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美妮:永遠的師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4日 13:55 來源:CCTV.com

  啟功先生離開我們遠行了,這些日子,我都沉浸在深深的哀悼與懷念之中。

  啟先生是我十分愛戴和敬重的老師。從1952年就讀于北師大中文系,啟先生就為我們授課,後來我畢業留校任教,又時時聽到啟先生的許多教導,它們都使我終生難忘。

  上世紀50年代初,啟先生講授古代文學課,他總是以親切、令人愉悅的聲調,引領我們理解作品深邃的內涵,體味其幽遠的藝術意境。50分鐘的課時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給我們留下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精深的知識。

  啟先生授課不囿于教材,他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濃郁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他在講授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時,就把自己的留聲機和唱碟帶到課堂,播放了《遊園驚夢》一折,我們一邊聽他聲情並茂的講解,一邊欣賞那婉轉動人的旋律,仿佛走進了杜麗娘那春光炸瀉的花園,體驗到主人公欣欣然的心境。我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美妙的曲詞,由於年少時代在教會學校讀書,接觸的多是洋聲洋樂,對祖國的民族曲藝,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京昆藝術,十分隔膜。啟先生的這堂課讓我真正明白了自己的目光狹窄,淺薄無知。從此開始聽賞京戲,更喜愛上那文辭與曲詞都十分優美的崑曲昆劇。

  啟先生熱愛學生、他希望他們視野開闊、學養豐富,他常常帶我們走出校門,汲取更多的知識。他曾不止一次地帶我們參觀雍和宮和故宮,介紹這些金碧輝煌的宮殿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築藝術。有一年,正值寒冬臘月、藏族新年之際,他又帶我們去雍和宮觀看喇嘛們的祭神舞蹈,讓我們更多地了了解了少數民族的藝術。

  我在師大任教50年,所教並非啟先生的專業,但先生的師德。先生對學生真誠的責任感卻無時不在激勵著我。我總是努力學習先生,以先生為楷模,認真教好每一課,力求給學生以充實的知識;在做班級主任工作時,盡力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真誠地關心他們的學習、思想、生活,為了豐富學習內容,甘願奔走于京城,請來著名的作家和音樂家為同學們開設專題講座,讓他們聽到具體形象的創作經典 ,欣賞到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交響樂。

  50年來,啟先生不僅教我如何為師,更教我怎樣做人。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我去啟先生家為校方求取墨寶,同去的還有丈夫張鴻賓。在“文革”中,他曾被打成“走資派”,吃了不少苦頭。當啟先生問要為他寫什麼詩詞時,他脫口而出:“請啟先生寫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啟先生一聽,搖了搖頭,大聲説道:“不寫這!”他走到桌前,很快提筆一揮而就,拿過來遞給我們,哈哈笑著説:“給你們這個。”一看,是王之渙的的七絕《登鸛雀樓》:“白日依山近,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不禁為止一驚。望著先生歡快的笑容和期許的神態,真感到羞愧無比。先生在“文革”前和“文革”中都受到了打擊和折磨,而當烏雲散去,他看到的是光明的前景,著眼的是奮進攀登,這種寬廣的胸懷,樂觀的人生態度實在令人感佩。

  三年之後,可能是啟先生認為我我們已經擺脫了低沉的情調。一個雪夜,他竟談起往事,主動提筆書寫了《江雪》贈給我們。望著那精美絕倫的行草,我們在讚嘆先生超拔書藝的同時,當年先生書贈“更上一層樓”的情景又浮現眼前,先生寓競浮長的情誼怎不使人動容。

  在人生的途程中,要不斷地“窮千里目”,不斷地“更上一層樓”。啟功先生,敬愛的老師,您的教誨,我們永遠銘刻於心間。

  2005年7月9日

  張美妮簡介

  張美妮,生於1935年,廣東順德人,1956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

  著有:《英國兒童文學概略》,主編《童話辭典》、《世界兒童文學概論》、《世界兒童小説名著文庫》、《外國童話精品文庫》、與人合編《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佳作鑒賞》、《中國幼兒文學集成1919-1989》、《中國新時期幼兒文學大系》、《兒童文學概論》、《兒童文學教程》、《幼兒文學概論》。

責編:王云云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