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5:10 來源:CCTV.com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是一九九五年劉墉應統一企業邀請,在台灣舉行十一場巡迴演講的作品。內容經過細密的規劃,以最幽默的方式引導聽眾進入主題,再將人生的愛分為六個階段。各以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探討,最後把人生比喻為由日出至日落,而後夜幕低垂,星子滿天。在十分優美的意象中,加上“愛是實實在在行動”的感性結尾。

  這場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錄音的有聲書,後來由劉墉提供版權並捐助資金,給台灣“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義賣,在短短兩個月間就售出兩萬多套,凈收入台幣六百多萬。

  這卷經典之作,後來由劉墉製作,免費贈送台灣的盲胞,現在能交給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意義更是深長。

  

1.愛的解釋

  記得當我女兒一歲、剛會走路的時候,我常對她説:“來!來!讓爸爸愛愛,也愛愛爸爸!”

  她就會搖搖擺擺地走過來,撲到我身上,摟著我猛親,親得我一臉口水。然後,我也摟著她、親親她,説:

  “妹妹愛爸爸,爸爸愛妹妹!”

  隔了一年,她兩歲的時候,突然得了“咽狹症”。那種過濾性病毒,不但造成連續發高燒,而且口腔、喉嚨里長滿小膿包,造成疼痛和吞咽的困難。

  吃藥,還是不退燒。我和妻整夜輪流抱著她走來走去,並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為她在身上擦拭,以降低她的體溫。

  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她喊餓,可是才把事物放進嘴裏,就哭著吐了出來。

  我實在傷心極了,忍不住掉下眼淚。

  過幾天,小丫頭病好了。她別的都不記得,卻記得我為她哭這件事,逢人就説:

  “爸爸哭我!爸爸哭我!”

  我趕緊糾正她:“不是爸爸哭你,是爸爸愛你!”

  有一天,我從外面回到家,才進門,小丫頭就對我喊:

  “爸爸!今天我好愛、好愛喲!”

  “她不是愛,是大哭了一場!”我太太趕過來解釋。

  又隔了一年。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常出國。每次回家,再沒空,也得在機場給她買個玩具。因為當我進門的時候,小丫頭一方面會撲過來親吻、擁抱,一邊會不斷地盯著我的手提袋和箱子,等著“發表她的玩具”。

  有一天,我把她抱在腿上,問:

  “你有沒有覺得爸爸好愛你?”

  “有!”

  “爸爸怎麼愛呢?”

  她“砰”地一聲跳下去,跑到玩具箱前面,拿出我送她的小熊,舉起來説:

  “爸爸送我玩具!”

  從上面三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確實是在不斷地“學習愛”。

  當我女兒一歲的時候,她心裏説不定以為“愛就是親親、抱抱”。

  當她兩歲的時候,她認為“愛就是為她哭”。

  當她三歲的時候,她覺得“愛就是送禮物給她”。

  由此推理,當她四歲、五歲,甚至十四歲、十五歲的時候,對愛的解釋會不會也不相同呢?

  我相信是如此。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從生到死,都在學習“愛”與“被愛”。我們因為遭遇的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的差異,對愛的付出和解釋都會不太一樣。

  

2.自私的愛

  我們從沒出生,就要寄生、剝削,使自己發育。然後,來到世間。我們要吃、要喝、要拿、要佔有玩具、要佔有父母、要佔有“領土”。

  剛出生的嬰兒就會抓,當你把兩隻手指放在他的小手中,會驚訝他的握力有多強。那是一種求保護的本能,如同澳洲的“無尾熊”,從出生就能緊緊抓住母熊的皮毛,即使母熊爬上爬下,也不會掉下來。

  這小鬼還會吮吸。因為眼睛看不清楚,當他餓的時刻,會不斷轉動著頭,發出尖銳的哭聲,並作出吸的樣子。你只要用手指在他臉上輕輕碰一下,他立刻會把臉轉過來,噘著嘴尋找。

  才是一個初生的娃娃,他的吸力已經相當驚人,吸得母親的奶頭直疼,怪不得許多媽媽會説:“這小傢伙一定是餓死鬼投胎!”

  何止於此,他不但自私,而且佔有慾望特強。他一邊吸著一個奶頭,另一隻手卻可能摸著媽媽的另一個奶。

  這種霸佔的姿態一點也不會因為吃奶瓶而改變。我們總看見那吸奶瓶的小鬼,一手抓著奶瓶,另一隻手要摸著棉被角、領子尖,或自己的耳垂,假想地滿足“吃一個、拿一個”的慾望。

  然後,他更大了。

  有一天,你找不到他,終於發現他躲在一個角落。他縮在那兒,四週用玩具盒、積木,甚至他的小腳踏車堆得高高的。

  當你走過去,他會尖叫,不準你弄倒他的“圍墻”,甚至不歡迎你進入他的“家”。

  他居然在你的屋子裏,蓋了另一個房子,在你的家裏有了另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在西方有閣樓的屋子,小鬼們則時常會躲到閣樓裏,或在院子裏的大樹上蓋房子。

  總之,他們還沒長大,卻已經開始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

  果然,他們開始扮“家家酒”,開始扮新郎、新娘。男孩子開始好鬥,一副保家衛國的架式。女孩子開始摘樹葉、炒菜、燒飯,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洋娃娃和小動物成為她的小孩,她甚至愛“她的小孩”,超過愛爸爸、媽媽。

  他們也可能愛上爸爸、媽媽。

  小女孩有一天坐在老爸的膝頭,摟著老子説:

  “我將來要嫁給你,我也可以為你燒飯、洗衣服啊!”

