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 正文

中國古代書院的藏書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3日 09:33)

  書院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源於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歷時千載,是我國封建社會特 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世界教育發展史上獨具特色,它對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學術文化的發展 ,人才的培養,曾起過巨大的推進作用。

  藏書、供祭和講學是構成書院的“三大事業”。由於藏書是古代書院的重要內容和特徵,書 院藏書也因此成為我國古代藏書中的一種重要類型,與官府藏書、私人藏書、寺院藏書一起 ,並稱為我國古代藏書事業的四大支柱。

  1 書院藏書的起源

  書院與書有著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絡。宋代學者王應麟的《玉海》曾經對書院作過解釋:“院 者,垣也”。書院是指用一圈矮墻將建築物圍起來而形成的藏書之所,似乎就是古代的圖書 館,今人常將“圖書館”三個字縮寫成一個方框,裏面填個“書”字,可能就是沿用此意。

  書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漢代,與漢代的“精舍”、“精廬”有一定的承繼關係。“精舍”與 “精廬”為漢代聚集生徒、私家講學之所。《後漢書包鹹傳》載:包鹹“少為諸生,受業 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習《魯詩》、《論語》。後住東海,立精舍講授。”《三國志 魏武帝紀》載:“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後漢書儒林傳論》載:“精廬暫 建,贏糧動有千百。”不過漢代的“精舍”、“精廬”,私家講學皆由口授,限于當時的出 版技術水平,尚不具備藏書條件,將它們當作書院的前身未嘗不可,但還不能算作真正的書 院。

  書院這個名稱始於唐代。隨著紙張的大量使用和雕版印刷術的發展,書籍越來越多,必須建 造較大的院子來安置藏書,以方便讀書人,於是就産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書院”。元代歐陽 玄在《貞文書院記》中説:“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賜名士之書,或以故家積書之多,學者就 其書之所在而讀之,因號為書院。及有司設官以治之,其制遂視學校……”書院根據主辦者 的不同,也隨之形成了官辦與私辦兩類。唐代最初設立的官辦書院是麗正書院和集賢書院。 私辦書院有張九宗書院、義門書院等處。

  早期的官辦書院是唐王朝修書、侍講的地方。經過多年的戰亂,大唐王朝立國時百廢待興, 為 統一思想,繁榮文化,經籍更亟待收集、校勘和整理。唐玄宗開元年間,在全國徵集收藏于 民間的圖書,共收集到圖書三千六十部,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尚不包括佛經、道經等, 不僅大大超過了前代,也是唐代藏書最豐富的時期。為了更好地整理圖書,除在國家藏書機 關兼校書機關“秘書省”、“弘文館”、“崇文館”等處藏書、校書外,還專門設置了“書 院”這一機構開展此工作。開元六年(公元718年)設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稱集賢殿書院。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隨筆》中寫道:“書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 建於朝省,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之所也。”當時,在書院中設置了學士、直學士、侍讀 學士、修撰官等,掌管校刊經籍、徵集遺書、辨明典章諸事務,主要的任務是備皇帝垂詢。

  唐代還興起了許多私人創建的書院。《全唐詩》中提到了11所,見於地方誌的有17所。如張 九宗書院,據記載,該書院“在(四川)遂寧縣,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建”,比官辦的集 賢書院還早90年。這些書院多半隻是讀書人自己讀書治學的地方,不過也有一些書院有教學 活動,並有數量可觀的藏書。《九江府志》記載義門書院“唐義門陳袞即居左建立,聚書千 卷,以資學者。”

  2 書院藏書的發展

  書院和書院藏書的大發展應該説在宋代。北宋初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力漸趨強盛 ,士子們有了就學讀書的要求。而朝廷忙於武功,一時顧不上文教,更缺乏財力興辦足夠多 的學校滿足各地士子的要求。因此,各地名儒、學者和地方官吏,紛紛興建書院,以培育人 才。當時的一大批著名書院,如白鹿洞書院、應天府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等就是在這 種背景下建立併發展起來的。呂祖謙在《鹿洞書院記》中説:“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 厄,學者尚寡。海內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 。嵩陽、岳麓、濉陽及是洞為尤者,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這時,雕版印刷術的推廣和以 後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更為公私藏書創造了便利條件。各書院的主持人和地方官吏努力經營書 院,聚集藏書,北宋王朝也給一些書院頒賜了大量圖書。這時書院藏書很豐富。比如,四大 書院之一的應天府書院,成立時就“建學舍百五十間,聚書千卷。”鶴山書院“堂之後為閣 ,家故一藏書,又得秘書之付而傳錄焉,與訪尋于公私所板行者,凡得十萬卷。”這個藏書 量已超過了當時國家書庫。到北宋後期,統治者為了更直接地掌握人才,十分重視科舉,大 力振興學校教育,冷落了書院。在這種背景下,書院開始衰落。

