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國家概況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5日 17:21
(最近更新時間:2004年06月11日)
【國名】 阿根廷共和國(Republic of Argentina, Rep徂blica de Argentina)。
【面積】 2780400平方公里(不含馬爾維納斯群島及南極。資料來源:阿根廷國家統計和普查局)。
【人口】 3626萬(2001年普查)。其中白種人佔90%以上,多屬意大利和西班牙後裔。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8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人口278萬(2001年普查),包括近郊19個區的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共1383萬人(2001年)。首都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
【國家元首】 總統內斯托爾 卡洛斯 基什內爾(N岢stor Carlos Kirchner)。2003年5月25日就職,任期至2007年12月10日。
【重要節日】 國慶節:5月25日。
【簡況】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海岸線長4700余公里。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為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北部24℃,南部5.5℃。
16世紀前居住著印第安人。1535年開始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1812年,民族英雄聖馬丁率領人民抗擊西班牙殖民軍。1816年7月9日阿宣佈獨立。1853 年,烏爾基薩將軍制定了第一部憲法,建立聯邦共和國,烏成為阿第一任憲法總統。20世紀30年代起出現軍文人交替執政的局面。1982年4月阿英爆發馬島戰爭,阿戰敗。1983年激進黨的阿方辛民選政府上臺恢復憲制,大力推進民主化進程。1989至1999年正義黨梅內姆總統執政期間,阿民主體制進一步鞏固。梅執政後期,阿經濟開始衰退,社會問題日益突出。1999年激進黨人德拉魯阿當選總統後,未能遏止持續三年的經濟衰退。2001年12月,阿爆發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危機,德被迫辭職。2002年1月1日,正義黨人杜阿爾德出任兩年期過渡性總統。
【政治】 杜阿爾德執政後,阿經濟仍在谷底徘徊。為穩定局勢,杜宣佈提前大選。2003年4月27日,阿舉行大選。正義黨兩名候選人基什內爾和前總統梅內姆分別以22%和24%的得票率淘汰其他對手,進入第二輪選舉。5月14日,梅突然宣佈退選,基自動當選新一屆總統。5月25日,基正式就職,任期四年。基什內爾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穩定政局、振興經濟的措施,調整對外政策,得到民眾認可,基民意支持率高達80%。阿政局基本穩定。
【憲法】 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國統一的憲法。1994年8月22日,憲法經第四次修改後實施。修改後的憲法規定,阿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代議制民主。總統通過直選産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新憲法還規定設內閣首席部長一職。內閣首席部長、各部部長和總統府國務秘書均由總統任命。
【議會】 國會分參、眾兩院,擁有聯邦立法權。參、眾議員均由直選産生,可連選連任。參議院共72席,每個省區各3席。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院257席,由各省區按人口比例分配。眾議員任期4年,每兩年改選1/2。2003年12月參、眾議院進行了部分改選。目前,各黨派在議會的席位如下:
參議院 眾議院
正義黨 42 127
激進黨 15 44
共和國力量 2 12
社會黨 1 6
國家團結陣線 1 0
平等共和國選擇 0 12
其它政黨 11 56
憲法規定,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現任副總統兼參議長為丹尼爾 奧斯瓦爾多 西奧利(Daniel Osvaldo Scioli)。另常設臨時參議長一名,在副總統空缺或代行總統之職時,代行參議長職責,每年改選一次,現任臨時參議長為馬塞洛 金萊(Marcelo Quinle)。眾議長每年改選一次,現任眾議長愛德華多 奧斯卡 卡馬尼奧(Eduardo Oscar Camaño),2001年12月連任至今。
