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愛上博物館 > 正文

從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到國家博物館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13:35)


  中國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字記載和實物記載都沒有斷層的文明古國。儘管中國人早就有收藏整理古物的傳統,卻從來沒有一個國立公共博物館。

  1911年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這一年只有6歲的溥儀害怕地看著一道道大門的關閉,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結束。重視科學民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終於光顧了這個古老的國度。作為人類文明的標誌,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在中國誕生了。

  1912年6月,當時中國的教育部總長蔡元培提出籌建國立歷史博物館。7月9日,中國第一座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籌備處正式成立。

  然而風雨飄搖的亂世,它能否有生存的空間?不久以後,袁世凱復辟帝制,登基稱帝,剛萌芽的新民主主義曙光瞬間被撲滅。博物館籌建工作停了下來。

  直到1917年段琪瑞政府上臺,博物館的籌建工作再次啟動,並且把國立博物館的地址定在了故宮午門至端門一帶。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建在了過去皇宮的正門。

  轉眼到了1926年,歷博的館藏已經到了21萬件,太平天國玉璽,明代針灸銅人等國寶都在這幾年間被歷史博物館收藏。歷史博物館終於準備開館了。

  但是開館日期臨近,經費卻一直沒有著落。歷博再次面臨艱難窘境。文化的發展首先要求社會穩定,國力強盛,饑民遍地的國家哪有博物館的一席之地。最後在一位實業家洪業先生的捐助下,1926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的國慶日,歷時14年的籌備,幾度沉浮的歷博得以如期開館。那一天盛況空前。中國百姓對第一座國立博物館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接管了包括歷史博物館在內的舊中國留下的25家博物館。1958年,毛澤東在視察博物館時指出:“讓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同年,黨中央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前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1959年,歷史博物館改名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館名列當時北京的十大建築之一。

  由周恩來總理親自負責的“中國通史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推出。從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玉器, 到商代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色彩斑斕的唐三彩……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 匯成了中華文明的浩瀚銀河。

  2003年2月28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如今,投資18億元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已經開始實施。2008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將以嶄新的姿態對外開放,成為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兼備的世界一流的國家博物館。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