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費孝通》上集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6:47)
2002年10月27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舉行了建係20週年的紀念活動。1982年,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等人開始了重建中國社會學的工作,同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立。從事學術研究65週年的費孝通是我國社會人類學界的重量級人物,他的學術生涯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國,社會人類學的發展進程相重合的,而他的人生歷程,又代表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普遍境遇。我手裏這本1997年七月號《讀書》上的第一篇文章,它的題目叫《青春做伴好還鄉》,作者是費孝通。費孝通以非常質樸的筆調,記述了他青年時期的一段感情經歷,以及這段感情,對於他後來學術道路,所帶來的影響。這篇文章,是一部譯著的序言,這本書就是《甘肅土人的婚姻》。上個世紀初,有一位叫許讓的比利時傳教士,曾到中國的甘肅地區,以西方人類學的方法,做了一些田野調查。其中一個調查報告,就成為《甘肅土人的婚姻》這本書 。這本書 最早是1932年,由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以法文出版。1934年 ,費孝通開始參與這部書的翻譯,譯稿完成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及時出版,關於這部書翻譯之後的一些故事,早已成了費孝通一生中,抹不去的心靈記憶。
可以説是比利時的許讓神父,促使費孝通和王同惠走出書齋,而進行人類學的實地調查,儘管當時田野調查在中國的學術界,還是一個新鮮的詞彙,費孝通成了第一批用科學的方法,做田野調查的一個中國學者,之後費孝通又遠渡重洋,歷經戰火,在十年內亂期間,他又多次被抄家,加上多次丟失行李,但是最後書稿呢,還是奇跡般地出現了,這使他激發了第二次的學術生命,書稿失而復得之後,費孝通試圖憑記憶,去找回磨去了的歷史細節,但結果是長時期內,他不得不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在費孝通整個的學術旅程當中,瑤山調查是一個序幕,之後他又寫出了很多令人矚目的篇章。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