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螢窗小語(節選)2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9日 13:59 來源:CCTV.com

  

打更

  如果你不曾面對,想必在電影裏也見過,那舊時夜間的打更者。他們拿著梆子和鑼,一邊敲打著報時,一面反復地説:"夜深了,小心火燭!"那低沉的聲音,回蕩在寂靜的長廊小巷,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大家都入夢了,有幾個人聽打更的聲音呢?"打更者心裏明白。但是他仍然一年四季,冒著風雨霜雪,走過長長的巷弄,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人們:"夜深了!I小心火燭!"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大家:"新的時辰來了!現在是X更天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打更已成為過去的事,但我們在繁忙的生活當中,在昏沉而容易疏忽的時刻,仍是多麼需要一位警醒我們的人,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把握時間哪!不要出錯啊!"

  

  研習中國書畫,不單運筆變化多端,用墨也是門大學問。就選墨而言,墨有松煙、油煙之分;松煙古厚,油煙姿媚;前者沉鬱,後者光彩。須看所畫的題材,依個人的喜好決定。

  就磨墨而言,陳眉公説:"磨墨如病夫。"意思是速度要緩,力量宜輕,墨質才會細。此外墨汁的厚薄也是學問,過濃的墨容易滯筆,稍稀的墨又嫌輕浮,是否恰到好處,完全得憑經驗。

  就運墨而言,古人説:"墨有黑、白、幹、濕、濃、淡六彩。"乍看似乎沒有什麼分別,實則正是墨的妙處。用得好,便能見精神、見氣魄、見神韻;用得壞,便是油帽垢衣,昏鏡渾水,死氣沉沉。

  此外"墨"與"筆、紙、觀"就仿佛朋友,老墨宜用舊紙,好墨當用佳硯,嫩墨適用新筆。必須適當地配合,才能發揮墨的長處。

  磨墨也如同做人,宜直而不宜偏,偏則多渣而易裂;宜常磨而不宜久置,久置則昏暗而易臭。

  用墨又如同處世,可以用濃墨,但不能遲鈍;可以用淡墨,但不能模糊;可以用焦墨;但不能浮躁。所以姜白石説:"人品不高,用墨無法。"

  

長生不老藥

  由於科學、醫藥的高度發展,數千年後,人類終於發明了長生不老的仙丹,但是就在要大量生産之際,卻引起了社會很大的爭論,有人主張吃,有人主張不吃;有人主張長生不老,有人主張自然死亡,於是兩派各推代表舉行辯論。

  主張長生的代表説:"如果吃了長生不老藥,我們便不再畏懼死亡,不必去信抑上帝,企盼天堂;便不必急著做事,因為有的是明天;便不必讀歷史,因為我們就是歷史;更不必敬老,因為人人都長生不老。"

  主張自然死亡的代表説:"如果人類沒有了死亡,我們便沒有生的喜悅,因為上一代永遠不死,下一代的誕生便增加了人口壓力;我們便沒有了精神的寄託,失去了道德的約束;便不去進取而養成茍且拖延的生病;便不再有歷史的英雄偉人,因為無法蓋棺論定;便很難維繫家庭,因為祖父母、父母、子女、孫子女大家都長生不老,一樣年輕。"

  最後全世界的人投票表決,結果是把長生不老藥銷毀,並永不再研究生産,因為大家發現吃了那種藥,只會使人人變成不上進、不敬老、不愛幼、道德墮落的行屍走肉。

  

一封信

  這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給他孩子的信,現在分開,讓我們一塊來咀嚼他的言語。

  親愛的孩子:

  當我走時,留給你的,不是萬貫的家財、廣大的土地、富麗的居室,而是滿架的圖書。 在那些舊書中,你將可以發現我出汗的手澤,折角的痕跡、扉頁的記載和文中的眉批。它們 或許包括幼嫩與蒼老幾種字體,那代表我不同年齡的記載;它們的內容可能武斷而激情,那 必是我年輕的言語;它們的筆跡也或許顫抖而歪斜,那是我病中臥在床上所書寫。當然你也 可能發現有我對你母親寫的熱情字句,那必是我戀愛時期,讀不下書的傑作。

  親愛的孩子!我留給你這些書,並非要你嘆服父親讀書之多,更非強迫你同意眉批中的 看法,而是因為這些書正反映了我一生和治學的態度。如果你懷念我,便摸摸它吧!如果你欽佩我,便禮拜它們吧!如果你羨慕我,便閱讀它們吧!如果你想超越我,就去買更多的書來看吧!

