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舞蹈頻道 > 舞蹈人生 > 正文

戴愛蓮:用腳尖引領現代中國舞蹈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30日 13:58)


  [開場白]在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接待廳裏,陳列著世界四位傑出女性舞人的肖像藝術品,其中之一便是我國著名舞蹈家戴愛蓮的石雕頭像。在中國舞蹈界,人們都把戴愛蓮尊稱為戴先生。在她從英國殖民地回到國內的六十五年中,用她的腳尖,帶領著現代中國的舞蹈從抗戰烽火中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解説〕

  從小,戴愛蓮就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國。她出生在英國殖民地特立尼達,那是西印度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她的祖輩在太平天國起義後,流落到這裡,到了戴愛蓮已經是第三代人。十四歲那年,從小喜愛跳舞的戴愛蓮走出了小島,成為島上惟一一個去倫敦學習芭蕾的華人。在倫敦的九年中,她接受了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員安東?道林等人的指導,並考入了著名的尤斯雷德芭蕾舞團。然而這時她卻要放棄在英國發展的機會,告別兩個姐姐,去往她從小就嚮往的祖國,中國。

  主持人:當時您在英國應該説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一個舞蹈演員?

  戴愛蓮:對了,我經常演出。

  主持人:那個時候怎麼想起來要回到中國來呢?

  戴愛蓮: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因為我從小時候就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可以我的教育全部是西洋的。所以接觸華僑,不同地方的華僑,也從北京、天津、上海這樣子的留學生。所以我感覺到很彆扭了,因為我不會説中國話。

  主持人:您看都是中國人。

  戴愛蓮:我是中國人,我認為他們是真正的中國人,我不是真正的中國人,

  主持人:您就希望要真正的變成一個中國人?

  戴愛蓮:對,所以感覺民族自尊心,我有民族自尊心。

  〔解説〕

  1940年的三月,戴愛蓮的名字出現在香港的各大報刊上。報刊稱一位華裔舞蹈家從英國學成歸來,昨天剛剛抵達香港。戴愛蓮的出現還引起了一位大人物的關注。那時擔任保衛中國同盟會主席的宋慶齡,正在香港募集醫藥物資,支援抗日。對這位舞蹈家在英國支援抗日的行動,她也有所耳聞,隨後她讓秘書立即前去約見。

  〔訪談〕

  戴愛蓮:我到了香港第二天廖夢醒就來找我,説宋慶齡想見我,哎呀,宋慶齡想見我,哎呀你還不知道,我多又興奮又緊張。

  主持人:又興奮又緊張?

  戴愛蓮:宋慶齡啊,孫夫人。

  主持人:孫夫人,國母。

  戴愛蓮:孫中山夫人,宋慶齡。

  主持人:你沒有想到。

  戴愛蓮:沒有想到,因為她可能知道了,因為援華中國委員會,我在倫敦的時候,經常演出為募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

  一次見到她的時候,不像個生人。

  主持人:不像一個生人?

  戴愛蓮:不像一個生人,一見面的時候感覺很親切,特別親切所以以後我就叫她大姐,我叫她大姐。後來那個時候因為廖夢醒,因為她父親的關係叫她姨。因為廖夢醒和我是一代人,我説應該叫你姨,她説不,你還應該叫我姐姐。

  主持人:還讓您叫她姐姐?

  戴愛蓮:叫她姐姐。

  主持人:宋慶齡這次找您也是為了一次募捐演出?


  戴愛蓮:對,募捐演出。她問我的時候,我當然,我回來的時候就是為了抗日,所以那時候都是抗日的一部分工作。所以當然了,什麼東西抗日我都要參加,叫我去遊行我去遊行,演出就演出。

  在宋慶齡的籌劃下,戴愛蓮的募捐義演大獲成功。然而讓戴愛蓮沒有想到,在香港才短短數日,一場愛情卻悄然而至。一個叫葉淺予的畫家闖入了戴愛蓮的生活,她們倆因彼此的才華一見傾心,短短兩周就定下婚約。此時戴愛蓮雖然還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但她並沒有忘記她還肩負著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

  回國後的戴愛蓮把尋找中國舞蹈作為重要計劃,在去往重慶的途中,戴愛蓮看到了國內抗戰的局勢,同時也意外地發現了舞蹈藝術的蹤影。

  戴愛蓮:經過貴州然後到了四川,所以那個時候聽過瑤山的時候,有人在那裏,有一個人在上面,在車上看見有一個人敲著鼓,我就看著看著,車走了,就是這麼看的,車一過的時候,我就是這麼看的。

  主持人:一直在看。

  戴愛蓮:所以我説哎呀,太好了。

  主持人:就是看到了覺得很美。

  戴愛蓮: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一個舞蹈,也是民俗的。

  瑤族的舞蹈讓戴愛蓮發現了中國舞蹈的寶庫,但是當時國內局勢動蕩,她只得把民族舞蹈的尋根計劃暫時擱置。

  這一年的重慶,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第一次出現了西洋的芭蕾,聚集在重慶的文化精英分子,領略了芭蕾之美。在那裏戴愛蓮表演了古典芭蕾的名作《仙女們》,但是之後在貴州演出時,觀眾的反應讓她有點出乎意料。

  〔訪談〕

  戴愛蓮:後來到了貴州演出的時候,就是我的一生裏頭我聽了觀眾笑我。

  主持人:聽了觀眾笑?