  你問她“你覺得你比較漂亮,還是媽媽比較漂亮”的時候,她可以毫不考慮地説:

  “我漂亮!”(當媽媽不在現場的時候。)

  小男孩也可能摟著媽媽,大言不慚地説:

  “我將來可以娶你,為你賺更多錢!”

  你問他“你覺得爸爸和媽媽,誰比較漂亮”的時候,他八成會説:“媽媽漂亮!爸爸醜!”

  更殺風景的是,當你們夫妻稍稍有點情趣,坐得靠近一點,摟摟彼此,或跳個舞的時候,那原本在他“違章建築”裏好端端的小鬼,居然會尖叫著衝出來,窮兇極惡地把你們二人拉開,或是硬擠在中間,當“電燈泡”。

  這就是人類第一階段的愛——

  自私的愛!

  我們從沒出生,就要寄生、剝削,使自己發育;然後,來到世間,我們要吃、要喝、要拿、要佔有玩具、要佔有父母、要佔有“領土”。我們幾乎很少考慮到別人,東西要挑好的、水果要挑甜的、蛋糕要挑大的。這所有的自私現象都是當然的,因為——

  自私,是為了成長;成長是為了獨立;獨立是為了有自己的家 ;有自己的家,是為了我們也要孕育下一代。

  

3.叛逆的愛

  什麼是叛逆期?

  我太太説得好:“叛逆期就是兒子學會對你吼!”

  我美國學生的家長説得好:“叛逆期就是天使變成怪物的時候(Turn an angel into a monster)!”

  我美國的學生説得好:“叛逆期使我覺得媽媽不再是媽媽,她只是個普通人!”

  我台灣學生的老爸説得好:“叛逆期就是翅膀硬了,要飛了!”

  我台灣學生的老媽説得更簡單:“叛逆期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叛逆的愛特質一:我是我自己

  叛逆期開始走向獨立,這獨立不只是身體的獨立,更是思想的獨立。

  我的兒子,一直到前兩年,才對我説:

  “老爸!你知道我以前為什麼要叛逆嗎?那時候,你説左,我就説右;你説黑,我就説白。其實我心裏很清楚你是對的。可是,我為什麼從小到大都聽你的呢?所以,我是故意唱反調,唱錯了、做錯了,吃了虧,也不後悔。你總得讓我自己做主錯一次吧!”

  其實,在他的叛逆期,我已經發現了這一點。我發覺與其跟他吵,不如將就他,讓他做主。甚至有時候看著他錯,讓他從錯裏得到教訓。我發現當你讓他做主的時候,他常能變得很客觀。

  ◆叛逆愛的特質之二:脫離父母的引力圈

  叛逆期的另一個特質,是想脫離父母的引力圈。不自覺、莫名其妙地就是不願跟父母在一起,甚至覺得父母討厭。

  每個做父母的,大概都會發現,突然之間,那個牽在手裏的小王子、小天使變了,變得不再跟父母接近,甚至故意躲著爸爸媽媽。

  記得兒子小時候,我們夫妻常帶他去看電影,一家人拉著手,有説有笑,真是段快樂時光。

  可是,當他上了中學,同樣去看電影,他不是遠遠走在前面,就是故意走在後面。有時候過街,他媽媽拉他,他居然把手掙脫,一個人走開。在大庭廣眾之下,真讓父母難堪。

  有一天我問他:“你為什麼躲著我們,一塊走不好嗎?一塊走丟你臉嗎?你老爸老媽真那麼老那麼醜,不配跟你走在一起嗎?”

  你猜他怎麼答?他居然想都沒想:

  “當然讓我丟臉,這麼大了,還跟爸爸媽媽看電影,還讓媽媽拉著,丟死人了!別的男同學,早帶女朋友去看電影了。如果讓他們看見,我還去不去學校?”

  ◆叛逆愛的特質之三:活在鏡子和別人的眼睛裏

  一直到今天,我都很難忘記,當兒子在青春期時,每天早上我推開臥室門,撲面而來的“滿屋子香香的味道”。

  他可以遲到,可以讓在車上“生火待發”、也“怒火待發”的老媽一催再催,硬是花時間梳他的頭髮,把各種瓶瓶罐罐的東西,往那“三千煩惱絲”上倒。而且越倒越煩惱,髮型一變又變,好像永遠不會滿意。

  我也記得我在這個年歲,每天晚上都要擠痘子,擠得慘不忍睹。第二天出門前,又把那些化了膿的擠一遍,擠得更是可怕。

  我也曾拿一面小鏡子對著大鏡子,看自己的側面,鼻子夠不夠高、夠不夠挺。然後偷偷看別的同學的鼻子是不是比較漂亮。

  我開始喜歡看星座、算命的書,注意“補腦”、“強身”和“增高”的廣告。也曾在一次體育課,換褲子時,因為某同學説我的內褲難看,而記他一輩子。

  當然,我也開始買同一個歌星的唱片,收集某明星的照片、為她畫像,並且特別愛在夜闌人靜的時候,把她美妙的歌聲,大大地放出來。

  誰在青春期不是如此呢?

