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王小波 > 正文

展巨人風采揚民族之魂
——北京魯迅博物館參觀記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1日 15:04)

  謝江平

  坐落于北京阜成門內大街的魯迅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直屬的國家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人物傳記性博物館”。1956年落成開放的該館,現藏魯迅手稿、藏書、拓片等3萬餘件珍貴文物。

  魯迅博物館由陳列廳和魯迅故居兩部分組成。4年前擴建的新展廳中,“魯迅生平展”分為八大部分,生動全面地展示了被譽為“民族之魂”的魯迅為民族頑強奮鬥的光輝一生。

  一位來北京遊玩的四川籍女大學生到京第二天,就來參觀魯迅博物館。當問及為何要先參觀魯迅博物館時,她説,與自然景觀相比,人文景觀有更深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來這裡參觀是因為我敬仰魯迅。我覺得,“魯迅”兩個字現已成為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

  在刻有“早”字的書桌旁,筆者遇見兩對來自河北的夫婦正向他們的兒子講述魯迅勤奮讀書的故事。一位家長告訴我,孩子剛上小學,説實話,現在讓他看魯迅寫的書也看不懂。領他來這參觀一下,就是希望他能從中受到正確的啟蒙教育。

  魯迅在海外也有眾多崇拜者。據介紹,在京的日本留學生、首都師範大學香港班的學生,都把參觀魯迅博物館作為必修課,一些東南亞、歐美人士也常把魯迅博物館作為來京參觀的首選之地。日本和印度還舉辦過“魯迅生平展”。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北京市優秀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常年以魯迅博物館作為他們的“實習”基地,一些學生還利用雙休日到博物館充當義務講解員。

  筆者在博物館參觀時恰好碰見87歲高齡的段若青老人來館贈送她寫的《勞燕集》第七集。老人告訴我:“作為魯迅摯友許壽裳先生的學生,我對魯迅有很深的感情。我和老伴都是魯迅的崇拜者。這個博物館為大家提供了非常難得的了解魯迅、學習魯迅的場所。”

  著名作家蕭軍先生的女兒蕭玉,是魯迅故居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員,已在博物館工作了20年。在她簡單的辦公室裏,她告訴我:“這一輩子沒什麼特殊原因我是不會離開這兒了。受父親影響,自小崇拜魯迅,到這兒工作是我爸為我走的唯一一次‘後門’。”蕭玉還講了一個小插曲。一次,電視臺來館拍攝魯迅先生的專題片,其中一人對魯迅先生出言不敬,蕭玉當即和他爭執起來,直到那人道歉為止。説到這裡,她笑著説,其實,魯迅在文章中的一些觀點,你可以去批評,但你不能否定他在中國文化與歷史上的偉大地位。

  魯迅先生已故去60餘年,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深沉的愛留給了祖國和人民。當人們參觀魯迅博物館時,每一件展品都在啟發著人們繼續發揚他那不朽的思想和奮鬥不息的精神。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8月07日第八版)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