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概況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5日 17:20
(最近更新時間:2004年04月08日)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徂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面積】854.7萬平方公里。
【人口】1.696億(2000年)。白種人佔54.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94%,黑種人佔5.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巴西利亞(Bras岥lia),人口204.32萬(2000年),年平均氣溫19℃。
【國家元首】 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2003年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重要節日】 9月7日,獨立紀念日,即巴西國慶。
【簡況】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圭亞那、蘇裏南、圭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裏,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裏。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8年拿破侖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遷回裏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佈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臺,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1月,軍人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西舉行了近30年來首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因涉嫌受賄被迫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依法繼任總統。在1994年大選中,費爾南多•恩裏克•卡多佐勝出,于1995年1月1日就職;1999年1月1日卡連任,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現任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于2003年1月1日宣誓就職,成為巴歷史上第一位通過選舉取得政權的左派政黨總統。
【政治】 自1985年軍人還政於民以來,巴代議制民主政體基本穩固。卡多佐總統任期內積極推行行政、財稅改革,注意協調政府與國會及執政聯盟各黨派的關係。1998——1999年巴金融動蕩對國內穩定造成一定衝擊,社會問題較前突出。卡政府努力採取措施,遏止了經濟頹勢。但受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阿根廷爆發經濟危機以及國內電力危機等諸多因素影響,2000年以來巴經濟復蘇之路曲折。2002年10月,巴舉行總統大選,勞工黨候選人盧拉擊敗執政聯盟候選人塞拉,當選巴第四十任總統。2003年1月1日,巴順利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目前,國內政局基本穩定。
【憲法】 第一部帝國憲法于1882年産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産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89年10月,各州議會根據新憲法的規定,修改並通過了州級憲法。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分別規定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
【議會】 聯邦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佈大赦令;授權總統宣佈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聯邦干預或戒嚴;審查總統帳目;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
聯邦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長、副議長每兩年改選一次,可連選連任。參議長兼任國會主席。參議員81人,每州3人,任期八年,每四年改選1/3或2/3。眾議員513人,任期四年,名額按各州人口比例確定,但最多不得超過70名,最少不低於8名。現任參議長拉梅斯•特貝特(Lamez Tebet,民主運動黨,于2001年9月當選),眾議長阿勞若•莫賴斯(Enfraim Araujo Morais,自由陣線黨,于2002年12月當選)。各黨在議會中的席位如下(2003年1月):
參議院 眾議院
勞工黨 (PT) 7 91
自由陣線黨 (PFL)17 84
民主運動黨 (PMDB)23 73
社會民主黨 (PSDB)14 71
巴西進步黨 (PPB)3 49
巴西工黨 (PTB) 5 27
自由黨 (PL) 1 26
巴西社會黨 (PSB)3 22
民主工黨 (PDT) 5 21
社會主義人民黨 (PPS)2 15
巴西共産黨 (PC do B) 12
國家秩序重建黨 (PRONA) 6
綠黨 (PV) 5
民主社會黨 (PSD) 4
社會工黨 (PST) 3
基督教社會黨 (PSC) 1
社會自由黨 (PSL) 1
全國行動黨 (PMN) 1
基督教民主社會黨(PSDC) 1
無黨派人士 1