【政府】 本屆內閣于2003年5月25日組成,共設10個部。內閣首席部長阿爾韋托 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 ndez),內政部長阿尼瓦爾 費爾南德斯(An岥bal Fern ndez),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事務部長拉斐爾 別爾薩(Rafael Bielsa),國防部長何塞 潘普羅(Jos岢 Pampuro),經濟與生産部長羅伯托 拉瓦尼阿(Roberto Lavagna),聯邦計劃、公共投資和服務部長胡利奧 德比多(Julio de Vido),司法、安全和人權部長古斯塔沃 貝利斯(Gustavo Beliz),教育和科技部長丹尼爾 菲爾姆斯(Daniel Filmus),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部長卡洛斯 托馬達(Carlos Tomada),衛生部長希內斯 岡薩雷斯(Gin岢s Gonz lez),社會發展部長阿莉西亞 基什內爾(Alicia Kirchner)。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4個行政單位。由22個省、1個地區(火地島行政區)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由正副院長和7名大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總統提名後經參議院批准任命,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現任最高法院院長恩裏克 聖地亞哥 佩特拉奇(Enrique Santiago Petracchi),2004年1月上任。副院長奧古斯托 塞薩爾 貝盧西奧(Augusto C岢sar Belluscio)。總檢察長埃斯特萬 裏吉(Esteban Righi)。阿憲法中還規定設護民官一職,以保障人權及弱勢群體權益。現任總護民官愛德華多 雷內 蒙迪諾(Eduardo Ren岢 Mondino)。
【政黨】 正義黨和激進黨為傳統大黨。近年來新成立了眾多新黨,但具全國性影響的較少。主要政黨有:
(1)正義黨(Partido Justicialista):又名庇隆主義黨,執政黨。1945年由庇隆創建,曾四次執政。現有黨員400多萬,主要由政界、工會、青年和婦女四個部分組成。主張實行民主、社會正義、國家改革和發展自由市場經濟;推行“現實主義”外交政策,重視發展同美等西方國家關係,強調地區一體化。黨內派別林立,歷史上主要有“革新派”、“正統派”等。2003年大選中,正義黨共獲得60.8%的選票。基什內爾就任總統後,在前總統杜阿爾德的支持下整合黨內力量,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取代黨主席梅內姆的地位。在地方選舉中獲得14個省長席位,在議會部分改選中贏得兩院多數黨地位。政治行動委員會主席為愛德華多 費爾內(Eduardo Fellner),總書記為愛德華多 奧斯卡 卡馬尼奧(Eduardo Oscar Camaño)。
(2)激進公民聯盟(Uni帙n C岥vica Radical):亦稱激進黨,在野黨。1891年成立,為阿最老的政黨,曾五次執政。現有黨員277萬,主要成分是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和中等農牧主。主張對內實行民主和社會改良,思想多元化,建立以計劃為基礎、保護私人積極性的經濟制度;對外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不結盟,反對外來干涉。2001年屬於該黨的德拉魯阿總統辭職後,激進黨陷入危機和分裂,2003年大選中只獲得2.3%的選票,但在議會中仍為第二大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安赫爾 羅薩斯(Angel Rozas)。
(3)平等者共和國選擇(Alternativa de Una Rep徂blica de Iguales):在野黨。2000年從激進黨執政聯盟中分裂出來,政策主張有較濃的民族主義色彩,主張打擊腐敗和進行政治改革。該黨在2001年10月議會中期選舉中一躍成為阿第三大政黨。2003年大選中,黨主席、總統候選人埃莉薩 卡裏奧(Elisa Carri帙)共獲得14.1%的選票。
(4)國家團結陣線(Frente del Pa岥s Solitario):在野黨。1994年12月16日創建。主要由廣泛陣線、“向社會開放政治”黨、社會黨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和激進新空間組成。黨員主要由工人、知識分子等中左人士組成,左翼力量較有影響。主張社會正義,解決失業和貧困;倡導廉潔,反對腐敗;對外強調在保持同美國友好合作關係的同時,應更多考慮本國利益,不再參與解決國際衝突的活動。2003年大選中,該陣線支持正義黨總統候選人基什內爾,基上任後,該陣線有兩人入閣。領導人卡洛斯 阿爾韋托 阿爾瓦雷斯(Carlos Alberto Alvares)。
其他政黨主要有:共和國力量(Fuerza Republicana)、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重建阿根廷黨(Recrear Argentina)等。
【重要人物】內斯托爾 基什內爾:總統。1950年2月25日生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裏奧加耶戈斯市,1976年畢業于國立拉普拉塔大學。律師,正義黨人。1987年至1991年,任聖克魯斯省省會裏奧加耶戈斯市市長。1991年當選聖克魯斯省省長,1995年和1999年兩次連任。2003年5月14日,在阿大選第二輪選舉中,因前總統梅內姆退出競選而自動當選總統,5月25日就職,任期至2007年12月。已婚,夫人克裏斯蒂娜 費爾南德斯,有一子一女。