  ◆叛逆愛的特質之四:你不能不準我愛

  愛的秘訣是付出愛。

  當我的兒子到了叛逆期,父子不知發生多少衝突。我只記得他是從中學開始“變壞”,卻在不知覺中,發現他“變好”了。

  直到最近有一天,從他跟同學的談話中,我才發現,由他妹妹出世,他的叛逆期就大致結束了。

  那時候我太太的身體很弱,上班又忙。為小女兒洗澡的工作由我擔任,兒子則要負責倒水和清理 (因為我有坐骨神經痛,不適於抬大盆的水)。

  我甚至教他為妹妹換尿布。

  起先,他有點排斥這些額外的工作,但是漸漸地,那成為他責無旁貸的事,他不但樂於去做,且更愛他妹妹了。

  我常想,如果我沒有教他對妹妹付出愛,教他做些犧牲,他可能不會這麼愛他妹妹。一直到今天,他都會對妹妹説:

  “你知道嗎?我以前還幫你換尿布呢!”

  我也記得他在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做義工時,在電話裏得意地對我説:

  “今天這麼熱,我還為小朋友烤了肉。大家好開心!”又説 :“別怨我在家不剪草,我在這裡可剪草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叛逆時期的孩子,如果能把過多的精力,發揮到正確的事務上,或者説,如果父母、師長能給他們機會,讓他們犧牲、奉獻,他們會活得更快樂、更充實。

  因為,他們肯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發現,以前是他們需要別人,現在別人也需要他們了。

  (注意,在父母請子女幫忙的時候,一定要讓子女覺得父母確實需要他,而不是“存心找他麻煩”。如果父母天天忙著打麻將、趕應酬,把家事全交給子女,認為這是讓子女付出愛,有可能産生反效果。)

  

4.浪漫的愛

  什麼是浪漫期?

  浪漫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

  浪漫期是“少女情懷總是夢”,也是“少男情懷總是詩”。

  浪漫期如詩仙李白,天才高曠、縱肆揮灑,即使“脫出規矩”,也能“妙造自然”。

  ◆浪漫愛的特質之一:美得想死的浪漫

  ——惟美的浪漫

  記得大學二年級,我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我家,我們約好在師大門口碰面。那是個初秋的晚上,學校門口挂著各色的小燈。

  我們先坐在花壇旁邊聊天,看天上的星星,還有那些小燈燈。

  “你最喜歡什麼顏色?”我問她。

  “紫色的!”

  “我也是。”

  突然,我有一種感覺,我們戀愛了。沒有牽手,沒有擁抱,甚至不曾談過多少話、才見過幾次面,我居然陶陶地有了一種戀愛的感覺。

  我們果真成為戀人。

  有一天,孩子都好大了,我問她:“你覺得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戀愛的?”

  “從看小燈燈,我就覺得可能嫁給你了!”

  後來,我常想,是不是那和爽的秋夜、秋風和小燈燈,製造了一種戀愛的氣氛,使我們戀愛呢?

  ◆浪漫愛的特質之二:等白駱駝王子出現

  ——超現實的浪漫

  當你問一個男生,為什麼愛那女生時,他可能説:“因為她漂亮!因為她吸引我。”

  當你問一個女生,為什麼愛那男生時,她可能強調:“因為他對我好。”

  我曾經問一群女學生:

  “你們希望將來的丈夫,有怎樣的表現?”

  幾乎一致地,她們答:“要在乎我!要對我好!”

  “怎樣在乎呢?”

  “譬如我假使有一天晚回家了,他能到車站等我。他要很焦急,擔心我,怕我出事。”一個女生説。其他女生都贊同地點頭:“是啊!是啊!”又一起嘆氣:“可是男生多半不會。”

  而當我問“要怎樣對你們好”的時候,好幾個居然都表示:“要懂得為我們開門、拉椅子。”

  這些從世俗角度看,只要求表面功夫的現象,其實並不稀奇。因為男女看對象,本來就有著“先天的差異”。

  男人要選“適於為他懷孕的女人”,所以他重視女人本身的條件,譬如“健美”、“性感”、“漂亮”。

  女人要選“能保證她和孩子的男人”,所以她重視這男人是不是能對她好、給不給她安全感。

  知道這一點,我們就不難諒解,為什麼條件不怎麼樣的男生,能靠每日一信、每日一花,或“雨中站崗”的苦功,抓住女人的心。

  ◆浪漫愛的特質之三:當畢加索成名的時候

  ——創造的浪漫

  在非洲有一種“織布鳥”,它的雄鳥,能夠在樹梢用長長的草葉穿過來、穿過去地編織,成為袋狀的鳥巢,然後請母鳥過去參觀。母鳥滿意,就成婚。不滿意,它就重新織,有時候能前前後後織上十幾個巢。

  你説,織布鳥為什麼有這樣的精力和耐心?它不累嗎?當然累!但是為了求偶,也為了與生俱來的使命,它就能發揮最大的潛能,一織再織。

  “吸引異性、傳宗接代”,是生物的本能。為了這個目的,鴕鳥可以在炎熱的曠野大跳“求偶舞”;丹頂鶴可以在寒冷的雪地上大跳“鶴之舞”;原始民族可以在嘴唇、鼻孔上穿洞,或在頸子套幾十個金屬環、在皮膚上刺出各種圖案;現代的女孩子可以把頭髮染成七彩,男孩子可以在淒風苦雨裏大唱情歌。他們的服飾、髮型更是一變再變。

  請問,不論建築、裝潢、舞蹈、首飾、文身、歌唱、服裝,哪一樣不是藝術創作?