【政府】本屆聯邦政府于2003年1月1日成立,共設24個部。現主要內閣成員如下:副總統若澤•阿連卡爾•達席爾瓦(Jose Alencar da Silva),財政部長安東尼奧•帕洛西(Antonio Palocci),發展、工業和貿易部長路易斯•費爾南多•弗爾蘭(Luiz Fernando Furlan),計劃、預算和管理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外交部長塞爾索•阿莫林(Celso Amorim),衛生部長溫貝托•科斯塔(Humberto Costa),教育部長克裏斯多旺•布瓦爾克(Cristovam Buarque),土地開發部長米蓋爾•羅塞托(Miguel Rossetto),農牧業和供給部長羅貝托•羅德里格斯(Roberto Rodrigues),文化部長吉爾貝托•吉爾(Gilberto Gil),科技部長羅貝托•阿馬拉爾(Roberto Amaral),體育部長安熱洛•克羅斯(Angelo Queiroz),旅遊部長沃爾弗裏多•馬勒斯(Walfrido Mares Guia),國防部長若澤•維埃加斯(Jose Viegas),礦能部長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 郵電部長米羅•特謝拉(Miro Teixeira),司法部長馬爾西奧•托馬斯•巴斯托斯(Marcio Thomaz Bastos),環境部長瑪麗娜•席爾瓦(Marina Silva),勞動就業部長雅克斯•瓦格納(Jagues Wagner),社會福利部長裏卡爾多•貝爾佐伊尼(Ricardo Berzoini),交通部長安德森•阿達烏托(Anderson Adauto),全國一體化部長西羅•戈麥斯(Ciro Gomes),城市部長奧利維奧•杜特拉(Olivio Dutra),社會進步和救助部長貝內迪塔•德•席爾瓦(Benedita da Silva),糧食保障部長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名稱如下:阿克裏,阿拉戈阿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臘,聖埃斯皮裏托,戈亞斯,馬臘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裏約格朗德,南裏約格朗德,裏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林納,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司法機構】根據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憲法,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高等司法院、高等勞工法院、高等選舉法院、高等軍事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司法權。聯邦最高法院由11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必須是35歲以上,65歲以下的巴西公民,經參議院批准後由總統任命。聯邦最高法院院長馬爾科•奧雷利奧(Marco Aur岢lio)。聯邦總檢察長熱拉爾多•布林德羅(Geraldo Brindeiro)。
【政黨】在聯邦選舉法院正式註冊的政黨有30個,主要有:
(1)勞工黨(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 PT):主要執政黨。1979年12月成立,主要由聖保羅冶金工人、工會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組成,是巴西主要左派政黨。對內主張推行經濟改革,消除饑餓,建立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對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經濟安全,主張地區經濟一體化,將推動南共市發展作為外交優先目標,同時重視發展與美國、歐盟、日本的關係,並積極開展與發展中大國的合作。主席若澤•熱諾伊諾(Jos岢 Genoino)。
(2)巴西工黨(Partido Trabalhista Brasileiro- PTB):參政黨。1945年成立。1964年軍人政變後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重新組建。主席若澤•卡洛斯•馬爾蒂內斯(Jos岢 Carlos Martinez)。
(3)民主工黨(Partido Democr tico Trabalhista- PDT): 參政黨。1979年成立,係社會黨國際成員。前身是巴西工黨的一部分。現有黨員90多萬人。主張實行多黨制,工會獨立,實行土改,消除貧富不均和扶助中小企業。對外主張民族獨立,人民自決,同各民族和平相處和不結盟。主席萊昂內爾•布裏佐拉(Leonel Brizola)。
(4)社會主義人民黨(Partido Popular Socialista- PPS):參政黨。1992年1月,巴西的共産黨宣佈解散,以黨主席羅伯托•弗萊雷(Roberto Freire)為首的“現代派”(佔會議代表總數的70%),決定改名成立社會主義人民黨,現有黨員12萬人。主席羅貝托•弗萊雷。
(5)巴西共産黨(Partido Comunista do Brasil,即PC do B):參政黨。1962年從巴西的共産黨中分裂出來,把1922年3月25日作為建黨日。主要成員是城鄉勞動者、青年學生和自由職業者。1985年7月獲合法地位。主席若澤•雷納托•雷貝洛(Jos岢 Renato Rabelo)。
(6)巴西社會民主黨(Partido da Social Democracia Brasileira- PSDB):反對黨。1988年6月25日成立,由一批因對民運黨現狀不滿而退出該黨的人組成。主張實行議會制,完善民主制度,鼓勵外國投資,改革分配製度,消除貧富差別。主席特奧托尼奧•維萊拉•菲略(Teotonio Vilela Filho)。
(7)巴西民主運動黨(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 tico Brasileiro- PMDB):在野黨。1980年1月成立。其前身為1965年成立的巴西民主運動,在軍政府時期的15年中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實行土改和保護民族工業,全面恢復民主制度。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
(8)自由陣線黨(Partido da Frente Liberal- PFL):在野黨。1985年1月成立。主要由原民主社會黨內持不同政見者組織的“自由陣線”派成員組成。1985年曾與民運黨組成“民主聯盟”聯合執政。對內主張建立民主制度,實行社會變革和國營企業私有化,改革分配製度等。對外主張主權自決和平等。主席若熱•博恩豪森(Jorge Bornhausen)。
