伴交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必要的。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討論擇友的標準與注意事項,以促進孩子恰當選擇交往的同伴。教孩子學會向同伴展示自己。 (人民政協報)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