  所以,浪漫期也是最有創作力的時候。

  ◆浪漫愛的特質之四:當王子不再愛灰姑娘

  ——同情的浪漫

  每次聽説學生作深山的鄉野調查,愛上了酋長的兒女,留下來結婚生子。或是做義工到監獄裏探視的女孩子,愛上那裏的死刑犯。還有擔任看護的少女,嫁給了終生殘障者的新聞之後,我都很感動,覺得那很美、很浪漫,也很有人情味。

  但是,每次發現那“理想的結合”,不久之後以悲劇收場:學生跑回了城市,死刑犯上了法場,女看護丟下了殘障的丈夫,我又覺得很傷感。

  許多父母從世俗觀點反對的婚姻,最後都以悲劇收場。也有許多父母不看好的年輕人,成為最成功的伴侶。

  許多女孩在毅然下嫁十年之後,説自己當年看錯了人。

  許多男孩在斷然選擇某種工作多年之後,説自己當年是在做夢。

  滿懷著愛心與理想的新鮮社會人,一批批到深山的殘障教養院去。新一批的人到了,舊一批的人走了。走的人不是沒愛心,是磨掉了一些“特殊的東西”。説得好聽些,他們要再去尋找自己;説得難聽點,他們大了,更感覺生活的壓力,也更現實了。

  這就是浪漫期的愛,它可能不顧一切世俗的眼光,全身地投入。也可能在浪漫過去之後,悄悄地退出來。但也正因此,這個愛的世界,能變得多彩多姿。

  只是,浪漫期的同情心,也可能因為太浪漫、太有正義感,而造成問題。

  有一個女生對我説:

  “我住在房東家裏。那女主人好兇好兇,總是罵她先生。明明她先生沒錯,她就是要罵。我好同情那男人,覺得他太可憐了。只因為太太家裏有錢,他就這麼受委屈。有一天,我對他説,明明你太太不講理,你可以説話啊!你為什麼不罵回去?看他搖著頭,好像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我突然有一種衝動,過去抱著他……”

  那女生果然成為了她房東家庭的“第三者”。

  

5.溫馨的愛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轉化!它使激烈的男女之愛,轉變為家庭的“溫馨之愛”。

  ◆溫馨愛的特質之一:上床之後怎麼辦

  ——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戀愛

  記得很早以前,在雜誌上看過一個外國漫畫——

  一個女孩子和新交的男友出去。沒出門,女孩子就想:“這男生一定對我有意思。”男生開車來接。上車時,女孩想:“他一定會一邊開車,一面伸手過來。”偏偏男生專心開車,沒“伸手”。一起吃飯時,女孩子想:“這個風流傢伙八成會拉我的手。”偏偏男生只顧吃東西,沒拉手。然後,一起看電影時,女孩子想:“這風流小子八成要利用這黑黑的戲院吻我了。”偏偏男生專心看戲,沒有吻。看完電影,男孩開車送女生回家,在車上女孩子很確定地想:“下車時,這風流鬼一定會有最親密的舉動!”沒想到男生還是沒有表現。等到男生把女生送進家門,道了晚安離去,這女孩氣得狠狠摔皮包:“這個笨蛋!”

  男女談戀愛很妙,只要開始談,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上一次拉拉手,這一次就不能不拉。上一次摟了腰,這一次如果只拉手,心裏就會有點忐忑。

  更深一層,上一次接了吻,這一次如果環境許可,卻沒吻,也會覺得不實在。

  於是,再進一步,我們可以猜測,如果有一天“上了床”,那繼續“上床”往往就成為必要。

  正因此,父母常叮囑女兒:“不要發生關係!發生關係,神秘感消失了,你就不值錢了。男生佔到便宜之後,就可能跑了!”

  他們的話可能沒錯。因為這是人性,也是天性。

  ◆溫馨愛的特質之二:走進婚姻的墳墓

  ——愛情境界的改變

  一位西方的學者傅勒説得妙——

  “不要奢望婚姻生活有多快樂。記住!黃鶯只在春天短短的幾個月唱歌,當它們孵蛋時,總是很安靜的。”

  當傅勒説這句話時,怎不想想那孵蛋的時刻,母鳥安心在巢裏孵,公鳥出去覓食。天黑以後,夫妻偎著,一起孵蛋,等待孩子出世,是何等溫馨!

  所以,我要説: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轉化!它使激烈的男女之愛,轉變為家庭的“溫馨之愛”。

  更精確一點説,婚姻並不能使愛轉化到另一個境界,真正轉化的“動力”是孩子。

  從懷孕的第一天!

  不論女人或男人,只要他是心智成熟的,從他知道有了孩子,在心理上,甚至在人生觀和處世態度上,就都會有改變。

  從此,“他”不再只是“他”,“她”也不再只是“她”。“他”與“她”不再是原本沒有關係,由於一朝相遇、兩情相悅,就結成的夫妻。

  他們因為那個孩子,而關係更實在了。“她”與“他”不是血親,但是孩子與“他”和“她”都是最直接的“血親”。孩子像是月下老人的彩帶,把兩個人綁在一起。

  他們也不像是以前,“雙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間”地無拘無束。從懷孕的第一天,他們的責任就突然加重了。

  這是與生俱來的責任哪!

  ◆溫馨愛的特質之三:強者,你的名字是母親

  ——愛情角色的改變

  當孩子誕生之後,更明顯的,則是夫妻角色也開始轉變。

  以前看過一個諷刺的三格漫畫——

  第一格畫男生女生打網球,都是男生輸球。

  第二格畫教堂的婚禮。

  第三格又畫男生女生打網球,都是女生輸球。

  我也確實聽女孩子説過:

  “你們男生別抱怨要花幾年時間,做牛做馬追我們。你們怎不想想,結婚之後,我們要為你們做牛做馬幾十年?”