  到了南宋,風氣又變。首先,北宋後期興辦的官方學校很快變成科舉的附庸和政治鬥爭的工 具,日益腐敗起來。另外,學校開支全部由官方負擔,而這時的官府內有農民起義的憂患, 外有遼、金入侵的威脅,財力實在捉襟見肘,辦學經費往往不足。再次,這時,以朱熹、陸 九淵為代表的理學在社會上日益風行,理學家們的講學活動活躍起來。於是又出現了一個大 辦書院的高潮。南宋的書院實際上是講研理學的書院,南宋理學主要靠書院來宣講傳播。當 時 書院的社會地位很高,影響很大。總計宋代書院共有397所,其中北宋約佔22%,南宋約佔78 %,可見,南宋書院的發展非常迅速。

  元代統治者從蒙古南下入主中原後,出於緩和階級矛盾、進行文化控制的需要,十分重視文 化教育,其表現之一便是大力提倡理學,獎勵書院,因而書院在元代也得到了很大發展。但 另一方面,官府對書院控制嚴密,自由講學風氣不濃,書院充滿官學氣。元代書院藏書的來 源主要是書院自行刻書、私人捐贈和書院出資購買,朝廷賜書尚無史料記載。書院藏書事業 發展緩慢。

  明代初期,書院仍維持著元代的規模。到嘉靖年間,隨著科舉制度弊端叢生,官學日益腐敗 ,一批士大夫重新提倡自由講學,書院才又興盛起來。當時著名理學家王守仁、湛若水先後 在 各地廣收門徒,傳道授業,興辦書院,將書院辦成既是學術研究中心,又能進行教學的機構 。由於王、湛等人的大力倡導,書院建設進入了鼎盛時期。但由於統治階階級重視科舉制度 ,只號召天下學子精研儒經,不提倡廣泛涉獵、率性讀書。受此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所以書 院雖多,藏書豐富的卻並不多見;另外,明代書院教育以“會講”為特點,重清談,輕讀書 ,藏書事業因此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王、湛的學生繼承其志向,在各地紛紛建立書院 ,於是書院越來越多,瀰漫了自由講學的風氣,一些著名的書院往往終於成為社會輿論的中 心,針砭時事,評議政治。這樣就遭到了當權者的猜忌,發動了四起禁毀書院的案件,其中 以權宦魏忠賢迫害東林黨人一案為最,天下的讀書種子霎時好像都被剿滅盡了。東林案後, 明代書院就此一蹶不振。

  至清,統治者一開始實行嚴酷的文化禁錮政策,他們害怕書院的自由講學之風會撼動其統治 基礎,對書院的活動嚴加控制。到乾隆、嘉慶年間,或許考慮到書院影響久遠,禁不如疏, 統治者又改變文化控制的策略,轉而大力倡辦書院;加之清代的學術重樸學,考據需要廣搜 異本、比勘眾家,對文獻的需求量極大,書院藏書又逐漸興盛起來。清代的書院藏書事業, 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主要原因是興樸學,重經史,更有朝廷賜書和官員賜書,再加上 自行刻書的越來越多,書院藏書一時蔚為大觀。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迅速崩潰,書院制度也 慢慢解體。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將書院改設為學堂,省城設大學堂,各府合直隸州改設 中學堂,各州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於是,從唐朝興起的書院,至此算是基本結 束了。所有書院藏書便陸續為各地圖書館所接收。只有極個別的書院(如瀋陽的萃升書院)延 續到20世紀20年代。

  書院既以擁書講學為務,無書即不成書院。因而歷代書院都比較重視藏書,無不以藏書浩富 為榮,只是限于環境和條件,在藏書規模上有大小的差別而已。書院藏書是書院教育不可或 缺的重要條件。圖書的收集、整理與流通,始終是為著書院的講學活動而服務的,綜觀我國 古代書院的發展史,可以看出書院教育事業的興衰與書院藏書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3 書院藏書的來源

