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師生之間 > 正文

父子、母子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6:04)

  1949年以後的中國電影受到蘇聯電影的巨大影響,在反映教師的影片創作中,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對於同類型的中國電影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鄉村女教師》塑造了一個十分典型的社會主義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為了支援教育第一線,女教師伐西爾葉夫娜來到偏遠的西伯利亞在一所鄉村小學當上了老師。她兢兢業業、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獻給了祖國的未來。

  《鄉村女教師》五十年代在中國上映後曾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影響,許多熱血青年正是在這部影片的鼓舞下來到邊遠山區,成為了象伐西爾葉夫娜一樣的鄉村教師。在這樣的社會主義優秀教師的模範帶動下,老師親如父母的真實事例在中國也層出不窮,而中國電影在拍攝反映師生關係的影片時,這類故事也成為理所當然的主流。


  《鳳凰琴》是中國電影歌頌教師的題材中非常典型的一部,在塑造了以李保田扮演的老校長為首的幾個含辛茹苦、對待學生親如父母的教師形象的同時,也提出了諸如民辦教師待遇等棘手的教育問題。

  當然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山村教師和學生之間那親人般的感情,老校長每天給幾十個學生娃娃做飯,僅有的兩位教師不僅上課,還要天天接送學生。儘管他們都是民辦教師,每個月的那點微薄的薪金都不能按時發放,但出於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責任,他們還都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

  民辦教師是我們國家在教育不發達的情況下出現的特殊現象,它一直制約著農村落後地區教育的發展。《鳳凰琴》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的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並在全國的公映中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之後,大部分的中國民辦教師轉為公辦,這裡面恐怕也有電影的功勞。

  中國電影中的教師形象非常多,尤其是撥亂反正以後,拍攝了大量的歌頌教師的電影。但是在這一類型的中國電影中,存在著教師形象的崇高化、故事情節的模式化等問題。而中國的電影人也在不斷地探索教師形象的人性化方向,這些銀幕上的老師也開始隱去燦爛的光環,成為同樣有缺點、有埋怨、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美麗的大腳》中的張美麗老師在中國銀幕上教師形象中算是異類了。影片一開始,她的丈夫就因為盜竊鐵路設施造成火車脫軌而被執行槍決。這似乎決定了這個女人會在某種長久的陰影下生活下去。

  失去丈夫的張美麗開辦了一所山村小學,這一年,從北京來了一個叫夏雨的志願者,她的到來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地方躁動起來。

  從某些方面來看,張美麗不是個合格的老師,她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經常會説錯別字,她從小生活在封閉落後的山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但正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卻如同她生活的這片土地一樣,看似荒蕪、貧瘠,實則豐富而深沉。

  北京來的夏老師雖然給張美麗的地位帶來了衝擊,但張美麗更為看重的還是她給這個山村學校帶來的來自外部的生機勃勃的氣息。在夏老師的建議下她開始籌備為學校買臺電腦。

  《美麗的大腳》中存在這樣的一個悖論,外界更新、更發達的文明究竟對於一個山村小學來説意味著什麼。北京來的志願者一直在試圖將所謂的文明灌輸到這個封閉的山村小學之中,而在一開始她也一直站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強勢地位,試圖指引方向。但最終被改變的卻是她,改變的原因恰恰是在這個封閉的山村小學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最淳樸最本質的情感。

  生活告訴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個人,文化和知識必須同人生存這片土地結合,必須同天空結合,必須同乾燥的氣候結合,必須同人們對於雨水的渴望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這裡更生動也更加充滿生機。

  相對於以往中國銀幕上的教師形象而言,張美麗顯然更人性化也更複雜。中國銀幕上的教師形象在張美麗身上已經悄然發生著本質性的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像《鳳凰琴》以及大多數教師題材影片一樣,他們之間似乎天生的有著骨肉親情。

責編:楊育權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