  從某個角度看,男人在結婚之後確實可能“原形畢露”,把所有的懶散和“大男人主義”露出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女人何嘗不是在結婚之後變得更能一肩挑,而不再需要仰賴、撒嬌。

  幾乎這世界上任何動物,都是“為母則強”。我以前養的一隻母貓,平常不怎麼樣。當它有了小貓,某日看見鄰居的狗坐在我家門前,它居然主動衝過去攻擊。登山的人也都知道,碰上帶“小獸”的母獸,要特別當心。即使平常不主動攻擊人的母獸,這時候都容易兇性大發。

  記得結婚之前,我太太見到一隻小蟑螂,都會大叫,等著我去打。可是當孩子出世之後,她看見大蜘蛛,卻毫不考慮地衝過去。

  “不簡單哪!如此勇猛!”有一次我笑著對她説。

  “不勇猛行嗎?它爬上了小床怎麼辦?”

  ◆溫馨愛的特質之四:兒女拿錢去,爸媽送錢來

  ——愛是“下行”超過“上行”的

  最近看到名作家琦君女士的一篇文章《母親的心情》,十分感動。

  琦君在文章裏提到她的一個朋友,參加外孫女周歲慶宴時,跟一批老友,只要説話大聲了點,女兒就連連搖手説:“媽媽小聲點,寶寶睡著了!”

  可是當那老太太累了,在沙發上打個盹兒時,孫兒們在屋子裏翻滾喧鬧,女兒卻沒説:“輕一點,外婆睡著了!”

  前些時在《華盛頓郵報》上,刊出了一則新聞特稿,也談到美國人養育父母的觀念低落——

  一個由密西根大學社會調查研究所,對六千五百二十四戶人家作?的調查顯示:

  二十四歲到三十四歲的戶主,每年平均給父母資助只有二十五元(美金),卻從父母那兒拿回五百二十五元。

  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的戶主,每年平均給父母一百元,得回五百元。

  四十五歲到五十四歲的戶主,每年平均給父母一百元,得回二百元。

  算算!當那些戶主五十四歲,他們的父母都八十了,居然還“賺”父母的錢。

  相信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這情形都差不多,因為那是與生俱來的人性。也可以説是上天讓生物能夠衍生的道理。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下行”遠多於“上行”的。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任何有孩子的人,他們愛自己孩子多,還是愛他們的父母多。做祖父母的如果聽説兒子、女兒愛孫子女多於愛爸爸、媽媽,也別生氣。因為你也要捫心自問,你自己又難道對父母好過對子女嗎?

  ◆溫馨愛的特質之五:兩顆大炸彈

  ——父愛與母愛的不同

  有一天,我的兒子接受訪問。

  “你覺得你母親跟你父親,在對你的管教上有什麼不同?”記者問。

  “我老爸和我老媽都是炸彈。”劉軒劈頭就來了這麼一句:“但是我老爸炸彈的引信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媽的引信很長,摸不清什麼時候會爆。”

  聽完訪問,我偷偷問他,你覺得那個“短引信”的炸彈容易對付,還是“長引信”的好對付?

  他想都沒想,就説:“當然是短的!因為可以猜到什麼時候會炸。有時候説錯話,心裏數一、二、三,你就炸了!”

  我一怔,發現“嚴父”可能還不如“慈母”的威力大。嚴父“嚴”的常常是“法”,也就是他定下來的規矩和目標,你如果無法達到,他就要發威。

  慈母“慈”的常常是“情”,當你有負於她的情、當你傷了她的心,她就要發作。

  “法”比較有形,容易摸得到。“情”則是無形的,讓你常在她發作了半天之後,還陷於五里霧中,不知怎麼回事。比較起來,當然“嚴父”比“慈母”容易“控制”。

  舉個例子,有一回我叮囑兒子放學之後幫我送一樣東西到某處,他一時忙,忘了。我大發雷霆,認為他沒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又有一回,我太太對兒子大冒火。原因是當兒子拿筷子時,只拿了自己的,沒拿我太太那一雙。她認為兒子沒把她放在心上。

  乍看,我們生氣的原因差不多。細想,差異可就大了!

  “沒把事放在心上”和“沒把她放在心上”。一個是“事”,一個是“人”。

  事沒辦好,是未履行約定。沒把人放在心上,可就傷了“人心”。

  妙的是,當我發脾氣時,我太太覺得小題大做,説:

  “當然兒子自己的事重要,你難道要叫他趕死?今天沒送,明天可以送!”

  而當我太太冒火時,我也覺得莫名其妙,説:

  “少拿雙筷子,是小事,何必發那麼大火?”

  這是因為做母親的從“情”的角度看事。做父親的又總由“事”的角度看情。

  

6.困惑的愛

  人到中年,經濟條件好了,孩子的責任少了,那原始的人性,也就常常開始蠢動了。它們像是潛伏在體內的細菌,在抵抗力最弱的時候發作。

  

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碰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以前最怕問的問題是:

  “您家的老太爺、老太太好嗎?”

  因為怕對方一垂臉:“去年死了!”

