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也小品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1日 15:36)
1990年,瀋陽軍區文工團的演員黃宏,在北京過了新年。因為在元旦晚會表演《超生遊擊隊》火了,春節晚會的導演請他接著上“春晚”,所以沒回家。一天,閒來無事,黃宏去逛大柵欄,突然就被觀眾給圍上了,圍觀的人們那時還叫不出黃宏的名字,但是知道,他是那個《超生遊擊隊》。就這樣,黃宏突然覺得一下子被全國人民接受了。再到各地去演出,一報《超生遊擊隊》底下就掌聲如雷。什麼叫一夜成名,黃宏算是體會到了。
黃宏1973年參軍入伍,在部隊從事曲藝創作。17年間,他發表過不少作品,都是合轍押韻的形式,比如山東快書等等。黃宏覺得折韻創作是非常難的,它不僅僅要把這個故事講通,還要押到十三道大轍上面去,而且還要有時間限制。寫小品則不然,不用合轍押韻,那內容就順著筆往下淌,寫《超生遊擊隊》一下午就把初稿完成了。是小品這個藝術形式的出現,給黃宏的創作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世界上沒有一夜成名這回事,黃宏也最清楚。一部《超生遊擊隊》,調動了他十幾年的生活積累。
——在作品中,讓宋丹丹用大蔥代替水果的情節,就來自於黃宏父親的見聞。
某年某月某日,父親去醫院就醫(他説可憐天下父母心——黃父語),看到一個山東老太太,兒子住院了,她自己在那吃蔥,一邊吃蔥一邊就個餑餑。老太太只吃蔥葉,捨不得吃蔥白,父親就問她,為什麼不吃蔥白,那老太太説蔥白水分大一點,留著給兒子吃。黃宏説,小品的最高層次是智慧,他就這樣運用智慧,把生活中的苦化為藝術中的樂。
——旅行袋裝孩子的情節,來自於他自己的生活。當時部隊裏有一個戰友特別逗,孩子滿月的時候帶著孩子來讓大家看。這戰友帶孩子有一絕,既不抱,也不背,也不推。他找一個旅行袋(黃宏稱兜子),底下放個搓衣板,把孩子放上面,挂在車把上,騎來了。進了院,拉開拉鎖,對大家説,來看看我們家兒子。別笑,《超生遊擊隊》裏的孩子是塑料的,這可是真人!
——作品的整體創意,來自於街邊偶遇。那天正要為妻子參賽寫個作品,一邊構思,一邊騎車子上了街。走在街道上,突然間看到一個街道辦的人驅趕著一個孕婦,孕婦在他那個街道搭了一個簡易棚,不知是要在那兒生孩子,還是要在那兒睡覺。街道辦的人説你走,你給我拆了,你到馬路那面我都不管。黃宏很奇怪,就問,“為什麼她到馬路那面你就不管呢”,街道辦的説了,到馬路那邊就屬於下個街道管了,我就管不著了,反正不讓她生到我這裡。這不就是創意嘛!這不就是情節嘛!黃宏騎上車就回了家,回了家就寫了《超生遊擊隊》。
1990年,也因為演小品而出了名的,還有郭達。
1985年的時候,郭達在陜西省話劇院當個小官兒——演員隊長。那時候講承包,演員隊每年要演100場戲才能完成任務。當時觀眾迷的是外國電影兒,還有引進的港臺電視劇也挺火,誰還看話劇呀!好不容易排個新戲,送票都沒有人來。話劇來自西方,講究場面和氣勢,臺上好歹一站就七八十人。大幕拉開後,郭達心裏才叫苦,台下的觀眾還沒有臺上的演員多。後來郭達看到電視裏有種節目叫小品,覺得這東西挺有意思,就突發奇想,排了一台小品來代替話劇。剛開始,怕城裏面沒人看,就到農村去演。到農村你也得完成演出場次啊,為了便於父老鄉親理解,話劇演員也不説普通話了,全改陜西口音,以至於陜西話隨著小品風靡全國。當然,這是後話了。烈火煉真金,好主意都是讓市場給逼出來的。1986年陜西省舉辦電視小品大賽,演了一年的八個小品全部參賽,這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産房門前》。比賽那天,郭達自己蹬著三輪車,把道具拉到了現場(那天我演得特別好,特別投入——郭達語)。比賽結束,郭達得了專業組一等獎,當時他只是覺得自己幹了一件挺好的事,實在是沒認識到這件事的深遠影響。
中央電視臺的人聽説陜西搞了小品大賽,派人來為春節聯歡晚會挑選小品,來人選中了《産房門前》。這時郭達正在湖北拍攝一部電視劇,1月12日接到電話,命他1月12日到京參加春節聯歡晚會排練。郭達坐火車到了北京,遲到是無疑的了。到了劇組,負責接待的製片很生氣,説人家多大的腕兒都按時來,你們西安就這麼一個機會,還不按時到。連座都沒讓,就把郭達訓了半天(我説這可怎麼辦,把多大的事給人家耽誤了——郭達語)。小製片訓得還沒盡興,製片主任走了進來。主任似乎明白一些事理,先問郭達吃飯了沒有,還沒吃?快讓他們帶你吃飯。(來了更大一個官,我心裏才舒服一點——郭達語)。那會兒中央電視臺沒人認識郭達,一次排練候臺的時候,郭達正忐忑不安地等著上場,突然一個人把他推了下去,惡聲惡氣地問,你哪兒的?出去!郭達忙説,對不起,我是演員,下面該我上了。後來才知道,人家以為他是一農民走錯了呢。
過了春節,別説中央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全國人民都認識郭達了。從進入陜西話劇院,郭達演了29部話劇,那真是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可那十年,不如除夕一夜。
小品成就了黃宏和郭達,他們也在不斷地認識小品。
黃宏——小品的創作是一個金字塔。我把它上下分成五格。最底層的為噱頭,這個比較容易達到,你只要上去耍,觀眾就可能給予樂。比噱頭更上一個層次就是滑稽,靠外部造型取樂。再上一個臺呢是幽默,再上一個臺呢是詼諧,再上一個臺呢是智慧。我覺得最高級的喜劇是看起來很聰明,觀眾跟著你鬥智。
郭達——以前我以為,小品就是一個戲劇藝術。它完全符合戲劇特性的三要素。可是後來又發現小品和戲曲好像也有關係,因為戲曲的特性是虛擬。小品的語言包袱三翻四抖又都是相聲裏面所用的手法。再後來,覺得它和電視藝術也有關係。觀眾總覺得我演戲太“喊”,蔡明的兒子更認為我是咆哮,那是因為我忘了,在攝像機前表演,不用誇張放大。
聽了這兩位腕的話,知道“搞笑”之難了吧?它需要深思熟慮、需要聰明才智。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