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14:06)
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望山的一號楚國貴族墓裏,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柄裝在黑色漆木鞘內的青銅劍。這個全長為55.6厘米的劍,劍身佈滿黑色菱形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
這是誰的劍呢?在場的人都認定是墓主人的劍。但劍身上的八個鳥篆銘文卻很快否定了這個結論。其中六個字被考古學家當場認出“越王自作用劍”。但中間兩個代表越王名字的篆字雖然清晰可見,但誰都沒認出來。
也就是説,這是一把越王劍,可歷史上越王共有五位,這是那一位的劍呢?
為什麼越王的寶劍會在楚國大夫的墓裏出現?
歷經兩千多年,這把劍依然鋒利如初,毫無銹蝕,輕易就劃破了十六層紙。上海博物館的譚德睿對這個現象十分感興趣。
在通過3000倍的放大顯微鏡的觀察後,譚德睿從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屬表層發現了化學處理痕跡。原來這把劍被渡過硫化物,這就是它千年不腐的秘密。而這項技術西方在上世紀30年代才被人發現開始使用,比我們晚了整整兩千年。
然而劍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方壯猷是當時考古的負責人,他將劍上的文字拓片通過郵寄的辦法寄給了當時中國的甲骨文、金文研究的專家們。郭沫若認為是“邵滑”,但又不是特別肯定。而著名的金文研究專家唐蘭卻認為這兩個字是“鳩淺”。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伕。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産,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鳩淺”就是這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可是,勾踐的佩劍又為什麼會出現在楚國貴族的墓裏呢?是勾踐之女嫁到楚國時的嫁粧?還是墓主人在楚國滅越的時候得到了楚王的賞賜?古人又是採用何種技術鑄造出劍柄上那些間隔比頭髮絲還細的同心圓呢?一個個疑問依然深深地吸引著今天的人們。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