  現在最怕的問題多了一個,當你問對方“你先生(或你太太)好嗎”的時候,只怕也瞬時飄過一抹烏雲:

  “哼!好得很!跑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離婚後跟著父親的孩子常説媽媽壞;跟著母親的孩子,尤其如果住在外婆、外公家,總是説爸爸沒良心。不論大人或孩子,都咬牙切齒,讓人很難想像才不過前兩年,他們一家和樂融融的樣子。

  也有那雖沒離婚,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各忙各的,也各玩各的。有位讀者對我説得好:

  “我姊姊説,‘爸爸根本拿家當旅館。’我媽説,‘當旅館就好了,總不至於欠房錢,咱們家這個旅館,房租是一個月不如一個月。’”

  還有位朋友,太太跟著女兒在美國,丈夫跟著兒子在台灣,只有逢年過節,才在電話裏喊一聲 :“你好嗎?”

  哀樂中年!過去戀愛時期的熾烈情感,在歲月的磨蝕下逐漸冷卻。一切都變得那麼公式化,公式化的上班、公式化的晚餐、公式化的看電視、公式化的睡覺、公式化的做愛……

  有時候甚至覺得對方不在身邊,反而是一種解脫了。

  中年,好像秋天,積蓄多了,果實熟了,葉子變紅了,一片華麗的景象。

  中年也好比秋天,是一天天走向冬季。

  熟了的果子就要落下,華麗的葉子就將凋零。

  明明應該是人生享受“秋實”的年歲,卻有許多勞燕分飛了。

  這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一:包袱總算卸下了

  ——少了責任

  當孩子幼小的時候,父親忙著賺錢、母親忙著帶孩子,每月急著湊錢交補習費,每週忙著帶孩子“趕場”學鋼琴、學芭蕾、學兒童畫都來不及,根本沒時間想別的事。

  現在,孩子大了,負擔輕了,操心的事也少了,回頭看那二十年的中年老伴,反而問題都來了。這就是夫妻常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安逸的道理。

  其實,事情也不那麼單純。

  孩子比較不費心,固然使中年夫妻可以回頭省思“自己的事”。更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當“愛的付出”産生問題,或不知如何付出愛的時候,便會造成困惑。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二:我的犧牲值不值得

  ——重新反省

  人年過四十,體能與相貌就好像摔下山頭似地,一路往下滾。男人禿了頭,凸了肚子。女人皺了臉、粗了腰。過去照鏡子,還能自己騙自己,説那皺紋只是“笑紋”,不笑不會有。現在則攬鏡自照的勇氣都沒了。

  當丈夫出去應酬,孩子一溜煙跑了。一個人對著一屋子的靜,對著一個鏡中的“歐巴桑”,請問,哪個婦人能不興起一些感傷?又在那感傷中能沒有一些怨恨?

  至於那正在外面“應酬”的男人,雖然還大口灌黃湯、大聲開黃腔,只是自己心知肚明,體力酒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那在座年輕小夥子的氣勢,似乎愈來愈有站到老子頭上的感覺了。

  回頭想起家裏的兒子,也是吼聲不比老子小,沒良心地動不動就衝出門。表面看自己是中年事業有成,骨子裏知道,這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了。

  無論在家的妻子,或在外的丈夫,他們的心底都難免想,過去這二十年是怎麼過的?那些犧牲值不值得?

  你會發現,“叛逆期”尋找自己,不知存在價值的現象,如今居然在中年人的身上重演。

  也就有許多人,再一次地“叛逆”了!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三:本來就有出軌的慾望

  ——天生的弱點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人類研究員海倫費歇爾(Halen Fisher)在她的《愛的解剖學》(Anatomy of Love)裏説:

  “原始世代人類的配偶關係,通常只能維持四年。四年之後,孩子已經可以脫離襁褓,他們則各自找尋新的配偶,或再懷孕,生下新的孩子,以維持更長久的關係。”

  台灣的千代基金會對全臺家庭抽樣調查,則顯示受訪者認為配偶“常有外遇”或“偶有外遇”的比例,加起來超過百分之四十。

  美國著名女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在她的名著《感官之旅》(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中也説:

  “研究證實,當不認識的女性走入房間時,屋內男人的睪丸酮素會突然增加。相對地,當新的男性進入屋內時,女人的性荷爾蒙也會陡增。”

  高尚的情操確實能使我們守貞不渝,但那原始的衝動畢竟存在。

  於是,當人到中年,經濟條件好了,孩子的責任少了,那原始的人性,也就常常開始蠢動了。它們像是潛伏在體內的細菌,在抵抗力最弱的時候發作。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四:老夫少妻與少夫老妻

  ——生理的差異

  將近二十年前,一位著名的女鋼琴家對我説:

  “男女的生理髮展很奇怪。男人性衝動最強的時期是十九歲左右,女人則是三十歲前後,平均起來,男人活得又比女人短得多。所以太太應該比先生大。”

  她還提出一個新論:“最好小男生跟中年女人結婚,中年女人的經濟情況好,可以幫小男生發展事業。然後小男生到中年,原來的中年女人先死了。這中年男人正有錢,可以娶個小女生,讓小女生過好日子。等小女生到中年,老男人又死了,把錢留下來。於是那老少配,可以不斷地發展下去。”

  最近,我以前新聞界的老同事,更説了一段驚人之語。她嘆口氣,説:

  “人老了呀!不論男人、女人,就都跟不上時代了。最好娶個或嫁個年輕的。讓年輕人帶著,更有活力,也更不致于跟新時代脫節。”

  當我們靜靜觀察,會發現無論女性或男性,中年之後,都有對較自己年輕異性感興趣的現象。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五:重新燃起的青春火

  ——再衝刺的想法

  追求年輕的另一種表現,是追求活力。每個人都希望知道自己對年輕人還有吸引力。

  記得有一回,我的兒子看到他老媽穿了件短裙,很欣賞地説:“媽媽穿這樣好年輕。”又加拍了一下馬屁:“説實在話,我找女朋友,真找不到像媽媽的身材!”

