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昨夜星辰今夜風 > 正文

夢中的屈原——施光南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31日 15:25)


  1998年7月,施光南創作的歌劇《屈原》在北京上演,連演十場、場場爆滿。望著國安劇場裏成排的花籃,施光南的妻子熱淚縱橫,這部凝聚了施光南一生夢想半生心血的作品終於與觀眾見面了。而此時,施光南已經逝世八年了。

  1940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正在對重慶進行狂轟濫炸的時候,一個新生命降臨在南山腳下用竹子搭起的臨時醫院裏,孩子因此得名施光南。施光南的父親施復亮是中國共産黨早期的活動家,與毛澤東、瞿秋白共過事,母親鐘復光與鄧穎超、蔡暢同輩,也是一位革命者。

  施光南從小熱愛音樂,1954年,14歲的施光南正在北京101中學就讀,當他偶然讀到郭沫若的劇本《屈原》時,就被這部戲宏大的氣勢和主人公赤誠的愛國之心深深震撼。

  中學畢業後,施光南考入當時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成為預科生。在大學期

  間,他根據劇本《屈原》中的“雷電頌”創作了一首交響合唱,郭沫若看到後大為讚賞,並且寫信熱情地鼓勵他大膽嘗試歌劇的創作。

  然而,就在施光南躊躇滿志地準備動筆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文化大革命中,能夠看到的文藝節目,基本上就是八個樣板戲,能夠聽到的歌曲也大都是一些有著鮮明“文革”烙印的激情歌曲,抒情歌曲則被打入冷宮。

  1972年,施光南與詞作家韓偉共同創作了一首《打起手鼓唱起歌》,在那樣的歲月裏,這首旋律優美,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抒情歌曲,很快唱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但是這首深受人們喜愛的歌曲,卻給施光南和韓偉帶來了厄運。

  韓偉回憶當年的情景説:“那時候‘四人幫’不能允許這樣的歌曲出現,所以給它扣上了帽子,説是資産階級文藝思想的回潮,是文藝黑線的復辟。就由中央文革小組下了文件,讓各地停止歌唱,停止演出。作為這個歌的作者,施光南和我,那肯定那就得下放勞動,改造思想。”

  在下放的日子裏,施光南一邊養豬種菜,一邊構思著《屈原》的創作。他雖然沒有看到過話劇的演出,但根據以前見過的演齣劇照,心中想象著歌劇的場景,耳邊仿佛聽到了歌劇的音樂,這是他在那段時光中惟一的快樂。

  1976年10月,施光南和韓偉同全中國人民一樣,經歷了那段難忘的日子,

  “四人幫”被粉碎了,整個中國都沸騰了。

  韓偉連夜寫成了《祝酒歌》的歌詞。當時施光南去北京看母親,韓偉等不及,就把歌詞寄到了北京。

  狂歡之夜,施光南更是激情滿懷,滴酒不沾的施光南在接到歌詞後,即刻進入一種如醉如癡的創作情境,並在短短幾天內將曲譜定稿。在《祝酒歌》中,他選用熱情奔放而又富於舞蹈動感的新疆音調為素材,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拜,盪氣迴腸的旋律讓演唱者和聽眾久久難以忘懷。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朋友啊請你乾一杯,請你乾一杯。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他們創作的這首《祝酒歌》在中央電視臺1979年除夕晚會播出後,收到了16萬封的觀眾來信。在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和《歌曲》雜誌舉辦群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活動中,這首歌被評選為第一名。

  那年秋天讓施光南高興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打起手鼓唱起歌》獲得了新生,這也意味著他創作《屈原》的夢想可以實現了。

  經過了近二十年的醞釀,歌劇《屈原》終於正式動筆寫作了。1978年,施光南與韓偉共同創作的劇本初稿完成,但由於當時文革結束不久,人們的思想還沒有獲得完全解放,這個戲沒有列入到各個歌劇院團的排演計劃之中。直到1984年,中央歌劇院的領導主動找到施光南,表示了對上演歌劇《屈原》的支持。

  投入音樂創作的施光南幾乎忘記了一切,從白天到深夜,每一個樂段都要反復在鋼琴上彈唱,直至叫人厭煩。妻子自然必須忍受,可鄰居們忍無可忍了,叮叮噹當地敲起了暖氣管子,有人甚至送來一封沒貼郵票的信:光南同志,你寫的曲子很優美,不過請你到樂團裏去創作吧。為了避免影響鄰居,施光南只好用一塊厚厚的毯子墊在鋼琴下,以減弱聲響。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把《屈原》搬上舞臺,施光南通宵達旦日夜趕寫,光鉛筆就用掉了一百多支,寫到動情處常常是淚水與旋律同時涌出……

  1990年3月17日,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歌劇《屈原》清唱音樂會。面對熱烈的掌聲和一束束鮮花,施光南感慨萬分,自己做了多年的《屈原》夢,今天終於實現了一半。

  一個月後的4月18日傍晚,天幕低沉,空氣鬱悶。施光南拿著剛剛修改好的樂譜讓女兒蕾蕾試唱,唱到一句高音區曲調時,施光南感覺女兒表達的情感與用聲的技巧還有欠缺,便站起來為女兒示唱。他一邊拉高嗓音,一邊動情地高高舉起一隻手,突然,他的臉色驟變,高舉的那只手僵住麻木了,隨著一聲沉重的聲響,作曲家栽倒在鋼琴上。

  年僅49歲的施光南,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當時他們唱的是《屈原》最後一幕中的那首“離別之歌”——我要走了,請別難過。請永遠記住我的歌!

  1998年,在作曲家辭世八年之後,一群熱愛音樂的人將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施光南走了,帶著他的才華走了,給我們留下了那個永遠追逐理想的《屈原》。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