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麻花》系列 > 正文

文化評論:話劇姓“話”還是姓“星” ?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1日 18:50)

  上演20場以來,《全家福》的票房已經超過了百萬元。和那些“星光”閃耀的明星話劇形成鮮明對比,眼下正在北京首都劇場上演的這部北京人藝話劇裏,除了馮遠征因出演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裏的經典壞人,恐怕要被觀眾“記恨”外,其他演員的名字都還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能量。但這並不影響它在各階層擁有相當一批忠實的“粉絲”。

  好戲不多“星星”來湊

  從劉孜、林依輪的《麻花Ⅱ情流感》,到瞿穎、毛寧的《淡了,加點韭菜花》,從劉曉慶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到潘長江的《找啊找啊找爸爸》,以及3月將推出的劉燁和袁泉主演的音樂話劇《琥珀》,據不完全統計,近來,由影、視、歌星參與的話劇演出幾乎佔到京城同期話劇演出的九成以上。

  影視明星紛紛回歸

  以前是話劇演員大量涌向影視界發展,現在是各路明星回歸舞臺實現自身的價值。“明星版”話劇在宣傳上也更商業化,不久前北京1200元的最高票價打破了上海1000元貴賓票價的紀錄。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明星紛紛回歸話劇舞臺,除了舞臺表演藝術的吸引力外,也説明了戲劇的復蘇。

  笑星模特博人一笑

  但更多的還是潑向明星話劇的“冷水”。北京人藝演員馮遠征表示,明星雲集的賀歲話劇,類似于小品和滑稽戲之間的一種形式,博人一笑而已。能像《全家福》這樣把人物命運一步步寫出來的實屬罕見。被媒體爭相爆炒的不少明星話劇儘管公演以來場場爆滿,但同時也暴露出演員的素質問題。在各門類的表演藝術中,話劇無疑是要求綜合素質最高的之一,目前許多影星、笑星、模特經過短暫的訓練便登上話劇舞臺,不可能扭轉話劇低迷的狀態。

  單靠大腕並不成功

  一些執著的話劇迷對明星話劇持否定態度。一位對話劇頗有了解的女士稱,這種靠明星撐門面的話劇她不會去看,因為太不專業了。她認為,多數明星版話劇、賀歲劇的劇本一般,而好劇本肯定就有市場,不需要明星。中央戲劇學院在建院50週年之際曾策劃請鞏俐、姜文等一批影視大腕合演《北京人》,結果無疾而終,據説是某些“國際影星”在排練第一天便慚愧地表示自己無力撐完全劇;某話劇團推出的《霸王別姬》則打出了明星作家擔任編劇的牌子,但該劇上演後卻反應一般。

  話劇低迷商業炒作

  正如一位資深話劇製作人所説:“話劇還得姓‘話’,光靠明星不是話劇發展的一條正路。”有人説,“明星版”話劇不過是一時熱鬧的商業劇,不能扭轉話劇低迷的形勢。而在“明星版”話劇《雷雨》的製作人葉惠賢看來,“明星版”的最大貢獻,並不在於發現了明星的話劇市場號召力,而是在策劃、製作過程中的種種思路。“‘明星版’能夠拯救、振興話劇?我不敢這麼説。但它的確起到某種橋梁的作用,吸引人們到劇場中來。或許,我們能夠由此慢慢培養年輕觀眾對話劇的興趣。”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新民晚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