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民族舞

《踏歌》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4日 09:45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這首《竹枝詞》流傳大約有1000多年了,但它還沒有詩中描寫的舞蹈流傳得久。這舞蹈叫《踏歌》。青海的孫家寨曾出土過一隻彩繪陶盆,上面就有關於《踏歌》的圖畫記載——這只陶盆,作于新石器時代。不過,《踏歌》最盛行的年代還是唐代,大唐盛世,歌舞昇平,唐詩中不少作品都記載了這樣的場面。還有一首詩我們非常熟悉——《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説的也是《踏歌》。這些詩不僅記載了《踏歌》,也體現了中國古典的舞蹈觀——“為生活而舞”;這與西方截然不同,西方的芭蕾是“為藝術而舞”。踏歌為什麼會有這麼長久的生命力呢?看了舞蹈《踏歌》,也許您就能找到答案了。踏歌最重要的特點是踏地為節,聯袂而舞,邊舞邊歌。

(編輯:趙聆樺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