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愛上博物館 > 正文

龍嘎寨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14:39)


  貴州省六枝和織金二縣交界的群山深處有一個叫梭嘎的地方,這裡居住著一個獨特的苗族分支——長角苗。長角苗分佈在十二個雲遮霧罩的高山村寨,共有四千余人。這個群山懷抱中的村寨叫龍嘎寨,據龍嘎寨老人講,2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由外地遷到這裡。最初只有5戶人家,到現在已經傳了十幾代,全寨共有近百戶人家,500多人口。長角苗以獨特的長牛角頭飾為象徵,他們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只能靠口傳心授一代一代傳播下去。

  今天,寨子裏有一戶人家結婚,周圍寨子的親友都從很遠的地方趕來。過去這支苗族的婚姻嚴格限制在本分支的12個寨子中進行。現在人們的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已經開始有人同附近其他民族通婚聯姻了。婚禮上沒有繁俗的儀式,前來賀喜的人不需要帶什麼禮物,一樣受到熱情的接待。新郎家裏的電視是寨子裏的第二台電視。而姑娘們現在最喜歡的嫁粧則是縫紉機。由於新郎的父親在外面打工,他們家在寨子裏算是比較富裕的。

  以前這裡與外界很少來往,仍然保持著簡單純樸的生活方式。當年寨子裏的人第一次翻山越嶺去外鄉趕集,因語言不通無法交流,他們甚至為一隻雞能換到一隻蠟燭而欣喜若狂。寨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生活對他們來講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1994年,一條6公里的鄉村公路把龍嘎與外界聯絡起來,封閉的山寨與外界便有了越來越多的交往。

  今天據龍嘎十幾裏的儀隴要跳花坡,寨子裏的姑娘們早早便開始忙碌起來。每年正月初四到正月十四,這裡的苗族都要跳花坡,對於梭嘎12個寨子的青年們來説,這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這種頭飾是長角苗獨有的,梳起來非常麻煩,需要近一個小時才能梳理好,最大的有三公斤重。頭飾主要是毛線編織的,裏面還有一些已去世的先人的髮絲。

  近十幾年內,受到周圍各民族影響,男子的頭飾、服裝變化較大,已經不戴長角了,而這種傳統的盤頭盛裝被婦女們保留了下來,在節日的短短幾天裏隆重展現。隨著龍嘎的變化,不知這種傳統還能保留多長時間?

  過去跳花坡主要是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談情説愛,而現在的內容已有了一些改變,跳花坡往往同趕場交織在一起,姑娘和小夥子們依舊在談情説愛,互表心意。而小商小販們則專心做自己的生意,很有點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意思。

  以前龍嘎的女孩子一般都不上學,她們從五、六歲便跟著成年婦女學習紡麻、織布、蠟染、刺繡等手工藝,在她們看裏,這是一個女孩子一生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不會蠟染刺繡的女孩子就要遭到同伴們的嘲笑,甚至嫁不出去。1996年梭嘎鄉希望小學在龍嘎建成。現在有300多名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女孩子們同樣熟練的掌握了母親教給她們的蠟染、刺繡技能,但與母親不同的是,她們這一代女孩子同時還學會了認字、寫字。

  外出打工是近兩年才有的事,龍嘎寨最早也是一兩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走出去的。他們在外的經歷和幾個月的收入就能買一頭牛的事實誘惑了全寨男人們的心。祖先的墓地旁新修了一條通向外面的路,龍嘎寨的後輩們就是通過這條路走出了先輩們從來沒有走出過的群山。

  十八歲的楊德雲從未離開過山寨,但明天他也要隨寨裏的人一起外出打工,楊德雲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父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也遠嫁他鄉,是大哥楊德龍把弟弟撫養成人。德雲雖滿臉孩子氣但對外出以後的生活似乎充滿信心。

  春節一過,龍嘎的男人便開始結伴外出打工,姑娘把小夥子們送出去很遠,楊德龍沒有動,望著弟弟遠去的背影他覺得心裏還有許多許多的話好像沒有説完。幾天后,楊德龍也走了。

  隨著外面的人越來越多的走進這裡,龍嘎寨裏的人們和這裡發生的故事開始被大山以外更多的人所知道。龍嘎寨人越來越多的走出大山,大山以外的事情也被這裡的人們越來越熟悉。雖然眼下的生活只是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將會給龍嘎寨寨來誰也預想不到的變化。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