  

父親字

  

文化沙漠

  有幾位學生去拜訪老教授,並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人説台灣是文化的沙漠,您以為如何?"

  "你們不見那些阿拉伯國家嗎?他們擁有的了只是一片沙漠,卻能變得那麼富裕,這是因為他們向地底探索,而下面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呀!相反地,如果他們只知感慨眼前沙漠的貧瘠,而不去努力發掘,只有永遠窮困下去了。"老教授鄭重地説,"同樣的道理,雖然我們可能面臨一片文化沙漠,但是只要向下追尋,便會發現古人留給我們豐富的遺産,而成為最富裕的文化藝術之邦。當然石油需要經過現代科學的提煉對才能使用,前人的文化遺産也當由我們去整理才能發揚光大。"

  "站在無盡的寶藏之上,卻抱怨自己窮困,我們真是太愚昧了。"學生恍然大悟地説。

  

有聲的寧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王維的《鹿柴》和《竹裏館》,也是唐代五絕我最欣賞的兩首詩。因為詩中非但不著一個"靜"字,而且既聞人語,又有彈琴與長嘯,但較諸萬簌俱寂更來得寧靜而幽遠。它使我了解 真正的寧靜是一種泰然、閒適、完滿、愉悅的情懷與"蟬蛻塵埃之中,浮浮萬物之表"的超脫境界。而一切能幫助我們澄澈、反省以達到此種境界的音響,像是杳杳的鐘聲、卿卿的蟲鳴、潺潺的流水、瑟瑟的金風,以及夜來的砧杵、五更的鼓角,都是一種寧靜。

  

人生機遇

  我有一次到高雄出差,晚上沒事就跟當地的朋友坐在"愛河"旁邊欣賞夜景。正在聊天的時候,遠方河面上隱約傳來"咚咚"的音響,那聲調十分規則,有些像鼓,卻又不及鼓聲來得響亮,我就好奇地問:"那是什麼聲音啊?"

  "這個你都不知道?"朋友有點好笑地説,"這是河上拖木船的馬達聲,等下你就會看到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拉著長長幾十根木頭在河面行駛,有時浮木上還坐著人呢!他們抽煙、聊天,比我們更愜意。"

  "真的?那一定很有意思。"於是我就興匆匆、眼巴巴地望著河的遠方,希望看到拖木船和朋友描述的景象。可是那船似乎行駛得非常慢,只聽到咚咚的音響不斷傳來,卻等了半天也未見船的影子。

  "真是走得太慢了,我們一邊聊一邊等吧。"我説,於是又繼續閒話家常,談了一會,我突然想到那拖木船該已駛至眼前,趕緊轉過頭尋找,咚咚聲音依舊,卻仍是一片空蕩蕩的河面。"怎麼還沒到?"我抱怨地問。

  "已經過了。"朋友講,"你沒發現這聲音的方向與剛才相反了嗎?"我聞言大驚,側耳細聽,果然那咚咚如鼓的音響,已移到了河的另一端,漸微漸遠,最後只剩下一片蒼茫的夜色,一流潺潺的水聲和我一顆悵然若失的心。

  唉!人生機遇,稍縱即逝,誰説不對呢?

  

一失一得

  名政治家湯馬斯潘恩(Thomas Paine),在美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因為他所寫的《常識(Common Sence)》一書,堅定了美國對英作戰,爭取獨立的決心。

  潘恩在公元一七三七年出生於一個既不權貴,也不富裕的家庭。他曾經做過裁縫、教員、稅吏等等,似乎任何事碰到他,就變得不順利,三十七歲以前,潘恩都是在困頓當中度守過的。直到一七七四年,他渡海赴美,並於兩年之後出版《常識》,才一炮而紅。

  談到潘恩,許多人都認為他如果早一點到美國闖天下,便不會在英國困頓那麼久,而能提前成名。其實我們應當説,就因為潘恩早年在社會各層而中接觸的經驗,深體民間疾苦,洞察社會病態,才能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也才能寫出《常識》那本書。

  有一失,必有一得。困頓給予我們的考驗與磨練,正足以明我們的眼、聰我們的耳、壯 我們的四肢,使我們有能力,擔當未來更艱巨的任務。這也就是孟子所説,"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共所不能"的道理了。

  

迎向風雨

  我曾經因為有幾個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説:"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説,"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責編:楊育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