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3日 18:41 來源:
對聯能夠存在和發展這麼久,人們喜愛愈烈、流傳愈廣除了某些客觀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創作,人們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許多藝術優點和長處:文字美、聲韻美、民族特色、應用價值等,能與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絡。這裡將探討它構成那麼多優美的藝術形式的藝術要求,即對聯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聯字數相等
對聯是有上聯和下聯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為對聯,這是定格。它還規定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否則不能相對。從前有個故事説,甲乙二人對對,甲出句:“三寶殿前三個塔”,乙對以“五鳳樓臺五層樓”,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説:“還有塔、塔、塔”,乙由於不能以五個樓字去對三個塔字,沒能對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對以“四詩風雅頌”。因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詩,乙沒有辦法以三個樓字包括五層樓,只得認輸了。因此,上聯五個聯(五言),下聯也要五個字,上聯七個字(七言),下聯也要七個字,如下列二聯:(1)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2)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樹柱長天。兩聯上下聯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釗烈士所引,氣概非凡。後者是楊昌濟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聯,表示決心培植救國材人。
不論多少字的對聯,都一樣要上下聯字數相等,不能象詞賦那樣對偶句容許引頭詞和語尾詞。例如:毛主席的《沁園春 長沙》上闋第四句“看漫山紅遍”,下闋第三句“恰同學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頭詞;鮑照的《蕪城賦》有“豈憶同輿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句,其中“豈憶”是引頭詞,“哉”是語尾詞,在對聯是不容許有的。因為對聯的上下聯必須互相對稱、整齊、美觀。理由很簡單,從許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對就可説明了:鳥有兩翼,獸有一對前腿,牛羊各有一對角,人的耳、眼、手、腳都是成對,長短大小一樣,每對器官都在身體勻稱地分佈好,給人以對稱、整齊的美感。對聯的互相對稱、整齊的意義也一樣,是給人以美的觀感,美的享受。對聯如果不這樣,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殘廢,也是缺陷,成為醜陋,給人以難看的形象。所以一切東西要得人喜愛,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對聯就具有這特點。
對聯字數相等的特點曾給聰明人反用過,有一副挽袁世凱聯雲: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哀世凱對以中國人民是對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説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因袁復辟帝制,扼殺共和,這是千多年才見到第一副字數不相等的奇聯。但也不能説字數相等的兩行字或兩句話就成為對聯,因為對聯還要講究對仗音韻等藝術構造。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相等既無異議了,但它應以多少字數為佳呢?從現有的對聯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聯,若有字數劃分聯形,七言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則較少,至於少於四言的短聯和幾百言以上的長聯,有點似鳳毛麟角了。因為字數過少過多都難於寫作。對聯的字數多少應以內容決定形式,由作者根據題材來決定,既不宜過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長。