(9)巴西進步黨(Partido Progressista Brasileiro- PPB):在野黨。1995年9月由改革進步黨和進步黨合併而成。信奉基督教義,推崇自由、進步與社會正義。主張在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基礎上,逐步推行改革開放。在保障全國各地區、各階層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正義和國家現代化。主席保羅•馬盧夫(Paulo Maluf)。
其他政黨有:基督教社會民主黨(Partido Social Democrata Cristao)、自由黨(Partido Liberal)、社會自由黨(Partido Social Liberal)、民主社會黨(Partido Social Democr tico)、民族動員黨(Partido da Mobilizacao Nacional)、巴西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Brasileiro)、社會工黨(Partido Social Trabalhista)、國家工黨(Partido Trabalhista Nacional)、人文團結黨(Partido Humanista da Solidariedade)等。
【重要人物】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總統,生於1945年10月27日,小學文化程度,車工。1975年和1978年兩次當選聖保羅工會主席,曾領導反對軍政府獨裁的工人運動。1980年2月10日,盧與一些工會領袖、學者和知識分子建立勞工黨(PT),1990——1995年任黨主席。1983年參與組建“勞工統一中心”(CUT)。1986年當選全國立憲議會聯邦眾議員。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競選總統。2002年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經過兩輪投票擊敗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塞拉,當選巴第四十任總統,並於2003年1月1日宣誓就職,成為巴歷史上第一位通過選舉取得政權的左派總統。已婚,夫人馬裏薩•萊蒂西亞•達席爾瓦(MARISA LETICIA DA SILVA),有5個子女。
若澤•阿倫卡爾(JOSE ALENCAR):副總統,現年71歲。著名企業家,巴西最大紡織集團COTEMINAS集團董事長,自由黨人。1994年涉足政壇,1998年當選聯邦參議員。2002年10月當選副總統,2003年1月1日就職。
【經 濟】 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第九大經濟實體。服務業、工業、農牧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1967~1974年,巴西經濟年均增長高達10.1%,被譽為“巴西奇跡”。上世紀80年代經濟一直處於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和高通貨膨脹狀態中,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1994年政府實施了雷亞爾貨幣穩定計劃,有效遏制了高通脹,通脹率降為一位數。卡多佐總統執政期間,執行以控制通脹為目標的穩健經濟政策,深化改革,加速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私有化進程。1997年後,由於受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衝擊,巴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1998年底、1999年初巴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政府被迫放棄1994年以來實行的固定匯率制,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遭受重創。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巴政府在較短時間內穩定了金融形勢,國內生産總值當年實現了低增長。2000年以來,巴政府嚴格執行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繼續進行經濟、金融和産業結構調整,加大對宏觀經濟的管理和調控力度,經濟有所回升。但由於爆發全國性電力危機,加上受全球經濟衰退和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巴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形勢不容樂觀。2001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産總值:507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3000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1.51%。
貨幣名稱:雷亞爾(Real)。
匯率(2001年12月):1美元=2.32雷亞爾。
通貨膨脹率:7.67%。
失業率:6.2%。
【資源】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品位多在60%以上,産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和錳礦儲量均居世界第三位。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很低。石油儲量已探明82億桶,油頁巖相當於15億桶石油,天然氣2330億立方米。森林面積442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52.2%。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水力資源豐富,水電佔全國供電量的86.5%。
