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舞蹈家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4日 10:13)
中國燦爛的古代舞蹈文化是由無數歷代舞蹈家們辛勤的創造性勞動所作出的貢獻。但是在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歌舞伎人的社會地位都十分低下。在奴隸社會是樂舞奴隸,他們的存在是為奴隸主尋歡取樂的,奴隸主死了,還要為奴隸主殉葬。在封建社會,歌舞伎人雖然不再稱為樂舞奴隸,但是這種奴隸的身份和命運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他們仍然是供人玩樂的工具,“可以像貨物一樣買賣,或作為禮品相互贈送。當伎人年老色衰時,又往往被人拋棄,到處飄流,無所依歸。有時歌舞伎人又成為了統治階級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甚至毫無理由的被處死。”(王克芬:《漫話中國古代歌舞伎人生活》,載《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中國古代的舞蹈歷史,畢竟是古代舞蹈家們所創造的,我們絕不能忘記他們對祖國舞蹈文化建設的功績。中國幾千年的舞蹈文化史,有著難以數計的歌舞伎人,而《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一書中收錄了30多位舞蹈家的故事,其中多是歷代著名的舞蹈家。如春秋戰國時代的西施、旋波和提謨,漢代的戚夫人、趙飛燕, 晉朝的綠珠和謝尚,南北朝的張靜琬、孫荊玉、潘貴妃、張麗華、艷姿,唐朝的安叱奴、武廷及、關盼盼、肖煉師、韋氏、灼灼,宋代的菊夫人、嚴蕊,元代的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清代的魏長生、裕容齡等。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只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著名舞蹈家,和他們創作和表演的代表作品。
一、西施,是春秋時代著名的宮廷舞人。越王勾踐為向吳國復仇使美人計,把西施送給錯庸好色的吳王夫差。夫差得西施後,終日沉溺在歌舞和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據記載,為西施表演《響屐舞》,夫差在禦花園的一條長廊中,命人把廊挖空,放進大缸,上面鋪木板,取名“響屐廊”。西施腳穿木屐,裙係小鈴,在婀娜優美舞姿中時,木屐踏在木板上,發出沉重的“錚錚嗒嗒”回聲和裙上小鈴清脆歡快的“叮叮噹當”聲相互交織,別有一番迷人的風味。吳王為西施所迷,荒廢了政務,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越王勾踐趁機發兵打敗了吳國,夫差被迫自殺。
二、趙飛燕,原名宜主,漢代的著名舞人。為陽阿公主家的婢女,她聰明伶俐、身材窈窕,學習歌舞時精心、刻苦,所以出人頭地。由於她的舞姿特別輕盈,故人稱“趙飛燕”。後被漢成帝看中,召入宮中,封為“婕妤”(女官名),數年後立為皇后。
趙飛燕,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相傳漢成帝為趙飛燕造了一個水晶盤,令宮人用手托盤,趙飛燕則在水晶盤上瀟灑自如地舞蹈,由此可見其舞蹈的功力。還有一個傳説:“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塊陸地,叫瀛洲,洲上建高榭(音謝。是修築在高土臺上的敞屋),高達四十尺。趙飛燕穿著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碧瓊輕綃(音肖,薄紗),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成帝以文犀箸(或作簪)敲擊玉甌(音歐。玉甌是玉盆或玉盂)打拍子,馮無方吹笙伴奏。歌舞正酣,忽然起了大風,飛燕隨風 揚袖飄舞,好像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叫馮無方拉住趙飛燕。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也被抓皺了。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折疊有皺的裙子叫“留仙裙”。據傳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還特地為趙飛燕築起了“七寶避風臺”居住”。(王克芬:《趙飛燕》,載《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
三、楊玉環,唐代著名的舞蹈家,她生得豐滿艷麗,是盛唐典型的美人。她音樂素養很好,會演奏多種樂器,歌舞尤為出色。據傳她除了擅長表演《霓裳羽衣舞》外,她跳的《胡旋舞》也有很高的舞蹈技藝。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霓裳羽衣歌》記述了這個舞蹈給予他的深刻印象,其中“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雲欲生。”描寫了《霓裳羽衣舞》的舞蹈動態美和感人的藝術魅力。天寶四年,唐玄宗封楊玉環為貴妃,自此對她寵愛到極點,她的全家也都當上了大官,他們自由出入宮廷,十分專橫跋扈。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起,唐玄宗逃往四川,楊貴妃同行。當時潼關失守,人們對唐玄宗窮奢極欲引起的戰亂非常憤慨,路過陜西馬嵬坡時,六軍不發,逼迫唐玄宗下詔令將楊貴妃縊死。(參見董錫玖:《“飄然轉旋回雪輕”──唐代舞蹈家楊玉環》,載《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
責編:周玫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