【經濟】 阿工業門類齊全,農牧業發達,是世界糧食和肉類的重要生産國和出口國。
上世紀80年代曾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國民經濟大幅衰退。1991年開始實行以比索與美元固定兌換率為基礎、私有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91~1998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6%。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動蕩的影響,經濟自1998年下半年開始滑坡。2001年12月,為避免金融系統崩潰,德拉魯阿政府實施凍結銀行儲蓄存款的緊急經濟措施,引發大規模社會騷亂並最終導致聯合政府垮臺,阿經濟危機全面爆發。杜阿爾德總統2002年上臺後,採取暫停償還外債,取消固定匯率制等措施,但阿經濟繼續下滑,以美元計價的國內生産總值嚴重縮水。當年國內生産總值下降10.9%,僅為3309億比索(約合1082億美元)。2003年,基什內爾政府大力壓縮政府開支,打擊偷稅漏稅,鼓勵出口,加緊與國際貨幣金融組織(IMF)等國際金融機構談判解決債務問題。阿工業、農牧業、服務業、零售業及進出口情況好轉,失業率下降,經濟復蘇跡象明顯。
國內生産總值(2003年):3398億比索。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2003年):約8900比索。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2003):8.7%。
貨幣名稱:比索(Peso)。
匯率(2003年12月):1美元=2.93比索。
通貨膨脹率(2003年):5.4%。
失業率(2003年):14.5%。
(資料來源:阿根廷國家統計和普查局、2003年第12期《經濟季評》)
【資源】 礦産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探明蘊藏量:石油28.8億桶,天然氣7635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水電發電潛力可達每年1700億千瓦時。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
【工業】 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鋼鐵、電力、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3。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三座核電站,能獨立生産濃縮鈾。機器製造業具有相當水平,阿産飛機已打入國際市場。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釀酒等行業。阿是世界上葡萄酒主要生産國之一,年産量30億公升。2002年,工業産值受經濟危機影響下降11.4%。2003年,隨著整體經濟及出口形勢好轉,工業生産增長16%左右。主要工業産品産量:
2000 2001 2002
鋼(萬噸) 447 411 436
鋁(萬噸) 26 25 27
發電量(億度) 827 845 -
水泥(萬噸) 611 555 391
原油(萬立方米) 4468 4518 4380
天然氣(億立方米) 449 459 458
汽車(萬輛) 34 24 16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3年度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産和出口國之一。2002/2003年度耕地面積達2778萬公頃,糧食及油料作物總産量7125萬噸,同比增長2.3%。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梁、葵花籽等。主要農産品産量(單位:萬噸):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小麥 1596 1530 1230
玉米 1535 1471 1504
水稻 - 70.9 71.8
大豆 2620 3000 3500
高粱 291 285 275
葵花籽 319 380 370
畜牧業佔農牧業總産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2001年牛存欄4885萬頭,羊存欄303萬頭。2002年屠宰量為:牛1141萬頭,羊465萬隻,豬224萬頭,家禽70萬噸。産羊毛6.5萬噸,奶80.5億升。2002年阿皮革産品出口收入達6.99億美元。
漁業資源豐富。1991~1996年,漁業是阿第一産業中發展最快的部門,其産值共增長214%。主要漁産品為鱈魚、魷魚、對蝦等。2002年捕魚量達82.9萬噸,出口收入為7.17億美元。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3年度經濟季評》)
【旅遊業】 近幾年來,阿已成為南美最大的旅遊國。據2000年統計,全國共有7190家旅館,39.7萬套客房。2002年外國遊客共3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按美元計價的旅遊收入因比索貶值下降42%,約15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巴裏洛切風景區、伊瓜蘇大瀑布、莫雷諾冰川等。
