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巴金 > 巴金逸事 > 正文

巴金重任《收穫》主編之後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3日 15:24

  “十年動亂”結束以後,巴金復出重任《收穫》雜誌的主編。他敢冒風險,仗義執言,使不少險遭扼殺的優秀作品得以面世,也使許多受壓制的優秀作家揚眉吐氣,施展才華。

  毅然拍板:發表《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當時,還被“挂”在那裏、沒有分配工作的張一弓,産生了十多年前曾萌發過的“創

  作衝動”,悄悄地寫起了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河南“信陽事件”為背景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寫完後,他整整尋覓了3個月,最後選擇了由巴老主編的《收穫》雜誌。正當編輯部準備將這部中篇小説在《收穫》上發表時,卻傳來了有關方面的反對意見。巴老聞訊後,仔細閱讀了這篇小説,認為這是一篇好作品,應當發表,便頂住壓力,毅然拍板,將《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刊登在1980年《收穫》的第一期上。

  第二年,全國第一屆中篇小説評獎開始了。初評小組一致推舉了《犯人李銅鐘的故事》,然而,有些人又提出了異議,評選委員會不得不向評委會主任巴金彙報。巴老旗幟鮮明地指出,他不但同意《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得獎,而且還主張列為一等獎中打頭的一個。

  頂住壓力:支持《大墻下的紅玉蘭》

  那時從維熙剛出獄不久,就以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寫出了中篇小説《大墻下的紅玉蘭》,投寄給《收穫》。那還是1979年的早春,文學要反映“大墻”內的生活,在當時無疑是個“禁區”。《收穫》編輯部毫不猶豫地發表了這部小説,而且作為打頭篇,推薦給讀者。作品發表後,引起社會上很大的反響,自然也聽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意見。有一封匿名信把《大墻下的紅玉蘭》稱為蘇聯“解凍文學”的翻版。巴老聽了各種反映之後,非常認真地看了小説,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堅決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巴老表示非常欽佩作者的勇氣,勉勵從維熙要多寫,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包括揭露“文革”對人性摧殘的題材。

  仗義執言:“我喜歡《人到中年》。”

  女作家諶容每次見到巴老,總會首先提到自己的成名作《人到中年》。這件已隔了20年的往事,諶容回憶起來仍恍如昨日。諶容以多年的生活積累,並花費了幾年心血,寫成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説《人到中年》。小説發表後,立刻就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雖然已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但阻力還很大。《人到中年》講了真話,觸到了一些人的痛處,他們便對這篇作品橫加指責,甚至還揚言要批判它。就在這時,巴老表示支持這位素不相識的女作家。他説:“……我喜歡這部小説。我有這一種願望,想使自己變得善良些、純潔些、對別人有用些。”

  指破迷津:“怎麼讓人感動就怎麼去寫。”

  1980年,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的水運憲,創作了生平第一部小説《禍起蕭墻》,並把稿子寄給了嚮往已久的《收穫》雜誌。《禍起蕭墻》定稿後,發表在1981年的第一期《收穫》上,並被列為頭條。水運憲在作品中揭露了封建特權、官僚主義等時弊,受到了讀者們的普遍好評。不久,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過後又被拍成電影,産生了更廣泛的影響。

  翌年,水運憲在浙江莫幹山參加了由《收穫》舉辦的筆會,在筆會結束回上海的火車上,水運憲與張辛欣和巴老坐在一起。途中,水運憲講了他的一位親戚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人生經歷,大家聽了都很感動。張辛欣問巴老:“如果把這些寫出來,您覺得應該怎麼去結構呢?”巴老答道:“你聽得感不感動嘛?如果聽得感動,這就是結構嘛。怎麼讓人感動就怎麼去寫嘛。”巴老的這番話使水運憲悟出了:“怎麼讓人感動就怎麼去寫”,正是邁向這種境界的一條必由之路。

  撫慰青年:“我大概是中國作家中挨罵最多的。”

  上世紀80年代初,青年女作家張辛欣先後創作了十多部中、短篇小説,其中發表在《收穫》上的就有《我在哪兒錯過了你》、《在同一地平線上》、《我們這個世紀的夢》等作品。可是,1983年底她卻遭到了嚴厲批評,一些報紙以整版的篇幅和醒目的標題批評張辛欣的“創作傾向”,給她的小説《在同一地平線上》扣上了“虛無主義”、“悲觀主義”及“極端個人主義”的大帽子。當時還是學生的張辛欣,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巴老知道後,舉自己為例對張辛欣説:“在中國作家中我大概是挨罵最多的一個,我從寫作到現在,經常挨罵,我還是活到了現在……不要緊,不要有包袱,你還很年輕,你有才華,有生活,要多寫,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巴老這些熱情鼓勵的話語,給了陷於困境中的張辛欣以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中華讀書報》2003/02/08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