  我相信我太太那天一定多吃兩碗飯。最起碼,後來好長一段日子,她都特別愛穿那套衣服。

  也記得有位中年的女同事,有一天穿了條短點的裙子,站在街角等車。有個小男生開輛跑車過去,居然從窗子一直探頭看她。她回到辦公室得意死了,好像吃了能騰雲駕霧的仙藥。

  人到中年,固然多半事業有成,這成功裏也夾著辛酸。

  年輕時在辦公室可以用撒嬌、掉眼淚應付困難的女人,中年之後再也使不上這一套了。昔日捧著你的男同事,紛紛轉向,去捧新來的小女生。你若不能成個“女強人”,在男人的世界打拼,就只好退隱到角落,沒有人會同情你,做不動,只好走!

  男人也一樣,你或是成了老闆、主管,扛起重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拼命,或是留在“下層”,不必再想什麼升遷。許多公司對過了中年,還升不上某個職位的“老人”,便不再眷顧。這時候,若有幾個一樣失意的同事,想另起爐灶,創造事業的第二春,自然你也會動心。

  ◆中年危機的因素之六:人生得意須盡歡

  ——死亡的陰影

  人到中年,有些老朋友、老同學,已經離開世界了。往前面看,未來的路已經不如過去來得長。

  哀樂中年!早上是哀,晚上是樂。早上趕朋友或自己父母的喪禮 ;晚上趕朋友或自己子女的喜筵。不論喪禮或喜筵,都是別離。別離了愛我們的父母,也別離了我們所愛的子女。再想想,下面就輪到自己“走的時候”了!

  死亡的陰影近了!身體也確實每況愈下。中年好像一條分水嶺,一邊是雄心萬丈的青年,一邊是逐漸凋萎的老年。而自己的老一輩,正在紛紛逝去。

  過去人類壽命短的年代,是青年人送五六十歲死去的父母。現在是中年人,送八十歲左右逝去的親人。許多昔日的豪情,都在這死亡的陰影下消失,“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現實想法則開始浮現。

  孩子的負擔輕了,步子遠了。過去能協調夫妻之間,使年輕人有個節制的老人也死了。空空的屋子,兩個人更可以放大聲音吵架了。加上現代人,男女都工作,在外面接觸到的誘惑多了,見到的俊男美女也多了。回頭看糟糠妻和糟老頭愈不順眼,婚變就愈容易産生了!

  

就此分手或重新來過

  ——婚姻的危機與轉機

  過了五十歲的男人大約有兩種。

  一種男人變成了“新三從四德”——太太説話要“服從”,太太出外要“跟從”,太太下令要“盲從”;太太眼神要“懂得”,太太花錢要“舍得”,太太打罵要“受得”,太太囉唆要“忍得”。

  當你與這種夫婦在一塊兒,真覺得他們融洽。丈夫是老好人,什麼都點頭,什麼都説好。他似乎不用動腦筋,一切聽太太安排。太太則一副女強人的樣子,大小事情一手攬,把丈夫照顧得健健康康。

  另一種男人則正好相反,他們年輕的銳氣一點也沒被消磨掉,照樣打球、爬山、做劇烈運動,也照樣盯著年輕女子不放。他們的服裝講究,出門還要擦上古龍水。

  當這種“老少年”碰上“母親般的太太”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悍妻”、“潑婦”、“婆婆媽媽”、“喋喋不休”這些形容詞,大概都是中年男人發明的。在不服老和“花心”的驅使下,常令他們無法忍受中年的妻子,造成婚姻問題。

  婚姻就像拼圖,自己缺少的部分,配上對方多出的部分;婚姻也像舞蹈,當對方前進時,自己後退。如果每一對夫妻都能了解隨著年齡增長,伴侶可能有的變化,而互相調適。則兒女離開,反而是“二度蜜月”的來臨。

  人到中年,經濟寬鬆了,尤其是“中年後期”,退休的時候不遠,工作壓力減輕了。加上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晚回家,或參加聯考。妻子更有時間照顧丈夫,丈夫也更有時間享受生活。誰能説這不是人生另一個黃金時代呢?

  我的美國學生,就曾經在知道我四十歲又生女兒之後,感嘆地説:

  “好是真好,可是你們才等到兒子長大,可以兩口子享受享受‘兩個人的私生活’,現在又得重新來,再等十八年了!”

  所以,中年的“危機”,也常是“轉機”,主要看你如何面對。

  

7.深長的愛

  隨著老年的來到,體力一天不如一天,向外活動的想法也就減弱了。跟孩子不同的是,孩子比較好奇,老人家則大概見多識廣,好奇心常變淡了。

  年老真是條不歸路,我們從出生,就向著老年走去,我們每一天,可能不變衰,卻在變老。

  老不但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精神上的老化。當一個人不再關懷、不再愛戀、不再感覺責任,他便往往快速老去。

  愛迪生説得好:“在年輕的時候,要常想想將來會老,到老了之後,才會記得自己曾經年輕。”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要自己知道,我們遲早是會老的。到了老年,也就能不一味怨自己老,而忘掉曾有過的年輕。

  “老”是一個只有自己能面對的問題,沒人能幫你老,也很少有人同情老。我們可能有個敬老的社會和傳統,但是放眼看看,有幾個家庭真把老人放在重要的位置?