(二)同詞性的字詞相對
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根據詞類講究字詞對仗,是對聯中對偶藝術的關鍵。古人對詞類的劃分和今人的説法不盡相同。古人云:“實對實,虛對虛”。何謂實?古人編有《詞林典腋》一書,《詩韻合璧》附載了它。它把實字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帝後、職官、政治、禮儀、音樂、人倫、人物(事)、闈閣、形體、文事、武備、技藝、外教、珍寶、宮室、器用、服飾、飲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飛鳥、走獸、鱗介、昆蟲等三十門(類),外編八對:抬頭對,顏色對、數目對、卦名對、干支對、姓名對、人物對、虛字對,都是同詞性相對。只是漏掉方位詞。照工對要求,要各小類中的字詞相對。天文類對天文類,人倫類對人倫類……。若只説“實對實”,則三十類中任何一類的字詞都可同其他二十九類的字詞相對了。其實不然。因為其中有動詞、形容詞怎能同名詞相對?“遊覽”怎能對得起“太陽”?何謂虛?古人編有《虛字韻藪》一書,附載于《詩韻合璧》末尾。它列舉虛字一百三十八個,但其中包括有代詞:他、其、誰、孰、何……等,動詞:謂、曰、雲……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對的。由此可見古人談對仗虛實之説,不但籠統不準確,而且有些混亂,是不科學的。
詞分虛實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學劃分,只有今人以漢語語法區分詞性屬類才準確。現在説的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徵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六種;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係,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至於方位詞附屬於名詞。顏色詞屬形容詞了。
我們今天對對,應照上列十一種詞性相同的字詞作對,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等。下面分別詞性舉例説明,同時證明古人並沒有籠統地實對實,虛對虛,還是照語法要求去做。我們只有用語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對對的方法弄清楚;
壹、名詞 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字數最多。上面所列《詞林典腋》三十門,大多數是名詞,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現在應用時只分十多類,即天文、時令、地理、宮室、人物、形體保持各為一類外,已把帝後、職官、闈閣和人倫合為人倫類,政治、禮儀、音樂、技術、文事、外教合為文化類,武備、珍寶、器物合為器物類,布帛、服飾合為服飾類,飲食、菽粟合為飲食類,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為植物類,飛鳥、走獸、鱗介、昆蟲合為動物類。其中又分近類和遠類,凡詞性相近或互相有關係的叫近類,如天文地理和時令部分,人倫、人物和形體,文事和武備等;詞性不相同,又無多大關係的叫遠類,如動物和服飾,天文和飲食,人倫和器物等。寫作對聯時,如同類無詞可對,可求近類,近類都不能表示意境時,可以求之遠類,古人雖把遠類相對叫做對開,但並不乏例。
名詞還有習慣不同類通對的。詞有入多類的,有和別類詞相互聯絡的,因此在習慣上有不同類通對的名詞。例如植物類的花字,由於有“風花雪月天”之句,它能和天文類風、雷、月相對,由於有花鳥、花蝶、花燭、花錦等聯合詞,它可同鳥、蝶、燭、錦等字相對,又飲食類的酒字還能和文化類的詩、歌、琴、棋相對,是由於古有“詩酒琴棋客”樣的名士。天文類的日、月二字,又可同時令類任何字相對,因為時令類也有日月。天文類的風字,除能同花對外,又可同世、俗、景、貌、火等字相對,因風字能組成世風、風俗、風景、風貌、風火等聯合詞。琴書劍為古文人必備之物,也可通對,至於子字因有父子、果子、甲子等聯合詞,能同人倫類、植物類和干支通對。有楊花水性一成語,楊和風水可對。余可類推,不再列舉。用這類詞相對和同類詞相對,是同等看待的。
連綿名詞也要求詞性詞相對。屬動物的有鷓鴣、鸚鵡、鴛鴦、螞蟻、蝴蝶、鳳凰等,屬植物類的有海棠、月桂、楊梅、荔枝、金桔、玉蘭等,屬人物的漁父、耕叟、牧童、織女、樵夫、教師等。其餘可類推了,不再列舉。(以下各種詞性旨同)。