  建立豐富的書院藏書,需要經常不懈地蒐求和積累,更需要廣辟書源。北宋鄭樵最早提出了 書籍訪求的八種方法,對歷朝圖書採訪工作影響較大。總結起來,書院藏書的來源一般有以 下幾種。

  3.1 捐贈。這是書院藏書的主要來源。向書院捐贈圖書,是歷代的傳統,儘管捐贈圖書的 多少不等,捐贈的目的各異,但它們為豐富書院藏書作出了重要貢獻。

  3.1.1 皇帝賜書。皇帝賜書一直是書院藏書的主要來源之一。書院往往是思想比較自由之 地,統治者為了控制文人士子們的思想,也為了籠絡人心,達到維護封建統治的目的,經常 賜書給書院,所賜多為代表正統思想的禦篡、欽定和官刻的經史類圖書。宋代著名的四大書 院都得到過皇帝賜書。如“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朝廷賜白鹿書院國子監經書。”御賜也 有三種形式。一是自動。二是疏請,如,宋代咸豐二年(公元999年),湖南嶽麓書院的李允 ,上疏奏請朝廷賜書,結果皇帝賜予《九經義疏》等五種圖書。三是用公銀購買。在封建社 會中,“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國家的公庫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産業,動用公銀當然也是一 種御賜。

  3.1.2 官吏贈書。地方官吏為了博取文雅,以正教化,常常捐書給書院。書院有時也出面 向 官員、地方鄉紳募集。如安徽中江書院的《募捐書籍並藏書規條》,白鹿、岳麓書院等也都 有類似條文。這種捐贈從宋代到清代一直絡繹不絕。如前述唐代義門陳袞,曾聚書數千卷, 在德安縣建義門書院。南宋時,朱熹將自己所藏《漢書》44部送白鹿洞書院,“以備學者看 讀”。清代康熙年間,學使王思訓,捐資購買經、史、詩文數千卷給南昌豫章書院,雷州知 府黃錦贈書五千余卷給雷陽書院。

  3.1.3 私人贈書。書院的實質是一種私立學校,其設施包括藏書往往靠書院主持者的私誼 來 獲贈。如朱熹《跋白鹿洞書院所藏〈漢書〉》雲:“熹既為劉子和作傳,其子仁季致書,以 其先人所藏《漢書》44通為謝。時白鹿書院新成,因送使藏,以備學者看讀。”《岳麓書院 史略》載:“咸豐初年,太平軍攻打長沙,書院藏書蕩然無存。戰後,院長丁善慶積極著手 恢復藏書,&&捐獻《禦制日講四書解義》、《禦定佩文韻府》、《十三經注疏》、《困學 紀聞三篇》等862卷,因此帶動士紳學士紛紛捐獻。”私人贈書因捐贈時間、捐書者個人地 位、學術水平、興趣愛好等不同,而顯得豐富多彩。有的學者捐贈個人新著,對書院開展學 術交流,提高研究水平極有幫助。

  3.2 書院自己購置和刊刻圖書。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多鼓勵設置書院 , 並分撥學田以維持。書院經營著産業,以産出支持著自身的文化活動。有能力自行購置和刻 印圖書的書院,其藏書一般數量多、質量高、品種全、內容豐富、獨具特色。

  3.2.1 書院購置書籍。書院藏書服務於教學,一般不會購買巫醫卜卦種樹之類的書,也不 像 藏書家刻意追求版本齊全或古稀版本,而是根據自身需要、經濟條件,圍繞教學內容有選擇 性地購買。“所購各書,大半官局新印,紙質堅韌,可以經久”(《大梁書院購書略例》)。 岳麓書院曾苦於“經籍缺少,又遣其徒市之京師而負以歸。”有的書院地方僻遠,尤其是清 代,書院分佈極廣,一些偏遠地區的書院在當地無法購得好書,就派人到江南等地購書。如 《碑傳集》卷七十一載:馮光裕“好禮士大夫,……蕺貴山書院,取諸生文行優者肄業其中 ,僻遠無以得數,遣官之江南,購經史群籍數千卷,俾縱讀之。”書院藏書也注意藏書的復 本量,補充缺本。