【工業】實力和工藝均居拉美首位。上世紀70年代即建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基礎較雄厚。2000年,工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4.1%。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建築、紡織、製鞋、造紙、食品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信息、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藥品、食品、塑料、電器、通訊設備及交通器材等生産增長較快;製鞋、服裝、皮革、紡織和機械工業等減産。2001年工業增長率為-0.58%。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如下(萬噸):
1998 1999 2000(1-10月)
水泥 3994.2 4027.0 3277.3
粗鋼 2576.0 2499.6 2313.1
化肥 724.6 742.6 667.1
鋁 120.8 125.0 106.4
紙漿 668.7 720.4 621.2
紙張 658.9 688.9 590.1
汽車(萬輛)158.6 134.4 141.1
(資料來源:巴西地理統計局,巴西中央銀行)
【農 牧 業】2000年,農牧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8.8%。2001年農業增長率為5.11%。咖啡、甘蔗、柑桔産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橙汁約佔世界市場的85%。大豆産量為世界第二,玉米居世界第三。除小麥部分尚需進口外,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較發達,1980年起實現人均一頭牛。可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已開墾約9000萬公頃,牧場2億公頃。主要農産品的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 2000 2001
稻穀 1175.0 1109.0 1029.7
咖啡豆 326.6 377.8 364.1
大豆 3090.1 3273.5 3697.6
小麥 243.8 166.2 344.7
玉米 3202.0 2802.1 3533.1
雜豆 293.7 307.8 244.3
甘蔗32247.3 32770.5 33941.7
棉花 141.3 200.2 264.0
(資料來源:巴西地理統計局,巴西年鑒)
【服 務 業】2000年,服務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7.1%。2001年服務業增長率為2.52%。主要部門包括不動産、租賃、旅遊業、金融、保險、信息、廣告、各類個人服務項目、諮詢和技術服務等。
【旅 遊 業】有80多年的歷史。為世界十大旅遊創匯國之一。遊客多來自拉美、歐洲、美國。2000年,巴共接待外國遊客538萬人次。據巴西全國旅行社協會統計,目前巴西擁有18000家飯店,提供30多萬個房間,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440萬人。全國主要旅遊點:裏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城、伊瓜蘇瀑布和伊泰普水電站、瑪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和大沼澤地等。
【交通運輸】 公路運輸佔全國客運總量的96%和貨運總量的62.6%,鐵路和水路貨運量分別佔貨運總量的20%和13%(2000年)。
鐵路:總長28056公里(2001年)。35%以上的路段使用已超過60年。1999年貨運量約為2.718億噸。
公路:總長170萬公里,其中柏油路面佔9.5%。各種車輛3190萬輛(1999年),其中51.8%以上産于1990年之前。
水運:全國有44個港口,各類貨船126艘,2000年,內河航運年貨運量2200萬噸,海運量2.42億噸。主要港口有:桑多斯、維多利亞、裏約熱內盧、帕拉那瓜和聖•路易斯等。
空運:2000年客運量為4170萬人次。全國有八家航空公司,均為私營,其中裏約格朗德(VARIG)、聖保羅(VASP)和泛巴(TRANSBRASIL)三家主要公司經營國際和絕大部分國內航線。2001年10月,正式登記的飛行器有10506架,其中各種型號的波音客機100多架。全國通航城市有150個,與世界主要地區均有直通航線。據官方統計,全國共有機場2014個,其中私人機場1299個,公用機場715個。主要國際機場為:聖保羅、裏約熱內盧、巴西利亞、累西腓、瑪瑙斯。
【財政金融】近幾年巴財政收支一直出現赤字。1996年公共赤字292.3億美元,1997年為494.11億美元,1998年為575億美元,1999年為520億美元。2000年經常項目赤字為246.08億美元,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4.2%。
2000年巴公共部門債務總額為5631.6億雷亞爾,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9.5%。截至2000年12月,外匯儲備為329.9億美元,外債為2450億美元。2001年巴西聯邦財政總收入2059.3億雷亞爾,初級財政盈餘436.55億雷亞爾,償還債務及利息864.45億雷亞爾,賬面財政赤字427.89億雷亞爾,年底公共部門債務總額6609億雷亞爾,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3.3%。年終外匯儲備為358.66億美元,外債為2164.51億美元。
巴西銀行:成立於1808年,是巴西最大的國家銀行,在32個國家設有代表處。1984年3月在北京開設辦事處。截止1999年6月,總資産額為1384億雷亞爾,約合782億美元。
【對外貿易】 近年來,巴西政府對外貿政策作了重大調整。摒棄以高額關稅限制進口的保護主義,對出口進行獎勵和補貼,鼓勵提高産品質量和加強出口競爭機制,宣佈開放市場,減免5000種商品進口關稅。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9 2000 2001
進口額 492.09557.77555.81
出口額 480.11550.86582.23
差額 -11.98-6.91 26.42
主要進口機械製品、石油、精密儀器、紡織品、藥品、化肥等。出口汽車、飛機、鋼鐵、鐵礦砂、紙張及紙漿製品、皮鞋、肉類、木材、紡織品等。主要貿易夥伴為歐盟、美國、南方共同市場、除南共市以外的拉美一體化協會(ALADI)國家、日本及東南亞國家。2001年巴與各主要貿易夥伴貿易額(單位:億美元):
進口 出口