至於數詞、量詞、干支、顏色、方位、卦名等仍各自相對。
名詞又分為:(1)專有名詞,人名、地名和書籍名稱等;(2)具體名詞:日、月、山、水、松、柏、豬、雞等。(3)抽象名詞:性、情、志、氣、仁、義、忠、孝、福、壽等。這三種名詞又要求各自相對,現分別舉例説明:
甲、專有名詞對專有名詞。例如,中央電視臺一九八二年春節徵聯出句:“碧野、田間、牛得草”,評冠軍的對句:“金山、林裏、馬識途”。各以三個文化界人名相對,各字分類相對也工整,第一字是顏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類,第四字是方位詞,第五字是動物類,第六字是動詞,第七字是具體名詞,語意能順理成章,古人巧對也不過如此。
乙、具體名詞對具體名詞。例如:朱熹世家中堂聯:“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日月天地是天文地理類聯合詞,詩書屬文事,聖賢屬人物也是聯合詞,第三、四字是數量詞,心眼屬於形體類,全是具體名詞相對。
丙、抽象名詞對抽象名詞。例如,周總理“送蓬仙兄返裏”聯:“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道義對險夷是抽象名詞相對。
貳:動詞 是表示變化或動作的詞,有走、跑、做、作、説、吃、看、聞、視、聽、浮、沉、爭、打、呼、問……。例如:(1)朱德題成都杜甫草堂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韆鞦”。著對留是動詞。(2)徽州戲臺聯:“聲為律呂身為度;雲想衣裳花想容”。想對為是動詞,因上下聯各是二小句,所以重用動調。(3)南昌滕王閣聯:“依然極浦遙山,想見閣中帝子;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想見對以送來是連動詞相對,前者作狀語。
參、形容詞 是表示事物的性質和變化的詞,有好、壞、軟、硬、難、易、涼、熱、大、小、長、短……等。例如,(1)石達開題宜山白龍洞聯:“挺身登峻嶺;舉目點遙空”。“遙”對“峻”是形容詞,表示空和嶺的形狀。(2)灌縣青城山天師洞聯:“心清水濁;山矮人高”。清、濁、矮、高都是形容詞,在這裡有意動作用,是表示發展的。上下聯各自對則更工。(3)漢陽鸚鵡洲聯:“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陳跡;洪濤滾滾,大江東去有新聲”。“萋萋”對以“滾滾”是疊字形容詞,“陳”對以“新”是形容詞,前是表示形狀,後是表示性質。
上列名、動、形三類詞,在漢語詞彙中佔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須注意區別,準確運用。它們之間活用又多,名詞可作動詞或形容詞用,形容詞也可作名詞或動詞用,都是常見的,使用場合不同,詞性就不同,如鋸字配上數量詞一條鋸是名詞,配上賓語鋸樹木是動詞。這種活用應予注意。
肆、代詞 用以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或改組句子的詞:如:吾、我、你、他、彼、此、汝、其、伊、儂、我輩、你們、他們……還有誰、何、孰等疑問代詞。例如:(1)峨嵋山報國寺聯:“我奉雪山為贈品;君收雲海作詩聲”。君指遊客和我是代詞相對。(2)左宗棠題酒泉聯:“中聖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此”指酒泉,對以吾是代詞相對。
伍、數詞 表示數目的詞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例如:(1)揚州濯清堂聯:“十分春水雙檐影;百花蓮葉七里香。”百對十,七對雙都是數字相對。(2)無錫梅園聯:“七十二峰青未斷;萬八千樹芳不孤”。前三字都是數字相對。
陸、量詞 表示計算單位的詞,一般放在數詞後,有升、鬥、尺、丈、裏、斤、噸、件……,例如:(1)史學家範文瀾堂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句對年是量詞。(2)蘭州神河廟聯:“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一道橋”。道對層是量詞。
柒、副詞 一般放在動詞、形容詞前表示範圍、程度、時間、肯定、否定、反問、祈使、禮貌等,有:相、很、甚、即、必、未、豈、請……。例如:(1)函谷關猶龍閣聯:“未許田文輕策馬;願逢老子再騎牛”。未、輕、願、再都是動詞前的副詞,未表示否定,輕表示程度,願表示祈使,再表示範圍。(2)成都杜甫草堂聯:“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咏詩”。自對更是副詞,更表示程度,自表示範圍。
