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傑出的世界語者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3日 15:30
作為中國著名作家的巴金蜚聲海內外,在中國現代和當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但鮮為人知的是巴金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投身於中國世界語進步運動,又是華夏一位傑出的世界語者。
一、 幸遇踏上世界語道路的帶路人
1918年9月的一個黃昏,四川成都青年英文補習學校,一個14歲的瘦弱少年在校園裏的一棵老槐樹下,捧讀著一本《新青年》雜誌。當他讀到其中一篇介紹波蘭青年柴門霍夫創造世界語的文章時,他覺得眼前亮了,他仿佛尋覓到了一把叩開世界大門的金鑰匙……這位少年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中國大作家巴金。
兩年後,巴金開始在一個叫高自性的朝鮮人開設的世界語班學習世界語。這年冬天,少年巴金懷著一腔求知的熱忱,第一次給上海《東方雜誌》的翻譯、上海世界語學會負責人胡愈之寫信討教。不久,胡愈之親筆給他復信,不但就巴金所提出探討的問題給與答覆,還勉勵巴金勤奮苦學世界語,為社會的進步作貢獻。這封信像一把火燃起了少年巴金心底學習世界語的熱情。他一邊學習,一邊奮筆疾書,為世界語的傳播搖旗吶喊。1921年5月15日,巴金在成都《半月》雜誌發表了《世界語之特點》的文章,後來又加入該社並成為編輯之一。他與雜誌的編輯同仁先後舉辦了世界語星期班和暑期速成班,在成都播下了世界語火種。
1924年,巴金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學習。他繼續自學世界語,每天堅持一個小時,從不間斷。
1927年,他拿著世界語這把金鑰匙打開了世界的大門。1月,巴金赴法國留學。他與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的世界語者通信聯絡,也是在巴黎,巴金第一次與8年前和他通信的胡愈之會面,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得到了胡愈之的真誠幫助。胡愈之推薦他翻譯、發表了不少世界語文章,所得的稿酬也解決了巴金的生活費,所以後來巴金説,胡愈之是他踏上世界語和文學創作道路的帶路人。
二、以世界語之筆衝擊黑暗
1928年12月初,巴金結束了他在法國近兩年的留學生活,返回了祖國。不久,他就加入了上海世界語學會,並任上海世界語函校的教員,還兼任該學會會刊的編輯。
巴金胸中燃燒的憂國憂民的激情,不但驅遣著他以漢語創作文學作品,也促使他用世界語之筆衝擊著黑暗的舊世界。他陸續從世界語翻譯了俄國民歌《凡爾加,凡爾加》、克魯泡特金的論著《論理學的起源和發展》、意大利亞米契斯的劇本《過客之花》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劇本《丹東之死》等,還用世界語撰寫了《在黑暗中》、《世界語創作文壇概觀》等文章。
1930年秋天,巴金從上海赴福建旅行,在細雨濛濛的廈門,他結識了青年世界語者、作家王魯彥,共同酷愛文學事業和獻身於世界語的理想,使兩位中國傑出的青年世界語者、作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以致14年後(1944年),被魯迅譽為中國鄉土文學作家代表的王魯彥不幸在桂林病逝的噩耗傳來時,巴金悲痛萬分,揮淚作悼文《寫給彥兄》,併為《魯彥短篇小説集》寫了後記。
接下來的日子裏,巴金輾轉于福建和上海,短短的數年時光,巴金通過世界語翻譯文學作品就近30萬字。巴金鍥而不捨地對真理、光明的追求,播灑世界語之光,去照亮黑暗籠罩下的苦難深重的祖國。
三、投身新中國的世界語運動
新中國建立後,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成立,當年的青年世界語者、如今的著名作家巴金當選為中華世界語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他仍繼續致力於推動中國世界語運動和促進中外世界語者友好文化交流。
“文革”結束後,1977年,剛剛恢復自由的巴金接到了相識50年的老朋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華全國世協會長胡愈之的來信。看到胡愈之的手跡,巴金十分高興,還特地在日記裏表達了興奮的心情。此後,在胡愈之鼓勵下,他重又開始與中外世界語者書信往來和晤面交流。巴金當選為中華全國世協理事會理事。1980年,76歲的巴金率中國世界語代表團赴瑞典參加第65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受到各國朋友的歡迎。為了表彰巴金為國際世界語運動作出的貢獻,次年,在巴西舉行的第66屆國際世界語大會上,巴金當選為國際世界語協會榮譽監護委員。
1981年12月6日,巴金與胡愈之、楚圖南、趙樸初、冰心、葉君健、夏衍等發起成立中國世界語之友會,在海內外産生了很大影響。
1991年12月30日,第二屆中國世界語大會在唐山召開。巴金雖然由於健康原因不能親自參加大會,但他給大會寫了熱情洋溢的賀信。此屆大會上,巴金當選為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名譽會長。
1995年9月,91歲的巴金在第三屆中國世界語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華全國世協名譽會長。直到如今,在中國世界語園地裏勤奮耕耘的人們,仍然被巴金一生致力世界語事業的精神所激勵,仍然能夠感受到他默默關注的目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11月08日第十版 文/付曉峰)
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