美國 128.9 141.9
阿根廷62.1 50.0
德國 48.1 25.0
日本 30.6 19.9
意大利21.9 18.1
中國 13.3 19.0
英國 12.3 17.0
(資料來源:巴西央行、巴西地理統計局)
【外國資本】外國在巴主要投資部門為汽車、能源、通信、冶金、化工、交通運輸和機械等。2001年巴吸收外國直接投資226.4億美元,主要投資國是西班牙、美國、葡萄牙和法國等。各國在巴投資的情況(單位:億美元):
國名 1998 1999 2000
美 國 46.924780.8761 53.9871
德 國 4.1279 4.8083 3.7456
日 本 2.7777 2.7427 3.8474
英 國 1.2790 12.6883 3.9374
意大利 6.4660 4.0851 4.8802
法國 18.053919.8213 19.0971
荷蘭 33.649920.4247 22.2804
西班牙 51.202357.0220 95.9286
葡萄牙 17.551224.0940 25.1480
(資料來源:巴西中央銀行,巴西地理統計局)
2000年,巴西各部門中外資所佔比例分別為:服務業73.2%,工業23.8%,農牧、礦産3%。
【著名公司】(1)巴西石油公司 1953年10月成立。1997年8月,政府頒布法令,允許私人參與巴石油公司的一切活動,打破國家對石油領域壟斷。1999年境外收入4億美元。2000年1-9月營業額為191.16億美元。目前石油日産量為130萬桶。業務範圍:石油、化工。已在安哥拉、阿根廷、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古巴、厄瓜多爾、美國、英國等國開拓業務。總部設在裏約熱內盧。
(2)拉丁汽車公司 1987年由福特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公司合併而成。業務範圍:汽車生産。總部在聖保羅。
(3)淡水河谷公司 1942年成立。1994年營業額為97.06億美元。1995年資産為130億美元,獲純利3.29億美元。1997年5月,拍賣給私人經營。1999年營利約13億美元。主要經營礦業。
通訊處:Av.Graça Aranha 26, 20005-900,Rio de Janeiro,RJ Brasil
【人民生活】 巴實行社會養老保險的福利政策。2000年人均國民收入3430美元,最低工資為151雷亞爾。全國貧富懸殊很大,佔人口10%的最富裕階層擁有46.7%的社會財富,而佔人口10%的最貧困階層僅擁有1%的財富。2000年,全國貧困人口為6400萬,佔總人口的37.7%;赤貧人口為1524萬,佔總人口的9%。全國有36.1%的居民住房缺乏基本衛生設施。據2001年統計,全國共有統籌醫院6500所,衛生站約58224個,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2.8張,每萬人擁有醫生11.53名。87%的家庭擁有電視。平均每千人有195輛汽車,255部電話。1980~2000年,巴發現艾滋病患者累計203353人。
【軍 事】巴軍隊分為陸、海、空三個兵種,分別建立於1648年8月25日、1823年12月11日和1940年10月23日。總統為三軍最高統帥,武裝部隊高級司令、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府機關安全辦公室主任協助總統制定有關軍事政策和處理軍務。1999年8月,巴政府將原海、陸、空三部合併,成立國防部。巴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一年。
1999年三軍總兵力30.3萬人,其中陸軍19.3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6萬人。2000年國防預算30億雷亞爾,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0.28%。2001年,三軍總兵力32.3萬人,其中陸軍19.7萬人,海軍6.1萬人,空軍6.5萬人。2000年,國防預算30億雷亞爾,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0.28%。
文化教育
【教育】 巴西教育分兩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又分三級:兒童教育、初級教育、中等教育。初級教育相當於我國的小學和初中,中等教育相當於我國的高中。高等教育指各類大學,學制一般為四年。教育經費佔國家財政預算的4.85%。全國有初級教育機構183448所(1999年),在校學生約3537萬人(2001年);中等教育機構15213所(1999年),在校學生約841.7萬人(2001年);高等院校及教育機構1097所,在校學生237.8萬人(1999年)。全國35.5%的教育機構集中在聖保羅州,63%的高等院校集中在東南部。著名高等學府有聖保羅大學、裏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聖保羅天主教大學、巴西利亞大學等。2001年,7-14歲兒童入學率為97%。1999年文盲人數佔全國人口的13.8%。
【新聞出版】 2000年,全國日報有500種,雜誌1485種,發行量在15萬份以上的主要報刊有:《聖保羅頁報》、《聖保羅州報》、《環球報》、《人民郵報》、《零點》等。主要雜誌有:《請看》、《這就是》、《時代》等,均為週刊。
據2001年統計,全國有廣播電臺2965家,其中調頻臺1418家。大多為私人所有,巴西廣播公司為官方電臺。大型電視臺有七家,“環球臺”為全國最大私營電視臺,全國覆蓋面達99.77%,節目播放時間從早6時至次日晨3-4時。其他較大的私營電視臺有“巴西電視網”和“班特蘭德斯”等。政府管理的有兩家,即國家電視臺和教育電視臺。上述電臺和電視臺均使用葡萄牙語。
【對外關係】 巴西政府奉行獨立自主、不干涉內政、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和友好共處的對外政策。認為外交應為鞏固巴民主制度和實現經濟發展服務。反對單極世界和霸權主義,主張世界向多極化和民主化發展。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支持對聯合國進行改革,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重視國際合作,承諾並積極倡導世界和平與安全、核不擴散和裁減軍備。在人權問題上,認為尊重人權首先是尊重維護和改善生活的權利,反對利用人權干涉別國內政。在對外經濟關係方面,奉行多元化和維護自由貿易的原則,積極推進拉美一體化進程。