捌、介詞 用在名詞、代詞或詞組前組成介詞結構,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狀態、目的的詞,有在、于、乎、因、由、以、向、與、對、和、同……等,例如:古名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原和本,因和為都是介詞,前者表示狀態,後者表示原因。
玖、連詞 是連接詞、詞組或分句,以表示它們之間關係的詞,有及、或、並、和、跟、而……。例如:諷刺曹錕賄選總統
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猶和而是連詞,都是表示連續前後名詞的。因為“是”作代詞用,內嵌了民國總統四字,直斥曹錕賄選的民國總統不是東西。
拾、助詞 附著在詞、詞組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種語法的詞,有焉、矣、耳、也、乎、哉、者、呢、嗎、嘛……。如蘇軾題廣東真武廟聯:“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末三字以雲乎哉對焉耳矣,是語氣助詞相對,使語言生動活潑。又周亮工題仙霞嶺關帝廟聯:“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著”對“了”是時態助詞相對。聯中語言幽默尖刻,對迷信的混帳給以冷嘲熱諷,嬉笑怒罵,讀了頓覺舒暢。
拾壹、嘆詞 對事物有慨嘆時用,獨立於句之外。有噫、吁、嗟、唉、嗚呼……例如:西湖岳王墳前秦檜夫婦跪泣像聯:“唉!仆本無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唉和啐就是獨立句外的嘆詞相對。
從上面所談十一種按語法劃分字詞屬類,是科學的。能以名詞屬類,結合語法詞性屬類作對,既具體又合於實際使用,比實對實、虛對虛容易掌握得多。不過一副對聯常常用多種詞類構成,但仍不脫離同詞性的字詞相對。請看文天祥題山海關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韆鞦片石銘貞。”姜女對秦皇是專有名詞,未對安是副詞,亡對在、銘對築是動詞,也對哉是助詞,韆鞦對萬里是數量詞,片對長是形容詞,貞對怨是抽象名詞,共是八種詞類構成,但都沒有不同詞性相對的。
此外,還有些詞同形同聲而入多類詞性的叫兼類詞,也應注意運用恰當,這裡不作敘述。
(三)內容相關或相反
對子的上聯和下聯雖無律詩那樣嚴格的承接轉折關係,卻也不能隨意拼湊和拉扯。如我們拼湊這麼一聯:“鵜鴂悲啼血;鴛鴦喜訂盟”,論對仗平仄則工整成對,但上下聯情調各異,中間沒有任何可聯絡,讀了不知何意,不應認為是對聯。又如:“電影院中看電影;圖書館裏讀圖書”。對仗平仄很工,並有點巧,只是中間缺乏聯絡,也不能認作對聯。凡要成為一副對聯的,上下聯內容必須相關。所謂相關,就是上下聯所描寫所形象的思想內容,思想意境必須相互關聯,同為一件事物的各方面,不能風馬牛不相及。因此,我們作對聯,必須依據應表達的思想內容,從各方面來形象和抒發思想感情,現分類舉例説明于後:
一、春聯:這是對聯中最大量的,主要的思想內容,自然是除舊更新,人壽華豐,歌頌國策,表彰勤勞,抒發新年願望,奮發繼往開來精神,反映人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和對未來新生活的熱烈嚮往。例如:一九八二年元旦在頤和園中諧趣園的矚新樓上舉辦春聯展覽,最引入注目的是張愛萍撰聯:“諧趣園中相諧趣;矚新樓上更矚新。”該聯工巧雅趣,嵌名疊詞,妙語雙關,渾成自然,確為佳作。又如,貴州一個農民在一九八三年寫的幾副春聯:“得子不忘政策好;過年喜迎豐盛年。”“裝金裝銀裝飽暖;有谷有米有力量。”“知識蘊藏力量;科學促進生産。”
總之在不逾越春聯範圍,都可結合各行各業情況來寫。
二、門聯:是指春聯外所挂的帶長期性的,有的用木板雕刻,有的刻寫在墻上,有的在行業開張,或者舉行慶典時出現,它的內容特點是專用性強,反映門第特徵行業性質,要求、理想、或敘世系等。仍如舊日理髮店門聯:“雖屬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毫末、頂上皆一語雙關、不離理髮,卻又不止于理髮,口氣很大,包孕甚豐,而且表現出一種兀傲的自豪感。現在適時的,工廠可用:“支授農業,鞏固團防。”商業可用:“生意如同春意美;財源更比水源長”等。
三、堂室聯:這種聯應用較廣,許多文人雅土都喜歡在自己的坐住學習地方寫副對聯,思想內容大都是:明心見性,治學修養,述志抒懷,寄慨自娛,惕勵自勉等。例如林則徐父親在家挂的堂聯:“粗菜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上聯是寫他生活上自奉之薄,下聯是表示對兒子的操守和抱負充滿信心。陸游題書巢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書巢是陸的書齋,他廢寢忘食,發奮讀書的情景,躍然可見。
