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填報志願攻略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6日 10:47)
導視:同是進入大學校園的天之驕子,卻因為專業的選擇而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位女大學生因無法從父母安排的熱門專業轉係,而憤怒得砸碎電話亭被拘留;與之相反的,北大學子黃騰飛卻如願以償的轉入自己喜愛的專業;究竟是什麼導致這麼大的差別?怎樣才能選擇出好的高考專業?高考諮詢專家龔文博士今日做客《歷程》,幫助你正確了解自己和專業,尋找高考志願報考的關鍵攻略。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我們的歷程節目,金壇來到我們演播室做客的是兩位朋友,一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職業服務中心的主任孫穎女士,另外一位是高考諮詢專家龔文博士,兩位好,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幅漫畫。
這個女孩我得先介紹一下背景,這個女孩在她的父母的強求之下選擇了一個專業,然後上了大學之後呢,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就莫名地憤怒和煩惱,你看她大嚎我要換專業,就是要換專業,就是説很痛苦,然後有一次這個情緒就是瘀積的不行了,有一次在打電話的過程中估計跟她父母打電話,發生了爭吵,你看就把電話亭給鐵碎了,估計緊接著下一幅漫畫就是警察把這女孩帶走,這也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主持人:您當時在上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是您選擇的您最喜歡的專業嗎?
孫女士:不是,肯定不是,實際上如果是個人的這种經歷來看的話,當時我重復了很多很多人都重復走過的路,是説父母幫你來選擇專業。
主持人:您當時選擇專業是不是也在父母的重壓之下選擇的呀?
龔文:我當時選心理學是頂著重壓自己選的,就是我的父母很不希望我選心理學,因為80年代初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心理學是幹什麼的,我父親很希望我去學建築,因為他是個建築師,我母親很希望我學醫,因為她是個醫生。
主持人:都有點傳承的意思?
龔文:對,都逼著我去學,後來我自己很喜歡心理學當時,完了之後跟他們討價還價,最後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妥協呢?就是考大學的第一志願我自願,剩下他愛怎麼填怎麼填。
龔文:對,但是回頭想當時也是很忙碌,只是誤打誤撞我盲目地選了一個我真正喜歡的東西,但我相信有很多人不如我這麼幸運。
龔文:我還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學醫的,當他學完之後分到一個醫院當了兩年醫生,完了之後他實在是不喜歡做,他就辭職,他居然做什麼呢,小男孩願意做廣告,從最低級的廣告工作開始做起,一邊工作,晚上上夜大學廣告的大專本,因為他只有從大專開始學起,咬著牙,白天工作晚上讀大專,當他拿到一個醫學本科學位之後,五年之後他又拿到了一個大專的廣告學位,但是他現在非常喜歡做廣告,你看他人生走了一大圈。
主持人:我當時聽過那麼一個例子,也是當時在父母的壓力下,怎麼不知道怎麼了,怎麼都是學醫的,也是去學醫了,然後學醫以後,這個孩子已經上了,然後等到開始上解剖課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孩子暈血,就一下暈那兒了,這種情況他就不得不得轉行了,所以這個事情就逼著你沒有迴旋的餘地,那麼這個時間你肯定是耽誤了。
漫畫短篇:光陰的流逝不僅浪費金錢,和青春;甚至會引人誤入歧途。《光陰的故事》的詞作者羅大佑在轉行之前是一位有兩年經驗的醫生,雖然他在此後的音樂生涯中取得不小的成就,但他依舊為流逝的歲月遺憾。
主持人:那咱們能不能給大夥出個主義就是説應該怎麼辦呢?
孫女士:我覺得可能會應該更多地去,不管用測試的方法還是什麼方法,更多的去幫助孩子自己去探知他的適合點,他自己適合做什麼,他的興趣點在哪,然後他更喜歡的那個職業相對是什麼,多去了解,我想可能會對他的選擇有所幫助。
主持人:誰去了解呢?是孩子自己去了解,他沒這個功夫呀,然後家長去了解,家長有一個固有的觀念在裏面,也很難做這個事情是吧。
龔文:那麼實際上我覺得這個時候借助一些科學的方法做一些評估,讓這個孩子知道他的職業定向到底應該怎麼樣做,我覺得這個相對來説最理性的方法。
主持人:我看您帶了一份試題過來是吧?
龔文:是的,是這樣的一份卷子,比如説我問他一些事情,比如説你願不願意做,比如你做個廣告人,你願不願意去,組裝電腦你願不願意做。
主持人:咱們把這個對著鏡頭。
龔文: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考慮你認為能不能做到,比如説我要讓你去南極考察,你願不願意做。
主持人:心理願望是吧?
龔文:對。
龔文:根據這樣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整個下來,這一套題是專門給高三的同學準備的,我們叫做升學版,就是為了讓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去獲得他到底適合什麼專業的一個報考的一個建議給他。
主持人:等於是説把他這些答案輸到電腦之後,然後出這樣的一個報告,然後他可以根據您列出來的條目看自己適合哪個不適合哪個?