【交通運輸】陸、海、空運均較發達,國內交通運輸以陸運為主,外貿貨物的90%通過海運運輸。
鐵路:總長3.58萬公里,為拉美之最,但部分路段已停運。2002年共運送旅客3.57億人次,貨物1746萬噸。
公路:總長29萬公里。至2000年,共有客運汽車543萬輛,貨運汽車152萬輛。
海運:有商船140艘,總噸位185萬噸;沿海港口有20個,港口年吞吐量8500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大型客機29架,機場400多個,其中80多個為主要機場。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遊點每天均有航班往來,國際航線26條。年客運量914萬人次,貨運量13.63萬噸(2002年數字)。重要國際機場有首都埃塞薩(Ezeiza)國際機場。近年,政府對國營航空公司實行了私有化,57%的股份賣給了西班牙航空公司和私營企業。
【財政金融】 2003年,阿財政收入772.14億比索,財政開支754.09億比索,財政盈餘18.05億比索。國際儲備141.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6.43億美元。外債總額為1455.8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45.8億美元。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制定政策鼓勵出口,貿易保持順差。主要出口産品為穀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栲膠、植物油、鋼材、化工産品和機械;進口化肥、石油産品、鐵礦砂、煤炭、精密儀器等。主要貿易夥伴為巴西、美國、智利、中國、荷蘭、烏拉圭、西班牙、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2003年,隨著阿經濟強勁復蘇,阿對外貿易額達431.88億美元,同比增長25%。貿易順差155.6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5億美元。經常項目帳戶盈餘79.4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8億美元。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額 267 257.1 293.75
進口額 203 89.9 138.13
差 額 64 167.2 155.62
(資料來源:阿根廷國家統計與普查局)
【外國資本】 阿吸引外資已有170年曆史。二次大戰前,英國資本佔半數以上。戰後,美資後來居上。1990~1999年,外國投資總額達1210億美元,其中主要來源於美國、西班牙、法國、智利等國家。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汽車製造、醫藥、化工、金融、民航、電信、服務業等部門。受經濟危機影響,阿近年來外資流入大幅下降。
外國直接投資額(億美元)
1999 239.9
2000 104.2
2001 21.7
2002 7.75
2003 4.78
【人民生活】 阿根廷原來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相當一部分居民屬中産階級。受2001年經濟危機影響,阿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從1994年的16%升至2003年的51.7%。同時,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2002年,10%最富裕階層的收入佔收入總額的38.8%,10%最貧困階層的收入僅佔總額的1.3%。富人收入是窮人的29.8倍,而2001年和1974年則分別為28.7倍和12.3倍。
目前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67.8%的家庭擁有私人住房。至2002年,平均每6人擁有1輛汽車,每百人擁有40台電視機、21.4部電話。全國共有移動電話658萬部。國際互聯網用戶560萬,約佔總人口的15%。2003年,阿醫療衛生預算支出36.69億比索。每萬人有33.1張病床、26.8名醫生和7名專業護士,人均預期壽命74歲。
【軍 事】 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下設國防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由副總統、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經濟部長組成。軍事委員會由國防部長、三軍聯合參謀長和陸、海、空三軍種參謀長組成。三軍聯合參謀長豪爾赫 阿爾貝托 切瓦列爾(Jorge Alberto Chevalier)。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一年。現總兵力為7.3萬人。2002年和2003年國防預算分別為35.22億比索和43.35億比索,佔中央政府預算的7%左右。