四、婚聯:思想內容主要宣傳婚姻自主自由,美滿幸福,男女平權,互敬互愛,家業興隆,為國立功等。例如:“座上漫談同志愛;堂前合慶自由婚。”“建國創開新局面;成家締定好姻緣。”“相愛相親,並肩齊邁長征路;互幫互學,合力同描四化圖。”皆合時可用。
五、新居聯:主要思想內容為稱羨堂屋華美,調度得宜,黨國恩惠,勤勞所得,安居樂業,興旺發達等。例如:“大廈連雲,放眼喜看新世界;高樓映日,移居好建兩文明。”“美奐美侖,歡慶昇平盛世;肯堂肯構,喜珍勤勞發家。”“仁裏鶯遷祟四美;新居燕喜仗雙包。”“新住房,新生活,一派新氣象;謝戚友,謝親朋,萬年謝黨恩。”第一、二聯可作賀聯。
六、名勝古跡聯:思想內容主要是在讚美祖國壯麗河山的前提下,歌頌當地的清秀山水,優美風光,憑景抒情,感慨往跡,評述古人等。例如廬山仙人洞禦碑亭聯:“四壁雲岩九江棹;一亭煙雨萬壑松”。被譽為描寫仙人洞風景的佳聯。濟南大明湖滄浪亭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寥寥十四字就把湖和城的景色特點一筆勾畫清楚,殊覺可愛。
七、壽聯:主要思想內容是讚揚壽者對社會的功績,碩德美行,健康快樂,福大壽長,子肖孫賢等。例如周總理賀馬寅初先生六十壽辰聯:“不屈不淫真氣性;敢言敢怒見精神”,是對馬老的碩德美行的高度讚揚。
八、交際聯:在交際場中互相饋贈用,主要內容是稱羨和表彰對方,互道深情厚誼;或寄慨抒懷,互相勉勵;或稱羨有德于己,表示謝意等。例如魯迅書贈瞿秋白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讚譽他們在革命的共同戰鬥中結下的深情厚誼,情同手足。鄂比贈曹雪芹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疏親慢友,因財失義世間多。”上聯是稱羨曹的情懷,下聯是鞭撻當時社會交往的惡劣風氣。
九、輓聯:主要思想內容為表彰死者的社會貢獻,美德懿行,追述與悼者關係,表示哀悼弔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偉業善行等。例如賀龍聶榮臻挽葉挺聯:“憶贛水南昌,並轡馳驅猶昨日;哭大河興縣,共承熱淚創明朝。”輓聯先追憶戰鬥友情,戎馬征戰,恍在眼前,後寫化悲痛為力量,開創勝利的明天,寫得情真意切。又如一九四六年重慶新華日報幼兒園娃娃們挽王若飛、葉挺等“四 八”烈士聯:“你們竟死了,我們娃娃弟弟都悲哀,純真的悲哀,因為你們反對獨裁,前功烈烈無倫比;我們就長大,諸位公公伯伯且安息,放心的安息,對於承繼人民事業,後代綿綿有我們。”寫得親切沉痛,不離揚功吊慰,繼承偉業的內容,且屬口語體,堪備一格。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論作什麼對聯,上下聯的思想內容一定要互相關聯,才成對聯。其他種類可以觸類旁通不多舉例了。
至於內容相反,不應理解為一面是道賀,另一面是哀挽;一面是傷心流淚,另一面是開顏大笑。應該理解為在思想內容相關的前提下,從反面,對立面的意境來描寫,使得充分抒發思想感情。例如:(1)香港木屋區一聯:“世界極難撈,永遠居木屋;大亨多發達,怎怪住洋樓。”這是以住屋的相關內容,用對比反襯手法描寫,以突出香港貧富懸殊的主題。(2)一九三四年湖南一副諷刺地主豪紳聯:“大老爺顯聖:錢也收,米也收,肉也收,菜也收,受用無窮,享福不淺;小百姓何辜?幹個死,累個死,急個死,餓個死,身家難保,有誰見憐?”這聯是以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利益尖銳對立的事實,展開思路,鋪陳直寫,堪稱一針見血的佳聯。
對聯以內容相關的作法最多,因易於解決題材。內容相反的作法則較少,但在題材許可的情況下,以內容相反來對,則主題更突出,效果也更佳。
(四)平仄相間和相反
對聯為了音節和諧,聲韻鏗鏘,要依照近體詩的格調講究用字的聲律。聲即平仄,是漢語聲調最低的概括。律即平仄排列的規律,但它沒有象律詩那樣固定位置。能排列得像音樂的旋律那樣有節奏、有起伏、有抑揚,給人以美感,得人喜愛。因此。對聯的聲律是不能缺少的。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弄清文字平仄怎樣劃分,那些字屬平,那些字屬仄的問題。
文字定四聲,分平仄,是南朝沈約開始幹的。他把文字讀音的清、濁、升、降、短五韻中以清韻為上平聲,濁韻為下平聲,升韻為上聲,降韻為去聲,短韻為入聲。其中上平下平為平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從那時以來,凡寫作韻文者,莫不以它為準繩,其後雖經過一些變化,但自宋劉淵編定的詩韻(世稱平水韻)問世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所有寫作舊體詩詞和對聯用的平仄聲律都依照它。它分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共一百零六韻。我們手上拿了它,想知什麼字是平,什麼字是仄,翻開一看,凡入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先、蕭、肴、豪、歌、麻、陽、庚、青、蒸、龍、侵、覃、鹽、鹹等三十個平聲韻的字都是平聲,其餘七十六韻都是仄聲。