  戴愛蓮:對。

  主持人:為什麼呢?

  戴愛蓮:我抬後腿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一個就是抬後腿,聽見笑聲,我所有演出一生裏頭就是那麼一次我跳的時候我聽人家笑的聲音。主持人:那您當時?

  戴愛蓮:因為他們是兩種文化,他們感覺到這個東西,不習慣了。

  主持人:不習慣這種抬腿跳舞?

  戴愛蓮:沒有看過這種舞蹈的,可是我知道了,我聽那個聲的時候,我正好在我有後腿抬起來,所那個時候我哪個舞蹈、哪個動作裏我都知道了他們笑了。

  主持人:您當然應該就有反映,可能中國的觀眾。

  戴愛蓮:所以在那個時候,我認為中國給我一個印象,中國不需要芭蕾,不要他們的文化,不適應那個文化。

  主持人:但是芭蕾舞那個時候是您最拿手的東西?

  戴愛蓮:是的,因為我是芭蕾舞的,我的基礎是芭蕾舞的。可是我回來的時候要學民族的。所以從那個時候我知道中國不要芭蕾舞,中國人民不要。你想為人民服務,人家不要。

  主持人:所以您就決定要改?

  戴愛蓮:所以我感覺到以後就不跳了。

  〔解説〕

  隨後而來的屈侮對於這次挫折來説,更讓戴愛蓮無法忍受。

  1941年,一股暗流在重慶涌動,國民黨由積極抗戰轉為消極抗戰,重慶到處迷漫著國共兩黨不合的氣氛。在異常複雜敏感的政治環境中,戴愛蓮經常躲進電影院以防被國民黨抓差演出,但當權者卻轉而向她的房東朋友施加壓力,戴愛蓮只得勉為其難。

  〔訪談〕

  所以去的時候沒有化粧室,就是在走廊裏頭一個角落。哎呀,我習慣的,化裝完了以後,我就要換服裝,可是沒有一個地方,後來我想去方便,去小便了以後再換衣服的,是這樣子一個習慣。那個地方的清潔,因為國民黨官員的時候,戒嚴了,讓車送我不能去車送,因為沒有路,擋了,我氣了,我説不演出了,這樣子對藝術家,你們不像人樣的,不給方便的,看不起藝術家。我就不敢演了,後來他説,後來我給一個吐痰的桶,還有叫人這樣子,所以我説我就演一個節目,演一個節目我不幹了,這樣子一個節目我就走了。

  主持人:您就覺得他很不尊重這個藝術?

  戴愛蓮:是不尊重,我也不願意跳,我不願意給他們跳。

  〔解説〕這次遭遇讓戴愛蓮愈加感到一個舞蹈家在亂世中的孤獨和艱難,因為那時中國根本沒有舞蹈團體、也沒有舞蹈學校和演出陣地。後來,戴愛蓮來到了育才學校,在校長陶行知的支持下,戴愛蓮招收了幾名學生,組織起一個舞蹈組,開始了艱難的播種工作。

  1945年,延續了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戴愛蓮把尋找中國民族舞蹈的計劃立即提上了日程。

  他們説少數民族有很多舞蹈的。可是我要往哪去?哪?新疆最豐富,我要到新疆去,可是你不能離開城市,因為民族糾紛。#離開城市要殺頭的。

  後來我有機會的時候,我下去的時候,我的重點研究的時候,不是新疆的,因為新疆的舞蹈基礎,它的根不是在我們土地裏頭出來的,是中東移民的時候,才一股腦到新疆去了,是中國的一部分,可是它的藝術、它的文化不是從這個我們土地出來的,是從中東過來的。

  主持人:中東過來的?

  戴愛蓮:所以我就,我不作為一個重點研究新疆舞,其他的人家沒有研究的舞蹈我都要研究的。

  主持人:所以?

  戴愛蓮:找出來中國舞蹈的根。

  主持人:後來您找的這個根在什麼地方呢?到哪兒去找的?

  戴愛蓮:都在人民裏頭,人民的,所以毛主席説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要做老師首先要做學生。所以我,毛主席説的對,我要當學生,所以我下去的時候當學生。

責編:周玫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