【文化教育】 教育水平較高,實行10年制義務教育,其中包括學前1年,小學6年,初中3年。2002年和2003年文教經費分別為25.72億比索和31.75億比索。2001年人口普查顯示:文盲率(10歲以上人口)為2.6%。6歲—14歲兒童入學率為99%。15歲—17歲入學率達80%。共有94所高等學府,其中國立大學36所,省立大學1所,私立42所。著名大學有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拉普拉塔大學、科爾多瓦大學等。根據2000年統計,阿各級教育情況如下:
學校(所) 學生(人) 教師(人)
公立大學 36 1124044 104215
私立大學 42 166482 -
*中學 21492 3281512 127718
*小學 22283 4609077 307874
*學前教育 15946 1180733 77103
(注*號欄數據為1999年資料。資料來源:阿根廷教育部、國家統計和普查局)
【新聞出版】 全國發行各類報紙2062種,雜誌96種,還有250種外文出版物。首都及各省重要報紙35家,報紙平均日發行量為175萬份。主要報紙有:《民族報》:1870年創刊,平均日發行量30萬份,主要反映大農牧主的觀點;《號角報》:1945年創刊,平均日發行量60萬份,標榜中立,反映“發展主義”的經濟觀點;《紀事報》:1963年創刊,以社會新聞為主,發行6萬份;《新聞報》:1869年創刊,反映右翼保守勢力的立場,發行4萬份。雜誌月銷售量460多萬份,重要週刊有《市場》、《索莫斯》、《人物》等。
美洲通訊社係國家佔多數股份的公司,屬總統府新聞國務秘書處領導。阿根廷新聞社和報聯社均為私人通訊社。調幅電臺101家,調頻電臺約1500家。開放式電視臺46家,超高頻電視臺115家,微波電視臺61家,有線和閉路電視臺866家。
對外關係奉行獨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堅持捍衛國家主權、不干涉內政、保護人權、恪守國際法等原則。優先發展與巴西和美國的關係,以南共市為基礎推動美洲自由貿易協議談判,注重發展與歐盟的關係,積極推動與亞洲和非洲國家的關係。經濟外交活躍,力圖通過擴大出口市場緩解債務危機和重振經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恢復行使對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南桑得韋奇群島及周邊海域的主權是阿的重要外交目標之一。阿同13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是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拉美經濟體系、拉美一體化協會、拉普拉塔河流域組織、裏約集團、南共市等組織的成員國。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當前是緩和與合作的時代,單一模式不復存在,多極化趨勢將佔主導地位,但美國仍發揮重要作用,在技術、軍事和經濟領域擁有絕對優勢。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流,消除貧困是防止國際和國內衝突的基礎。認為沒有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各國共同的價值觀,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國際關係體系。反對國際關係中的強權政治,支持國際制度的“民主化”。
關於聯合國改革:認為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現狀已不能反映和適應現實,要求加強聯合國作用,主張就擴大安理會組成、否決權、決策透明化等問題達成一攬子協議。強調否決權有損各國主權平等原則,應將其使用範圍限制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之內。不主張在現有條件下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數量,但如有必要可增加非常任理事國。
關於聯合國維和行動和人道主義援助問題: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至上世紀90年代末,阿已參與20多次維和行動,派兵人次逾萬,佔世界第21位,派民警人數佔拉美第一。1993年提出建立聯合國“白盔部隊”,獲得普遍贊同。
關於軍控與裁軍問題:優先關心的議題是禁核試、核不擴散和禁産條約,亦關心防止外空軍備競賽議題,認為裁談會應同時討論以上問題,不可偏廢。重視《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的積極作用,尤其關注“未引爆彈藥問題”。希望所有國家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毫無例外地嚴格遵守有關條約的義務。
關於外債問題:截至2003年底,阿外債總額高達1456億美元。阿認為債務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鉅額外債嚴重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為拉美經濟發展滯後和貧困加劇的主要根源之一。主張債務雙方共同承擔責任,通過談判尋求公正合理的解決辦法。認為債務解決方案必須和經濟增長、財政盈餘相聯絡,以使債務國恢復經濟支付能力。