  3.2.2 書院刊印書籍。宋代發明了刻板印刷術,書院大大利用了這項技術。書院又是文人 與學 者聚集的地方,他們能對自己所刊刻的圖書反復校勘,因此能出版質量很高的圖書。另外, 書院刻書業的發達與理學的發展密切相關。從宋代開始,各代書院大部分都是研究和講解理 學的場所,加之科舉制度的成熟和發展,儒家經典也就成為讀書人的主要教材。“四書”、 “五經”是通用教材,宋、明理學大師們的著作、講義、語錄、注疏等都成為學人們必備的 重要文獻,需求量越來越大。加之,各代統治者為了加強控制而鼓勵書院的設置,有時分撥 學田以充資本,書院通過各种經營活動,也獲得了一定的刻書經費。如南宋麗澤書院刻司馬 光《切韻指掌圖》,嚴州釣臺書院刻《通鑒紀事本末》;而元代書院刻書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南山書院刻《廣韻》,宗文書院刻《五代史記》,其中以西湖書院、武溪書院為著名。 明代書院刻書以白鹿洞書院、崇正書院、東林書院等為著名,特別是無錫東林書院的藏書、 刻書,多是經世濟國之學,為海內學人所器重。清代書院刻書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潮,其中以 廣州的廣雅書院、學海堂書院,成都的尊經書院等為著名,它們刻印的書籍,不但補充本院 藏書,而且暢銷全國。

  3.2.3 書院抄寫書籍。宋初的書院有手抄經文的日課。南唐時的劉式在白鹿洞讀書時,曾 手抄過《孟子》、《管子》等書。這只是一種拾遺補缺的作法。

  4 書院藏書的特點

  我國古代藏書樓的藏書特點,除受出版、學術等因素制約,還往往取決於不同的收藏目的、 興趣及經濟狀況。書院藏書是為了有效配合書院教學內容,為書院師生服務而設置的一種“ 學校公共圖書館”。所以,書院藏書具有很強的共同性,具體表現在內容上以經史等學述著 作為主,版本上以通行本為主。

  4.1 儒家經典是中國封建教育的最主要內容。所以書院的基本教材是六經,所謂“日月不 滅 ,萬古六經,囊括萬有,韜運經綸”。以後,又把註釋、研究六經的一些著作奉為“神聖” ,將《四書》作為必讀書目。除開這些基本典籍,書院藏書會因各個書院的教學內容、學術 流派、地域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或致力於辭章,或致力於小學,或致力於經濟,或偏重 于採納地方著作,各具特色。如岳麓書院規定學生“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 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再如清代四川彭縣的九峰書院,教材除“五經”、《四書集注》 外,還讀《四書講義》、《周易折中》、《明史》、《論孟疑義》等。近代西學東漸,不少 書院適應社會變革,更新教學內容。洋務派張之洞在湖北武昌建立兩湖書院,在“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思想影響下,設置了經學、史學、地理、數學、博物、化學及兵操等課程,並 有相應科目的藏書。至於近代上海的格致書院,以講習西方自然科學技術為主,更由於有外 國人傅蘭雅的參與,東西方譯書佔其藏書的三分之一。正由於書院藏書是書院教學的工具, 所以書院不會收藏超出教學內容的書籍,巫醫、星相、桑麻等實用性的書籍,都不在收藏之 內。

  4.2 書院藏書不追求版本的珍貴。因為它與私人藏書不同。私人藏書家目的是為了保存、 鑒 賞文物或考據校勘,所以特別重視版本。而書院藏書是為了教學的需要,這就從根本上決定 了它追求通行版本的特點,以教學類圖書作為收藏與刊刻的重點。同時,正如上面所説的幾 種書院藏書的來源方式,也限制了書院藏書不可能片面追求版本。總的來看,書院藏書從規 模、品種還是版本上都無法與其它種類的藏書方式相比,也無法像一些國家藏書、私人藏書 一般,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而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淹滅了。但是,正如譚卓垣先生在《清代 藏書樓發展史》中説:“書院藏書樓數量很多,其藏書一般説來並不珍貴而且收藏也小。但 是它們是值得一記的,因為它們對中國的學術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5 書院藏書的管理與利用