巴西是裏約集團創始國,南方共同市場、七十七國集團、十五國集團成員國和不結盟運動觀察員。迄今已向莫桑比克、安哥拉、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派駐聯合國維和部隊。現與158個國家建有外交關係。
【同我國的關係】 1974年8月15日建交以來,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和軍事等領域的合作關係發展順利,雙方高層互訪頻繁。1999年10月14日,中巴聯合研製的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發射成功。巴西來訪的主要有:總統菲格雷多(1984年5月)、眾議長烏利塞斯(1985年12月)、總統薩爾內(1988年7月)、國會主席兼參議長盧塞納(1989年1月)、總統卡多佐(1995年12月)、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雷澤克(1996年4月)、陸軍參謀長德利奧(1996年5月)、武裝部隊參謀長萊昂內爾(1996年6月)、審計法院院長桑托斯(1998年3月)、外長蘭普雷亞(1998年11月,1997年6月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交接儀式)、陸軍司令克萊烏貝爾(1999年7月)、聯邦總檢察長布林德羅(1999年8月)、副總統馬西埃爾(1999年12月)等。中國出訪巴西的主要有:楊尚昆主席(1990年5月)、李鵬總理(1992年6月和1996年11月)、錢其琛國務委員兼外長(1993年3月)、朱鎔基副總理(1993年5月)、江澤民主席(1993年11月、2001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1994年4月)、喬石委員長(1994年11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6月)、國務委員羅幹(1996年4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1997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1997年5月)、國務委員陳俊生(1998年1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1998年5月)、外交部長唐家璇(2000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2000年12月)等。
2000年9月1日,在出席聯合國各國議長大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在聯合國總部會見了巴眾議長特梅爾。1月20日,中巴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協定。10月16日,中巴經貿混委會第九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2001年4月11至12日,江澤民主席第二次訪問巴西。11月14日,李鵬委員長訪問拉美途經裏約。11月12日,兩國外交部間第十次政治磋商和兩國第四次文化混委會在北京舉行。
2001年,中國訪問巴西的團組主要有: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文學(2月);福建省副省長汪毅夫、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元元、國家經貿委副主任蔣黔貴(3月);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國家計委副主任汪洋(4月);湖南省副省長龐道沐、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湖北省委書記蔣祝平、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緒武、江蘇省省長季允石、武警參謀長陳傳闊、全國人大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蔣心雄(5月);甘肅省副省長崔正華、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山東省委副書記孫淑義、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主任劉明祖、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陳進玉(6月);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張好生、中紀委常務副書記曹慶澤、河北省人大副主任龔煥文、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寧(7月);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呂祖善(8月);北京市副市長翟鴻祥(9月);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10月);吉林省副省長劉淑瑩、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訓(11月);重慶市委副書記劉志忠、國務院體改辦副主任邵秉仁(12月)。
2001年巴西訪華的團組主要有:皮奧伊州副州長奧斯馬爾•德阿爾梅達(3月);國防部長羅納爾多•金唐(4月);勞工黨名譽主席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5月);米納斯吉拉斯州副州長牛頓•卡多佐(6月);聯邦眾議員伊納西奧•阿魯達(7月);帕拉州議長馬蒂尼奧•卡爾莫納(10月);外交部政治事務副秘書長貝爾納多•佩裏卡斯(11月);南大河州州長奧裏維奧•杜特拉、科技部常務副部長卡洛斯•巴切戈(12月);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1年,中巴貿易36.98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3.51億美元,進口23.47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30%,10.4%和44.8%。
中國駐巴西大使:蔣元德
館址:SES-Av. das Nações,Lote 51,CEP:70443-900, Bras岥lia DF,Brasil.
