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記憶》兩會特輯 > 正文

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知識就是力量——馬景武的“識字歌”

  解放初期的東北農村,一張追捕重要犯罪嫌疑人的通知書從縣裏發出,通知發到村裏,新上任的村支書卻一頭霧水。從小到大,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支書面對通知犯了難,看不懂啊!他只好摸著黑,在村裏挨家挨戶的去請教“有學問的人”,可偏偏村裏人和他一樣都是文盲。當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識字的“路人”幫忙時,卻不知道,這個人正是通緝令追捕的人……

  在山西芮城縣東岩村,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950年3月,縣婦聯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大會。村裏的婦女平時很少去縣城,這天也到縣城看新鮮。她們來到會場,正好看見一個人手拿麻花走過來。她們忙問麻花從哪兒買的。這人順手一指“到那邊”。她們順著那人指的方向走去。看到一個用葦蓆圍著的地方,很多人在這裡出出進進,她們以為這裡是賣麻花的地方,一個婦女搶先跑進左側門裏,沒想到,這是男廁所。男士見來了婦女,大聲喝問:“幹什麼?”這一下,婦女秀氣的臉蛋唰地紅到耳根,害羞地邊退邊説:“我是來買麻花的。”原來,這是為大會搭的臨時廁所,上邊醒目地寫著男廁所和女廁所,可這幾個婦女都不識字。從此,這個故事讓這幾個婦女羞得抬不起頭來……

  就在三個月後,1950年6月,第一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這樣一條提案:“請速組織中央普及識字教育委員會及教學方法局,專門負責識字教育工作;並在委員會指導下成立文化軍以消滅文盲案”,而提案人之一,就是著名的文學家巴金。

  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成年人文盲達到80%以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鄭重提出“掃除文盲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大革命”。以工農識字教育為主的工農業餘學校、幹部文化補習學校、工農速成中學等在中華大地上蓬勃興起。那幾位曾因“上男廁所買麻花”被人笑話的農村婦女也都積極要求掃盲,婆婆們攔也攔不住。

  河南省唐河縣的馬景武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他一生的掃盲教學生涯。“剛解放時,我16歲,初中畢業。那時,村子裏連一個會寫信的人都沒有,我就響應黨的號召,開始為村裏人掃盲。每上一次新課,我都得變換一種教具,讓男女老少識字像看把戲一樣。”

  由於爺爺是私塾老師,馬景武在農村算得上是個文化人,也正是因為對農村生活的了解,馬景武自己獨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識字教學法,他常常根據字體結構編順口溜,比如“蒜”字, 二小二小頭上長草;大雨落在橫山上是個“雪”字;比如“糊”字,爺爺吃飯真稀奇,右邊鬍子,左邊米;老高的頭,老李的腳,老陳的耳朵反安著,就是個“郭”字……他還先後製造各種教具,繪製教學繪畫上千幅。

  50年過去了,有5000多人聽過馬景武的掃盲課,在他親手幫教下,有3代農民擺脫了文盲的困境。我國成年人中的文盲比例也從80%下降到了4.8%。

  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知識改變命運”公益廣告中,馬景武的“識字歌”還是那麼生動感人。“太陽升起來,紅光照滿天,幾十年的文盲睜呀睜開了眼,太陽升起,紅光滿天,文盲睜呀睜開了眼,咱們識了字,提高了文化,看書、看報,頂呀頂呱呱,兩隻眼睛亮堂堂,心裏開呀開了花,兩隻眼睛亮堂堂,心裏開呀開了花……”

本篇文章共有 11 頁,當前為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