  歷代書院藏書樓,就像國家、私人和寺院藏書樓一樣,都十分重視藏書的管理與保護,這也 是藏書樓時代書院的一項重點工作。但由於書院藏書的讀者對象為本院師生和一些地方上的 讀書人,它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藏,更是為了方便書院讀者使用,它便不像國家、私人和寺 院藏書那般過於封閉,在管理方法上形成了一套具有公共性、開放性的書院藏書制度。如《 仙源書院藏書目錄初編序》中説:“書籍漸充,急須講求讀書之法,務令積書之後與未積之 先氣象大不相同,要于文章經濟上見出,于精神福澤上見出,于風俗人心上見出,才是藏書 真實作用,非徒欲汗牛充棟,萬軸琳瑯,為誇多鬥靡計也。”這是對書院藏書注重利用、注 重發揮藏書社會教育作用的精闢見解。

  5.1 管理人員。一般書院都配備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抄錄書籍,負責書籍的購買、分類 編 目、登記、借閱、清理、修補等工作。中國書院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應該説是相當高的。最 早應該首推南宋白鹿洞書院設“管幹”管理藏書。當時朱熹主持書院,制訂了一套詳細的藏 書管理制度,設有“管幹”一職,專門對書籍進行日常管理。至於大規模的校勘、清理、曝 曬等工作,就臨時由山長組織人員進行。由於此書院在當時名聲很大,所以其藏書管理制度 也就在全國各地書院推廣了,並延及後代。如宋代岳麓書院院設“監院”管理藏書,文正書 院設“齋長”管理藏書,而大梁書院則設“司書吏一人,經管用:司閽役一名,典守鎖鑰” (《大梁書院藏書目》),中江書院規定藏書樓“尊經閣”由一人管理,負責看守書籍和抄寫 , 還“派定正辦、副辦,事有專責,若有遺失,惟正副辦是問”(《安徽于湖中江書院藏書目 》)。這些管理人員都具有一定的目錄學知識和較高的文化修養,他們在管理藏書的同時還 進行藏書整理與編目工作,利用書院豐富的藏書編寫書目、撰寫文獻,積極開展目錄學研究 ,從而推動了古代目錄與圖書館學的發展。

  5.2 登錄、分類和編目。書院通過各種途徑購進書後,首先要進行登錄工作。對書的來源 、 收購日期、卷冊數都予以登記。然後是分類編目工作。如文正書院“購既竣,以數目編諸冊 ”。岳麓書院曾先後有三部藏書目錄:《岳麓書院新置官書總目錄》、《岳麓書院新捐書目 錄》和《捐助岳麓書院書籍題名》。一般不分類或以傳統的四部分類法分類,分至二級類目 。如蓮州書院的學古堂藏書,經部下置十三經、易、書、詩、禮等十一個下位類,史部下設 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等十三個下位類。同時,書院還利用“懸榜”的方法, 公佈藏書情況。如文正書院規定,“……諸書,須編目繕寫懸牌書院門首,通曉闔邑多士。 ”“每月肄業諸生所借之書,須由齋成榜示門首,使借書者一覽便知,免至相左。”這種通 報藏書和流通情況的作法,對借書人來説是很方便的。

  5.3 借閱。可以説,與歷代國家藏書和私人藏書相比,書院藏書利用率高、讀者對象廣泛 、 人數眾多。一般地,凡是本書院的學者和生徒,都能借閱。我國古代書院有一整套完備而方 便的借閱制度。從借閱的手續、期限、冊數、借閱的範圍到毀損圖書的懲罰等等,都有明確 的規定。學者要借書時,先閱讀藏書編目,知道是否有此書,然後填寫登記冊,記下借書日 期、數量和姓名。還書時,官吏人員記明某月某日該書歸還。書院藏書每年年終催書。

  5.4 藏書的保護。藏書是書院的一項如此重要的工作,保護得再精心都不過分。歷代書院 除 設置藏書管理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措施,專門用來防火、防潮、防鼠、防 蛀、防盜、防散、曝曬和修補等。如中江書院規定,“每月,專管須開書櫥晾風一、二次。 每年六、七月,專管者覓精細人曬書一次,曬後邀各總理清查一次。”這些措施,無疑大大 減少了書籍的破損率,給後代保存下了許多珍貴的典籍。

  5.5 讀者工作。因為書院有著不同於一般學校的教學目的教學形式,所以書院非常重視藏 書 及其讀者指導工作。究其原因,書院是在官學毀壞的基礎上,由讀書人自發開拓的教學之途 。它的目的不在於仕宦功利,而在於學業悟道,“以傳道而濟斯民也”。古代書院教學特色 是自學為主、講學為輔,這樣,必然使學生們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書本,而要求老師的職責主 要是“解惑”。導讀和講授治學之道在這裡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