龔文:對,完了這個時候我們希望家長和同學能夠像我們一樣能夠心平氣和坐在這裡來討論,到底你想做什麼,那麼再結合我們報告的一些建議,那這樣他的選擇我覺得成功的概率很大。
龔文:比如你看這個同學他的報考知識,人力資源專業、保險專業、物流專業,這些專業它的適合指數都相對比較高,你看到70,60多這樣,那我覺得這些專業都是他適合的,那麼這些專業但同樣有些同學是屬於不適合的,那麼這些專業但同樣有些同學是屬於不適合的,因為我們這些三頁每個大排行下來,那麼到這邊就到了比如説天文學、印刷工程、比如説服裝設計,他的指數已經在40多了。
如果你的適合指數假如説是50甚至以下,比如40,那麼我建議你一定不要去學這個專業,可能這個專業有人説它很熱門,可能你父母是做這個專業了,甚至可能有人跟你説這個專業畢業之後怎麼能掙大錢,有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我認為你大學這四年你可能會讀的很辛苦。
主持人:就是你可能讀不好?
龔文:學不好,對,即便是熬了一個畢業,我相信在這個行業中你想做的中等以上的水平。
主持人:出人頭地?
龔文:不説出人頭地了,中等以上水平我覺得很難,我們叫成功概率,成功概率比較低。
導師:大學專業多達2500多項;而每個考生最多只能報10個專業。如何在緊張的學習時間裏,迅速了解自己的喜好和正確解讀2500個專業?專家建議只需作一套152道試題的高考志願測評,及早確定適合的專業。一套試題真的能為苦悶迷茫的高考考生們指點迷津嗎?
主持人:我們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您這個科學性上,您這個小薄本上科學性到底有多少,它的依據是什麼?
龔文:是這樣,我們在做這種職業規劃也好,做這種建議也好,它有些理論的基礎,那麼現在全世界比較公認的一個美國心理學家叫(霍倫德),他在60年代提出的這個理論現在被全世界廣泛地應用他認為有人的個性跟這個中間是有一定關係的,人質匹配的越好,這個人在這個職業上成功的概率就越高,實際上我們在做這件事情就是讓這樣的一個理論擺在中學生的數據上來做一個解釋。
主持人:您口説無憑啊,你有成功的例子能給我們説説嗎?
龔文:我們這套東西實際上是2002年做出來的,2002年通過的國家的建立,就是他的科學性是由心理學會來作為保障的,到現為止我們有幾萬的學生接受我們的測試,那我們也對其中的這些學生做抽樣的調查,回饋,就你現在學的這個專業你是不是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報了,報完以後你是不是很後悔,因為他們的有些學生讀到大三大四了,那我們現在發現就是説幾乎80%的學生會,我們每個人會推薦十個專業,指數最高的十個,80%的同學是在這十個裏面最後報的,我沒有發現一例學生去報我們建議他不要學的那最後的那十個,就是剛才我筆劃的50分以下的。
龔文:我到現在就沒見到一個,另外有20%的學生為什麼沒有報我們推薦的前十個,很多原因是由於他分不夠,我們推薦那個專業錄取分太高了,他只能求其次,那到現在為止這些大學生對這份報告還是非常的滿意。
主持人:我希望聽具體的例子?
龔文:曾經有一個去年的考生,他是河南登封的狀元,那麼他主管我們這個專業以後,我們認為他比較適合的專業有兩個,一個是金融,一個是哲學。
那麼這個同學他雖説在登封市的狀元,但他想上北大,但是在河南省來説這個成績還不足夠好,那麼後來的北大的招生辦把他錄取到考古專業,我很佩服這個學校的中學校長,這個校長真的很負責任,當他發現他這個學生是被考古專業錄取之後,這個校長他看過這份報告,他知道這個學生不適合學考古,那之後他就給北大招生辦老師打電話,他就把這份報告給他去講,甚至把這報告有關的內容傳真到北京來看,完了後來北大的招生辦的老師結合這個學生的情況就把他調整到哲學系了,那麼這個學生在哲學系學了差不多一年。
外採短篇:黃騰飛,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2004年4月在高考前參加了一次高考志願測評。
孫女士:這東西我覺得確實有它的作用,但是我確實也有一個感想是説因為我看到你的問題的設置更多的是基於他的個性探索和他的興趣的探索,我是做職業規劃這個專業的,那我在考慮説其實當一個人選擇專業之後他就是職業,那選擇職業的時候他是否適合這個吻合度,其實這兩個緯度不是很夠了,所以能力結構是要考慮進去的。
主持人:比如像我們有人要做主持人,然後就一嘴口音不行?
孫女士:口吃也不行。
主持人:我們非常感謝孫老師能來到我們現場,我覺得鞏老師已經給問綠了,您能有應對的辦法嗎?
龔文:我覺得我可以試著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有些特殊的專業,比如説播音員他會有N多次的面試,如果他的普通話很差,或者長的很難看,那麼你就不可能來做這個職業,這不是我們這個測試來做決定的。
像我們只是在其他的一些測試中有一個補充,這個不會是説靠這個來定點。
孫女士:這是我完全統一的。
主持人:所以您這不是包治百病的靈藥。
龔文:在美國有一個協會叫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所有的可以正式被應用的測驗都要被它認可,美國心理協會的在他出版的任何一本測驗的這個位置都專門會印一行話,就是説任何人一句任何單一心理測驗做任何的決定都是不現實的,都是不被推薦的,歡聚華心理測驗它是一個科學的東西,這個沒有問題,但只要是測量就有誤差,包括我們量人的身高都有誤差,所以這種心理的誤差要比物理學的誤差要大得多,所以心理測驗的結果僅僅是一個參考,我們只是在家長跟學生在做這種決策的時候給他提供一個輔助的工具。我絕不建議學生一定按照這個東西去填報。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