關於反恐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阿曾發生兩起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阿認為國際恐怖主義不僅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而且威脅各國的民主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為安全觀不僅是軍事概念,更是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概念,世界安全與經濟發展、政治多元化、多邊主義密切關聯。阿根據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積極參加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等多邊領域內的反恐鬥爭與合作。迄今,阿已簽署十二項反恐國際協議,其中九項已獲議會批准。此外,與巴西、巴拉圭安全力量共同組建了“邊界地區三方聯合指揮部”以加強反恐、緝毒、反洗錢、反走私武器等方面的合作。
關於朝鮮核問題:要求朝鮮履行有關核問題的義務,對朝鮮中斷多邊機構對其核活動的監督表示高度關切。支持國際機構爭取朝鮮無核化的努力,要求朝政府根據核不擴散條約的規定恢復保障機制。阿作為正式成員國,遵守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KEDO)的不擴散義務。
關於伊拉克問題:譴責薩達姆政權為獨裁政權,但反對美英對伊開戰。主張以多邊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認為聯合國的介入至關重要,表示願在聯合國框架內向伊派憲兵培訓伊警察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同中國的關係】 1972年2月19日中阿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穩步發展,各領域友好合作日益擴大。阿重視發展同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2001年,江澤民主席訪阿,中阿建立了21世紀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2003年,中阿保持高層交往勢頭,雙邊關係繼續發展。3月,中國新任駐阿根廷大使柯小剛向杜阿爾德總統遞交了國書。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訪問阿根廷,阿代總統西奧利、外長別爾薩和副參議長洛佩斯等會見。9月,周文重副外長訪問阿根廷,與阿方舉行了兩國外交部間第七次政治磋商。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訪問阿根廷,副總統兼參議長西奧利、內閣首席部長費爾南德斯等分別會見。中方去訪的還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2月)、勞動部副部長李其炎(4月)、質檢總局副局長王秦平(8月)、水利部副部長敬正書(9月)、民政部紀檢組長張印中(11月)等。
11月,別爾薩外長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溫家寶總理、李肇星外長分別與其舉行了會見和會談。溫家寶總理在會晤時強調,中阿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發展良好,中方願與阿方共同努力,建立持久、穩定、成熟的關係。別爾薩外長表示阿政府積極發展對華關係和擴大阿中在各個領域合作的政策堅定不移,並重申阿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2003年,雙邊貿易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阿根廷第四大貿易夥伴。據中國海關統計,全年雙邊貿易額為31.76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4.47億美元,進口27.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22.9%,141.3%和120.2%。
中阿在文化、軍事等領域交往不斷。2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徐光春訪問阿根廷,與阿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根廷共和國廣播電視合作協議》。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隗福臨上將訪阿。阿根廷大型音樂舞劇《探戈女郎》(TANGUERA)11月在上海和北京舉行商業演出。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柯小剛。館址:Av.Cris帙logo Larralde 5349, 1431-Buenos Aires, Rep徂blica Argentina。電話:(005411)-45420054或45438862。傳真:(005411)-45451141。商務處電話:45541258或45542613。傳真:45538939。簽證處電話:45415085。