  餐桌上最好的食物,不常分給老人吃 ;家裏最好的房間,不常分給老人住 ;當老人表現出“自私”、“自愛”的時候,年輕人還可能看不順眼。

  問題是,他們怎不想想,自己也會老。老人今天能吃,明天只怕就吃不到了。而且老人能自己愛護自己,使身體健康,減少年輕人的負擔,是年輕人的福氣。

  此外,有些人迷信老人會吸年輕人的“陽氣”,而不讓小孩跟老人接近,更是嚴重的錯誤。要知道,一個完整人格的建立,應該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那些幼年時代與老人相處的,常在成年後,與社會上的老一輩有較好的關係。道理很簡單——他們敬老、愛老、了解老人,也容易得到老人的青睞。

  人到老年,可以愈活愈窄,也可以愈活愈寬。

  愈活愈窄的人,活進他們小小的房間、活進小小的被窩,最後進入小小的棺材或“骨灰匣子”。

  愈活愈寬的人,可以活向外面的世界。逼著自己走出家、走向社會、走向人群、走向山水,於是將來死了,睡在地下,你可以感覺那是活到了天地之間。自己身子下面睡的不是棺材,是整個地球。

  愛是真正的抗老劑。

  許多祖父母因為撫養孫兒們,而變得比以前更有生氣,也不再寂寞。他們甚至因此而能跟得上時代,且變得更年輕了。

  記得我小時候,家附近有個老太太,又小又瘦,常弓著腰走過,一副風一吹就倒的樣子,大家都説她活不長。

  奇怪的是,當我搬離之後,有一次回故居探望,又見到那老太太,她居然腰不弓,人也年輕了。後來才知道,她的兒子和媳婦一起出車禍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孫子。

  她居然硬是扛了起來。家裏窮,她不得不出去為人洗衣服。起先大家不認為她能洗,因為同情而勉強用她,卻發現她愈洗愈好,人也更強壯了。

  我常想,恐怕她原來早該死了,硬是由閻王爺批准多活幾年。她是“忍著不死”,因為“責任”和“愛”而支撐下來。

  以前中視的一位製作人,也曾對我説:“那一次半夜敵人打來了,我姥姥拉著我整夜地逃跑,一跑幾十里路。我簡直難相信,那個平常走不了幾步的一雙小腳,居然能把我救了!”

  我的兒子對我説,他們哈佛大學心理係有人實驗,發現由老人院的老人照顧小動物或花草,甚至只是一小盆花,讓老人每天澆水,都能使老人活得更積極。

  我的隔壁鄰居老太太也對我説:

  “自從我丈夫死,我就不曾離開過家。我不是不想出去,是不能夠。你想想!一條老狗、一隻老貓,交給誰管?還有這一院子的花草,能不照顧嗎?”

  停了一下,她又説:“但是,沒有它們,這些日子,我又怎樣活得過來?”

  我們常説,要找個精神的寄託,其實應該講“要有個付出愛的對象”。

  看看!那些在醫院義務照顧病患的老人,自己的步子都不穩了,每天還準時到醫院報到。還有那為盲人讀書、製作有聲書的老人,用顫抖的語音,一個字、一個字念著。

  再想想,當那步子不穩的老婦,扶著年輕重病的小夥子坐起來 ;當那顫抖的讀書聲,被一個盲眼的孩子放出來。

  那感覺有多溫馨!

  老人的光芒,可能已經不太亮。他們像是螢火蟲,提著燈籠在夜裏飛,用小小的光,照亮小小黑暗的角落,讓漆黑的夜,變得生動而有情。

  

8.愛是真真實實的行動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他的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孩子,長大都出了國。

  孩子不在身邊,所幸還有個學生,跟出跟進地伺候。許多人都説:“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電話,叮囑老父要小心被騙。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説:“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死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兒子都趕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給了那個學生。

  “我知道他可能貪圖我的收藏。”老人的遺囑寫著:“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説在嘴裏、挂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地,就算我這位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應該算是真的!”

  有一對夫妻,怎麼看都不“登對”。媒妁之言地成了婚,一點沒有情趣地共同生活幾十年。雖然養了一窩兒女,老頭、老太卻一輩子沒説過半句“我愛你”。到老來,你攙攙我,我扶扶你,最後埋作一堆。

  請問,就算這不是浪漫的戀愛,也該算是偉大的愛了吧!

  有什麼比真正伸出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輕、一起老去,來得更真實的事?

  這才是愛!只有真真實實的生活與生命,才能成就愛。

  愛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所以,如果你真要付出愛。請伸手去做,別空口去説。因為——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

  我們到這個世界上,是來學習愛、付出愛,當我們付出時,就得到了心靈的回饋。

  我們要用積極的方式去愛。當悲劇發生時,我們化悲憤為力量,使那令我們跌倒的地方,不再有別人跌倒。當喜劇發生時,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雙手空空地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世界給我們的。

  我總在感恩:上天對我這麼厚愛,給我聰明的兒女、賢淑的太太,我該怎麼謝謝他呢?

  我應該在今年暑假,留在紐約,好好和一家人烤烤肉、遊游泳,還是回到省內,做青少年咨商和巡迴演講?

  我選擇了後者。

  我再一次強調,我很平凡,只有一些平凡的才能,和一點平凡的愛。

  但也幸虧這平凡,使我能從平凡的角度,看平凡人的情愛。這愛可能沒有水晶般透明、玫瑰般芬芳,但它是平凡而真實的。

  平凡而真實的愛,才是偉大的愛!

責編:楊育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