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巴金 > 巴金生平 > 正文

巴金生平及文學活動事略[1915——1924]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0日 17:24

  1915年(民國四年) 十一歲

  〔成都〕 

  一月 15日(農曆甲寅年12月1日)二姐堯楨死於肺病。

  本年,父親娶繼母(鄧景遂)

  1916年(民國五年) 十二歲

  〔成都〕

  大哥堯枚中學畢業,由家庭包辦完婚,並到成都

  商業場股份有限公司當職員。

  繼母生三妹(十二妹)瑞玨。

  約本年,六叔李道鴻、二哥李堯林、香表哥濮季雲合辦複寫的小説雜誌《十日》,三個月共出九期,巴金是第一個訂戶。他對其中千篇一律的哀情小説感不到興趣,但佩服他們經營雜誌的苦心。

  1917年(民國六年) 十三歲

  〔成都〕

  一月 4日陳蘊珍(肖珊)生於浙江鄞縣(寧波)迎鳳橋。

  春 成都發生巷戰,川軍、滇軍混戰七天。這期間,二叔的兩個兒子病死。巴金和三哥也患喉症。戰事剛停止,父親李道河病逝。父親死後,更感空虛,向書本尋找慰藉,讀了《説岳全傳》、《施公案》、《彭公案》、《水滸》等許多古典小説。

  父親死後,大哥挑起了長房的生活擔子,以忍受和讓步來應付其他各房的仇視、攻擊,大家庭內的矛盾加劇。

  繼母生二弟(十七弟)堯集(遺腹子)。

  三哥堯林進中學讀書。二妹(十妹)病死。

  從本年起,利用晚間跟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的香表哥學習英文。香表哥是對巴金的智力的最初發展有幫助的人。

  1918年(民國七年) 十四歲

  〔成都〕

  秋 進成都青年會英文補習學校,一月後因病輟止,繼續在家跟香表哥學習,持續兩年。這期間,第一次直接通過英文閱讀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和史蒂文森的《寶島》。這兩本書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使他受到教益。

  1919年(民國八年) 十五歲

  〔成都〕

  “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思潮涌入四川。大哥從成都市內唯一的一家代售新書報的書鋪——“華陽書報流通處”買來《新青年》、《每週評論》等,後來在該處存放一百元專購新書報。巴金得以讀到《新青年》、《每週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北京大學學生週刊》等北京、上海出版的許多新刊物,和成都出版的刊物《星期日》、《學生潮》、《威克烈》等,他如饑似渴地接受各種新的思想,並常和兄姊們聚在一起討論其中論及的各種問題。

  本年,曾向留學日本的兩個叔叔學過日語,並頗有興趣地聽他們講日本的一些情況。  

  1920年(民國九年) 十六歲

  〔成都〕

  二月 19日(農曆已未年12月30日)祖父病故。因祖父逝世,大嫂搬至城外生産。祖父死後,大家庭內部的爭鬥和傾軋更加劇了,造成的悲劇更多了。

  下半年起,讀到克魯泡特金《告少年》中譯本,異常激動,給翻印此書的新青年社的陳獨秀寫信,尋求指導,未接到回信。後又讀到廖亢夫的劇本《夜未央》中譯本,深受感動。北京大學實社出版的《實社自由錄》第一集中刊登的流亡美國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愛瑪高德曼富於煽動性的文章,使他第一次了解到無政府主義的要義,開始有了獻身社會革命的明確信仰;後來,稱高德曼為“精神上的母親”。

  九月 同三哥堯林一道考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從補習班到預科、本科,在該校讀書兩年半。

  冬 成都學界為反對軍閥劉存厚開展請願活動和集體罷課,巴金亦參與,這是他第一次參與社會鬥爭。

  冬 大哥堯枚因在家庭中受刺激患神經病,時有發作。

  本年起,開始向成都師範學校學生、朝鮮人高自性學習世界語,不久輟止。

  1921年(民國十年) 十七歲

  〔成都〕

  二月 20日成都《半月》刊第14號出版,讀到該刊登載的《適社的旨趣和大綱》後,很感興趣,寫信給《半月》編輯部要求加入。三天后,編輯來訪,説明適社在重慶;此後便參與《半月》刊的工作。編輯部的青年朋友吳先憂以實行“自食其力”的行動,教給巴金“自我犧牲”精神,後來巴金稱他為自己的“第三個先生”。

  四月 1日出版的《半月》刊第17號刊載《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這是目前所見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半月》刊17號《本社社員錄》中列出他的名字:芾甘。

  五月 參加紀念“五一”活動,第一次上街散發鼓吹“社會革命”的傳單。

  參加組織帶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秘密團體“均社”,併發表《均社宣言》。他們辦刊物、通訊、散傳單、印書、開秘密會議。自此,開始自稱為“安那其主義者”。

  七月 《半月》第24號于15日出版,因發表文章反對軍閥政府禁止女子剪髮,被禁止發行。

  秋 參加《警群》月刊編輯工作,第一期出版後,因與《警群》原籌辦者發生爭執,原《半月》刊同人聯名發表聲明,集體脫離該刊,《警群》亦停刊。

  1922年(民國十一年) 十八歲

  〔成都〕

  上半年 參加創辦成都無政府主義者聯盟主辦的《平民之聲》週刊,主持編輯事務,通訊處設在自己家中,印一千份。第一期出版後即被警察廳禁止發售,但仍半公開地發行;此後用各種辦法對付警察廳檢查員的干涉和限制。該刊共出十期。在此期間,結識《學生潮》主編之一袁詩堯。袁當時也信仰無政府主義,後來成為共産黨員,1928年被四川軍閥殺害。

  七月 21日,在上海《時事新報》副刊《文學旬刊》(鄭振鐸編)第44期上發表新詩《被虐〔待〕者底哭聲》(共十二首),這是目前所見到的他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本年及次年,先後在《文學旬刊》、《婦女雜誌》發表新詩九題二十首、散文一篇,這是他最早創作的一批文學作品。

  八月 23日,給《文學旬刊》編者寫信,對鴛鴦蝴蝶派文學表示不滿。該信署名李芾甘,載9月11日《文學旬刊》第49期“通信”欄,同欄還刊出編者的答覆,表示贊同他的意見。  

  1923年(民國十二年) 十九歲

  〔成都——上海——南京〕

  四月 三姐堯彩出嫁作繼室,參加婚禮。

  五月 和三哥堯林一起,離開成都乘木船去重慶,由重慶沿長江至上海。此時得到大哥的幫助和繼母的允許。離開四川的原因,是渴望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投身到新的廣闊的天地中去;另一方面,也因無中學畢業文憑,被外專改為旁聽生,失去了獲得該校畢業文憑的資格。

  秋 進上海南洋中學。

  年底 去南京,住北門橋魚市街21號。進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學習。

  1924年(民國十三年) 二十歲

  〔南京〕

  五月 在廣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發表詩作《悼橘宗一》和《偉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榮君之靈》。

  秋 結束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的半年補習,進入該校高中三年級。

  接大哥信,獲知三姐堯彩因難産而死。

  本年至1925年在課餘認真學習世界語,向上海世界語書店函購書籍自修,並開始據世界語翻譯文章。

  本年,兩次回原籍浙江嘉興,住在一位年過八十仍在家中作私塾老師的伯祖父家中。

  本年,發表譯文等近十篇。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