阿根廷駐中國大使:胡安 卡洛斯 莫雷利(Juan Carlos Morelli)。館址: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東5街11號。電話:65322090,65322142。商務處電話:65322354。
台灣在阿首都設有“台北商務文化辦事處”(前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992年2月,阿在臺設立“阿根廷貿易文化辦事處”。 2003年阿臺貿易額為 2.66億美元,其中臺出口1.16億美元;進口1.5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8%,154.2%和27.4%。臺主要出口機電、家用電器、摩托車等,進口大豆、皮革、棉花、木材等。
【同拉美國家的關係】阿奉行睦鄰友好政策,重視發展同拉美國家關係,致力於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將南共市政治、經濟一體化作為戰略選擇,主張集團內加強政治磋商,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努力擴大與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國的經濟合作,積極爭取上述國家支持其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談判立場。反對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支持秘魯、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的民主憲政,支持哥倫比亞政府打擊境內反政府武裝。
2003年1月,杜阿爾德總統對巴西進行工作訪問。5月,別爾薩外長訪問巴西,開通兩國元首間24小時直通電話。6月,基什內爾總統訪問巴西,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優先發展南共市和阿巴戰略聯盟。同年2月,巴西外長阿莫林訪阿。10月,巴西總統盧拉訪阿。
阿政府繼續改善同古巴關係,4月,阿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就譴責古巴人權提案投棄權票,這是阿13年來首次未投贊成票。10月,別爾薩外長訪古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阿表示支持古與南共市談判簽定貿易談判協議。
此外,阿與墨西哥就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並制定了協定草案(2月)。杜阿爾德總統訪問智利(4月),雙方簽署《避免雙重徵收財産稅》協議。魯考夫外長訪問秘魯(5月)。智利、委內瑞拉外長訪阿(6月)。
【同美國的關係】美是阿主要貿易夥伴和最大債權國。阿歷屆政府均重視發展同美國關係。基什內爾政府上臺後,積極發展與美嚴肅、成熟和友好的合作關係,強調兩國在維護世界民主和平等問題上立場一致。支持美反恐立場,但反對美對伊拉克開戰,並拒絕向伊派兵。在經貿領域,積極尋求美方經援,特別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阿提供貸款問題上予阿支持。批評美政府在農業補貼等問題上的保護主義政策,堅持南共市作為整體同美就美洲自由貿易區進行談判。
2003年6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訪阿。7月,阿總統基什內爾率內閣首席部長、外長和經長等重要閣員訪美。美讚揚基政府為恢復經濟所做努力,以及在反腐敗、完善司法和反洗錢等領域進行的革新。12月,阿國防部長潘普羅訪美。
【同歐洲國家的關係】阿與西歐國家有著共同的文化、宗教傳統,在資金、市場、資源方面有互補優勢。歐盟一直是阿主要的經貿夥伴及農牧産品的傳統出口市場。阿積極推動南共市與歐盟的合作,希在兩大集團之間建立政治、經濟聯合體,最終實現貿易自由化。基什內爾政府上臺後重視並積極發展與歐盟關係。
2003年1月,魯考夫外長訪問奧地利、比利時和歐盟。4月,杜阿爾德總統訪問梵地岡和西班牙。6月,副總統西奧利訪問西班牙。7月,基什內爾總統率外長、經濟部長等訪問英國、德國、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同年11月,西班牙國王卡洛斯非正式訪阿。
【同英國的關係】 1982年阿英爆發馬島戰爭。近年來,兩國政府為修復雙邊關係作出了積極努力,但在解決馬島主權問題上無重大進展。基什內爾政府上臺後重申阿對馬島擁有主權,呼籲阿英兩國展開談判和對話。英政府則強調其關於馬島自治的政策不變,拒絕與阿就馬島主權問題談判,但希繼續推動與阿根廷在南極開發、漁業、交通等方面的合作。11月,阿政府宣佈同英就阿與馬島通航問題進行磋商。12月,英國向阿政府提交“有關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核武器事件的幾點聲明”,首次公開承認戰爭期間英海軍艦艇曾攜核武器前往南大西洋海域。阿外交部向英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基什內爾總統對此予以公開譴責並要求英政府道歉。英以核武器並未進入馬島海域為由拒絕道歉。
來源:外交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