  6 藏書樓的建築

  限于書籍製作的艱難,古代的藏書不可能達到很大的規模,在書院中,往往用樓、堂、舍、 閣等表述個體建築的名詞來稱呼藏書之所。在書院建築佈局中,由於它是整個建築群中少有 的閣樓式的建築,甚至可能是書院唯一較高大的樓閣,為了顯示其重要性,藏書樓多建在中 軸線上,或在講堂之後的突出位置。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在建築之始就“開 講堂,揭以書樓”。宋代南陽書院的尊經閣,藏書為士人“研習之資”。宋代扎溪書院明經 閣,“經史子集之書藏焉”。明代的正學書院“建樓廣收書籍,以資諸生通覽”。湖北問津 書院于乾隆八年(1743年)設藏書館。安徽敬敷書院經正閣貯經史典籍,為數很多,到光緒元 年(1875),書院得以大加修建,又有官員提倡捐經史書籍存院,藏書更加豐富。瀋陽萃升書 院文昌閣收藏案卷圖書,藏經史子集四部書132種,共10929卷。上海求志書院,有樓房50余 間,分置經學、史學、掌故、算學、輿地、詞章等六齋,為此置備的書籍有268種。藏書樓 建設成為歷代書院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7 書院藏書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書院藏書是書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隨著書院的發展而發展,在我國圖書館史和文化史上佔 有重要的地位。

  7.1 書院藏書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産。由於書院是古代高層次的教育機構,所以都擁有一 定 規模的藏書。而且,由於許多藏書是書院創辦人或主管人費盡心血積累起來的,其中不乏非 常珍貴的典籍。另外,由於書院的創辦人或主管人所擁護的學派不同或地域不同,在藏書上 就會有不同特色的反映,有的注重地方誌的收藏,有的注重程朱理學的經典,各具特色。而 且,書院自行刻書,一方面促進了印刷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書籍,並 通過再次刊刻,使這些彌足珍貴的書籍得以在社會重新流通起來。書院藏書歷久不衰,歷代 相沿,直到最後成為我國近代圖書館和新式學校藏書的一部分,其功不可沒。

  7.2 書院藏書都注重藏書利用,通過借閱,大大提高了圖書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時期藏 書 重藏不重用的局面。在此過程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藏書管理經驗,不僅集我國封建社會藏 書管理制度和方法之大成,而且為建立我國近、現代圖書館新型藏書管理制度開了先河。

  7.3 書院藏書促進了人才的培養。我國古代書院,都是以封建思想為指導,宣揚佔據統治 地 位的儒家學説,因此以封建正統的經、史、子、集構成了書院藏書的主體。但書院中還包含 著自由講學的成分。一些私人設立或地方設立的書院,熱衷於自由研究學問,在書院中實行 自由講學和“講會”制度,教學方式多采取啟發誘導式,提倡學生自學,博覽群書,老師加 強指導,授道解惑,眾多學者和生徒在書院接受這種教育,學術爭鳴空氣比較活躍,促進了 封建社會中教育事業的發展。

  7.4 書院藏書有效地傳播了民族科學文化。從歷史上看,我國書院藏書的歷史遠不及官家 藏書和私人藏書的歷史久遠,其規模也不及後二者大,但它好就好在既不是束之高閣、只供 少數達官貴人使用,也不是禁錮森嚴、只借給親朋好友,而擁有廣泛得多的服務對象,供給 全院生徒和學者閱讀、研究,這樣,一方面擴大了我國封建社會藏書的社會職能,一方面也 造就了一些致力於民族科學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

  7.5 書院藏書直接推動了古代學術研究的發展。歷代書院聚集了大批文人學者,其中許多 是 有名的學者,他們不但講學授徒,而且進行學術研究,著書立説。如宋代朱熹在書院的教學 中,大大發展了理學。清代學者黃宗羲、錢大昕、段玉裁等人,既是書院的山長,也是考據 學家。他們往往利用書院的豐富藏書,做了大量的學術研究工作,為我國古代的學術研究工 作作出了貢獻。

  作者:肖東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鐘洪、王波,現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工作。

責編:蔡麗  來源:人民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