電話:0055-61-3464436;電傳:(61)-1300ERPC BR. 傳真:0055-61-3463299;領事部電話:0055-61-3464426,商務處電話:0055-61-2481446。
中國在聖保羅和裏約熱內盧分別設有總領館。
中國銀行于1998年3月31日在聖保羅設立代表處。
巴西駐華大使:阿豐索•塞爾索•德•歐羅•普雷托(Affonso Celso de Ouro-Preto)。
館址:北京光華路27號。電話:65322881;簽證處電話:65322993。
巴西駐上海總領館于1994年6月1日開館,1999年8月18日,巴西將該總領館降為領事館。
巴西在台灣設有貿易辦公室。臺在巴西利亞和聖保羅設有“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巴是臺在拉美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00年4月,巴臺就台灣加入世貿組織簽署雙邊市場準入協議。2001年巴臺貿易額為10.14億美元,比2000年減少了23.7%,其中巴方出口4.44億美元,進口5.7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了19.7%和26.5%。臺主要向巴出口電子産品、家用電器和玩具等,進口鐵礦砂、生鐵、鋼材、化工原料、大豆和鋁錠等。
【同美國的關係】 巴西獨立後,美國是第一個承認巴西的國家。巴同美保持著傳統、密切的關係,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同美建立平等的“負責任的夥伴”關係。美是巴主要貿易夥伴和最大債權國。2001年巴美貿易額為270.8億美元,佔巴外貿總額的23.8%。2000年美在巴投資53.99億美元。雙方對民主、人權、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的看法相近,對話和合作日益增多,並已先後建立了兩國外長和國防部長間的定期磋商制度。但雙方在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京都議定書》等問題上存在分歧。1995年4月,卡多佐總統正式訪美,這是其上臺後出訪的第一個拉美之外的國家。1997年10月,克林頓總統對巴進行回訪。1999年5月卡多佐總統第二次訪美。2001年,巴外長拉費爾、總統卡多佐先後訪問美國,11月聯大會議期間,卡多佐總統與布什總統會見。巴美還簽署了司法協助協議。2002年12月,盧拉當選總統後應布什總統邀請訪美。
【同歐盟國家的關係】巴西與歐盟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密切。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是巴最大的貿易夥伴(2000年貿易額佔巴外貿總額的26%)和外國對巴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截至1999年累計500億美元)。巴主張積極發展同歐盟國家的關係,認為歐盟是巴外交重心之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1999年6月首屆歐盟-拉美加勒比首腦會議在裏約召開,確立了兩地區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夥伴關係,並正式啟動了歐盟與南共市和智利的自由貿易談判。但巴西及南共市與歐盟在農産品貿易等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2001年,卡多佐總統先後訪問了西班牙、法國並赴英國會晤布萊爾首相(10月)。法國總理若斯潘(4月)、歐盟貿易委員拉米(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8月)、葡萄牙總理古特雷斯(9月)先後訪巴。
【同拉美國家的關係】巴奉行睦鄰友好政策,把發展與拉美國家的關係、推動本地區政治團結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作為其外交工作的重點。主張拉美各國之間加強磋商和協調,通過地區一體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巴在南方共同市場、裏約集團、美洲國家組織和拉美一體化協會等拉美地區組織內表現活躍,近年來在調解秘、厄邊境衝突,維護地區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年1月1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南共市四國建立關稅同盟。2000年與南共市各國貿易額為155.29億美元,佔巴對外貿易總額的14.0%,僅次於歐盟和美國。卡多佐總統倡議的首屆南美國家首腦會議于2000年8月31日-9月1日在巴西利亞召開,會議期間,巴正式提出在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基礎上,于2002年建立“南美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巴努力改善同古巴的關係,支持古巴舉辦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反對美國對古巴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封鎖。1999年11月卡多佐總統對古巴的訪問是近40年來巴西總統首次訪古。