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麻花》系列 > 正文

賀歲話劇北熱南冷 北京百"花"齊放上海按"兵"不動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1日 18:47)

  這些天,北京的北兵馬司劇場裏,由毛寧、瞿穎主演的賀歲劇《淡了,加點兒韭菜花》正在熱熱鬧鬧地上演,首輪就要演出21場。如果説前年北京的賀歲舞臺屬於《翠花》,去年屬於《麻花》,那麼,今年的賀歲話劇呈現出《翠花》、《麻花》、《韭菜花》三“花”爭艷的景象。除此之外,北京人藝的《開市大吉》、兒童賀歲劇《Hi,可愛》等與“花”無關的賀歲劇也在元旦至春節這一賀歲檔期輪番推出。與北京賀歲劇“百花齊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話劇重鎮的上海,則如往年那樣按兵不動,賀歲話劇舞臺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  查閱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價值的金融資源請登陸中國金融資源總庫

  三“花”一人製造  

  當《翠花》、《麻花》、《韭菜花》漫天飛,北京觀眾可以挑著、揀著看賀歲劇時,很多人並不知道,這3個賀歲劇品牌竟出自一人之手———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田有良。2001年歲末,田有良帶領中戲表演98班排出了畢業大戲《翠花,上酸菜》,該劇拿電視廣告、節目主持人、金牌欄目開刀,表演風格誇張、搞笑,讓“翠花”一夜之間迅速躥紅。那時,話劇市場還沒有賀歲的概念呢。

  2003年,田有良又與人合作,推出賀歲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4個月演了52場。捧紅了翠花與麻花,田有良自己導演了《淡了,加點兒韭菜花》,走的依然是明星路線,只是除了讓人爆笑外,還“給賀歲劇加點眼淚”。劇作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群體,表達溫暖的愛心,挖掘現實生活中人性的主題。

  “花系列”漸成品牌

  最早誕生的《翠花》,還有稍後出現的《麻花》,再加上剛剛冒出的《韭菜花》,北京的賀歲劇市場已形成了“花系列”品牌。第一部《翠花,上酸菜》後,2002年又有《翠花2我的野蠻女友》,2003年《翠花上酸菜2003》以及2004《翠花快樂六人行》。雖然最近這部“翠花”打上了M(mix)劇的標簽,但因為1/3的內容都是前兩年用過的,而且編導演都少有進步,因此到了第二輪演出就難以為繼。就是這最後一部“翠花”,2月18日還將南下上海,佔領無人防守的賀歲話劇市場。

  2003年剛誕生的《麻花》,繼《想吃麻花現給你擰》之後,又推出《麻花2情流感》,由劉孜和林依輪主演,穿越上下幾千年的愛情故事,中間穿插著2004年最熱門的電影、話劇的經典片段,笑過之後還給人一點感動。

  申城賀歲檔觀眾少

  前些年春節,當人們放假時,劇團也都跟著放假了。2003年春節,上海還有一台雖是重演、但尚有些賀歲味兒的話劇《老式喜劇》。今年,除了外國喜劇《糊塗戲班》和演過一輪又一輪的《長恨歌》、《金鎖記》、《卡布其諾的鹹味》等常規演出外,算得上賀歲話劇的大概只有一台現代人劇社製作的浪漫愛情獨白喜劇《愛,無處不在》。

  賀歲話劇市場北熱南冷,已成為持續多年的有趣現象。當北京的話劇人熱熱鬧鬧地爭搶賀歲檔期時,上海的話劇人則按兵不動。一位上海的業內人士分析説,受“白領話劇”多年熏陶,現在話劇觀眾的主流是白領一族,而他們春節時或旅遊、或聚會,很少會進劇場。只有國有的話劇團才會在春節時偶爾上演一兩場話劇。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文匯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