你如果沒有詩韻在手時怎麼辦呢?可用下列三個辦法來分別字的平仄。(1)根強《康熙字典》分四聲的歌訣辨聲劃分。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即平聲字聲音舒長而響亮,如東、風等,上聲字聲音上揚而重濁,如董、總等,去聲字聲音輕輕送出,分明而尾長,如仲、用等,入聲字音節極短,甫發即收,如欲、六等。這雖不很科學,但能這樣分清字的讀音,可掌握多數字的平仄了。(2)用分韻撮要辦法,以四聲為序,順口押下去,如東、董、凍、篤,江、講、絳、覺,支、紙、置、節,魚、雨、禦、月、佳、解、介,蕭、小、笑,先、銑、線、屑,英、影、應、益,兼、檢、劍、劫……等,凡第一字平聲的都能押下去,順序為平上去入聲,三音的為平上去聲,第一音是平,其餘都是仄了。凡以仄聲字為第一音是押不下去的。如以巧、馬、敬、送等起押都不行。(3)查《辭源》,它給每個字都註明某聲、某韻,一查就字字分明。同時要注意多音多義、異音異義的惡、興、勝、應、徵、……和異音不異義的看、望、患、忘、聽……等字的區別。這些在詩韻詞書都註明,留意就行了。我們能掌握上面説的幾種區分文字平仄的方法,任何字的平仄都難不倒了,都不會錯用了。再要注意的,你所用的韻書,以上面説的一百零六韻為準,新編的仄韻以現代漢語為標準,相差很遠,不合此用。
其次,説説對聯平仄的排列。它的一般規律是平仄相間和相同一聯中不能全平或全仄,像死水一潭,必須按格律排列清楚,讀起來有起伏,有聲勢,音韻才和諧。口訣中又説“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因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響整句音節的流暢,二四六偶位字是決定音節的關鍵字眼,我想平仄歌訣可改為:“平對仄,仄對平,相間二、三換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較準確些。兩句以上的長聯,合於某言句式就以某言句式聲律為準則。其中要注意兩點:(1)凡兩句以上的聯語,上聯首句宜平收末句末宜仄收,多句的上聯除末句仄收外,上文各句都可平收,或間句平仄收,亦可單以句末字計平仄,句末平仄顛倒交替,即前人稱為仄頂仄,平頂平,這樣才有利於呼起下文,使語氣雄壯有力,古今名聯大都如此。(2)對聯上聯末字宜仄,下聯末字宜平,是格律所定,但在思想內容與形式不能統一時,亦可倒換平仄。還有的不講平仄,例如孫中山的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上聯是因,下聯是果,只能這樣語氣才順。長沙岳麓書院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此是順序和連貫關係,倒轉則連貫斷,不成為文。以上都是聲律的變格,都是以內容決定形式的。
此外,對聯中一些特殊的字、詞對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1)同字相對。(2)專有名詞相對。(3)文言虛詞相對。(4)成語、熟句相對。(5)用字技巧奇險的字相對。例如五 四運動商店罷市門聯:“學生一日不釋;商店一日不開”。中三字相同。另舉一人名諧聯:“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因為專有名詞是固定的,不能削足適履。
最後談一談孤平和拗句的補救問題。五言七言對聯原出於律詩,為了語氣的抑揚起伏,音節和諧,在調平仄上和詩一樣,大忌犯孤平。所謂孤平是指五、七言的平收句(一般是對尾)中除了末尾一平聲字外,只得一個平聲字(七言第一字不算),如:“平平仄仄平”變為“仄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變為“仄仄仄平仄仄平”,都叫做犯孤平。但在仄收句中(一般是對首)雖只有一個平聲字,如:仄平仄仄仄和仄仄仄平仄仄仄,不算是孤平,只算為拗句。這種孤平和拗句都應補救。補救辦法:只要犯一、三、五不論,改為要論就行。如上面孤平的舉例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一定要用平聲字,不能可平可仄。但遇到詞意關係沒辦法改變時,必須于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聲字來補救,不能疏忽的。拗句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三、五字,任意調一個平聲字都可算合於格律;這種辦法叫拗救。補救了就不算毛病了。
責編:木鐸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