近年巴同拉美國家高層互訪頻繁。2000年,烏拉圭當選總統巴特列、總統桑吉內蒂、巴拉圭總統馬奇(2月)、玻利維亞總統班塞爾(3月)、智利總統拉戈斯(7月)和墨西哥當選總統福克斯(8月)先後訪巴。卡多佐總統先後出席了烏拉圭和智利總統就職儀式(3月),出訪哥斯達黎加和委內瑞拉(4月),並參加巴西-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4月)、第14次裏約集團首腦會議和南共市第18次首腦會議(6月)。2001年,巴同拉美國家高層互訪頻繁。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4月)、智利總統拉戈斯(6月)、巴拿馬總統莫斯科索(8月)、玻利維亞總統基羅加(12月)先後訪巴,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特羅在往返南非出席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途中,兩次在巴作技術停留(8月)。卡多佐總統先後出訪玻利維亞(6月),出席秘魯總統托萊多就職儀式(7月),參加在智利舉行的裏約集團第十五次首腦會議(8月),並訪問厄瓜多爾(10月)。
【同亞洲國家的關係】巴西認為東亞和東南亞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日益重視發展同亞洲國家,尤其是與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東盟國家的政治和經貿關係,並希望進一步密切同亞洲的地區性組織之間的聯絡。積極推動召開“東亞-拉美合作論壇”,並於1999年8月派團出席論壇首屆高官會議。1994年3月,巴與柬埔寨實現關係正常化。1995年12月,卡多佐總統訪問了中國和馬來西亞,1996年1月訪問了印度。2000年9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和印尼總統瓦希德分別訪巴。2001年1月,卡多佐總統訪問韓國、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3月,巴與朝鮮建交。
【同日本的關係】 日本是巴西發展與亞太地區國家關係的重點,也是巴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00年兩國貿易額達54.31億美元。截止1999年底,日本在巴直接投資額為36億美元,佔巴外資總額的3.3%。巴、日兩國簽有移民協議,旅巴日僑和日裔約400萬。90年代後期,兩國貿易額下降,日本對巴投資和參與巴私有化的活動減少。巴希望在目前巴、日兩國經濟開始恢復的情況下,雙方經貿合作能進一步加強。1996年8月日本首相橋本訪巴。
【同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關係】 巴重視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和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巴俄之間建有副總統-總理級磋商機制。2000年6月,巴副總統馬西埃爾訪俄,正式啟動了兩國副總統-總理級高級合作委員會,確立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兩國關係框架,雙邊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巴與獨聯體各國都建立了外交關係,主動發展雙邊經貿和科技合作。巴希望加強同東歐國家的傳統關係,擴大政治對話和雙邊合作。1994年10月卡多佐以當選總統身份對俄羅斯、匈牙利和捷克進行了訪問。2000年3月和7月,波蘭首相布澤克和羅馬尼亞總統康斯坦丁內斯庫先後訪巴。2001年12月,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訪巴。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巴與非洲有種族和文化淵源,與非洲葡語國家關係特殊,強調重視發展與非洲,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的關係。倡議成立葡語國家共同體。1986年巴西首先在聯合國倡議成立“南大西洋和平合作區”,以加強同非洲大陸的經貿、技術合作與交流。巴曾于1995年派1100名士兵參加聯合國在安哥拉的維和行動,1998年參加了聯合國對安盟實行的制裁。支持莫桑比克和平進程,並派兵參加聯合國在莫的維和行動。2000年7月,卡多佐總統訪問莫桑比克,並出席了在莫舉行的第三次葡語國家首腦會議。12月南非總統姆貝基訪巴。2001年6月,莫桑比克總統希薩諾訪巴。
【同中東國家的關係】 重視同中東國家的對話和貿易交流,希望通過在巴西的黎巴嫩、敘利亞和猶太人移民,加強同中東國家的聯絡。譴責中東地區各種暴力和恐怖行為,支持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和談進程。主張在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框架內增加同伊拉克的貿易交流。2000年5月巴派出了自海灣戰爭結束以來的第一個政府代表團訪問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王儲阿布杜爾于9月訪巴。
來源:外交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