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中原文化北京行 > 新聞動態 > 正文

誰在暗中“掌控”北京人米袋子菜籃子水罐子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8日 16:53

  〔千龍網記者宋曉俐10月17日報道〕10月14日上午,聲勢浩大的“情係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之後四天裏,河南人使出渾身解數,將其最燦爛、最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呈現給了首都人民,在一片熱情的掌聲和喝彩聲中,活動圓滿結束。

  據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孔玉芳介紹,

  這次活動是河南省首次在首都北京舉辦的大型文化交流和集中宣傳,目的就是學習借鑒北京的先進經驗發展河南。

  事實上,當河南人民在虛心學習北京先進經驗時,北京早已經與河南休戚相關了。全國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龍雲集團的萬畝蔬菜園,連續數年讓北京百姓總能在第一時間吃到最新鮮最放心的蔬菜;具有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河南糧食生産基地,無論是初加工還是深加工産品都成了北京百姓信得過的品牌;南陽丹江水輾轉萬里蜿蜒進京,唱響了南水北調主旋律,極大地解決了首都百姓的吃水問題……

  中原河南有北京人最沉的“米袋子”

  一直以來,河南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常年向首都北京市場提供大量的糧食、蔬菜、禽蛋肉及其它食品。據不完全統計,北京糧食市場上的供應産品有40%來自河南。各類糧食、初加工食品、深加工食品,以及各類全國知名品牌的食品在不經意間走進了北京百姓的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2002年,由於河南小麥全國聞名,北京市政府再次決定向河南調集小麥。接到調令後,河南省糧食儲備庫即向鄭州鐵路東站申請車皮計劃,而由於當時突擊搶運電煤,鄭州鐵路部門的運能已經非常緊張,但考慮到這批供京小麥的重要性,鄭州鐵路部門在裝車計劃受限、車皮緊張的情況下,立即啟動重點貨物運輸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分三批把1500噸小麥裝完運走。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當1500噸糧食浩浩蕩蕩地開進北京時,河南的農民們笑了,北京的百姓也笑了。

  2003年的春天,對於北京和全國人民來説是個難以忘懷的春天。“非典”肆虐,北京市部分地區出現集中搶購糧食製成品現象。五月上旬,近千噸優質小麥從河南省國家糧食儲備庫裝車發往北京,支援首都人民抗擊“非典”,北京市的領導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些糧食對於北京人民的意義,絕非僅僅可以解決吃飯需求,更多的是安了百姓的心……”

  此外,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各類名牌食品也已經為北京廣大老百姓所接受。三全、思念、天方、金苑等一大批名牌産品在全國叫響,據統計,三全、思念、胖哥等河南品牌在全國速凍面米食品市場的佔有率在40%以上;而其它食品如雙匯的肉類産品也已經將北京大部分地區覆蓋。

  在“情係北京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的活動現場,北京老百姓看著河南農業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發展,看著河南與北京的距離越來越近,禁不住發出這樣的大感嘆:中原已經成為北京人最沉的“米袋子”。

  龍雲集團成為北京在中原最大“菜籃子”

  河南省有一個叫龍堂村的地方,位於臨潁縣城西北3公里處的潁河西畔。它在全國聞名的原因,除了這條流淌了幾千年的潁河之外,全國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就在這裡。北京人餐桌上近三成的蔬菜就是從這裡培育出來的。

  所謂患難見真情,龍雲集團與北京人深厚的感情便是在患難中體現出來的。2003年的春天,北京被“非典”包圍,為了讓首都人民在第一時間裏吃上放心菜,5月19日早上,滿載著河南人民深情厚意的60噸龍雲新鮮無公害運抵京城。這是河南漯河市繼雙匯集團肉食品、南街村糧食産品支援北京之後第一批無公害蔬菜進京。

  2003年5月18日下午5點48分,伴隨著掌聲和鞭炮聲,三輛挂著“援助首都人民抗擊非典”、“支援北京抗擊非典”、“龍雲無公害蔬菜供應北京”條幅的冷藏保鮮車載著大蒜、辣椒、白蘿蔔、茄子等蔬菜,緩緩駛出龍雲集團,奔赴祖國的首都北京。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的關鍵時期,龍雲集團組織無公害蔬菜供應北京市場,以實際行動支援了北京奪取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

  丹江水庫將成為北京人最大的“水罐子”

  “當河南人民聽到首都北京水源告急的消息後,心急如焚!已經開工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為首都北京解決困擾已久的生産、生活用水問題,為北京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情係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的活動啟動儀式中,河南省副書記王全書説,“巨大的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就是河南境內的丹江水庫,丹江水將歷時兩年時間,蜿蜒數千里到達北京,從根本上解決首都北京人民吃水問題。”

  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是位於河南南陽著名的丹江,1246公里的南水北調幹渠將成為一條連接首都和河南人民的“連心渠”。這一工程的背後有著許許多多感人甚深的故事。為了順利引水,丹江口水庫附近的居民以及他們賴以生存的耕地將被丹江水全部淹沒。涉及14萬河南百姓、13萬畝耕地,實物損失將達到40多億元。然而,為了這一工程能夠順利實施,為了首都百姓能夠儘快喝上清澈的丹江水,河南人無怨無悔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80歲的劉漢銀老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丹江邊,南水北調的二期工程開工後,第一批要拆遷的房屋中就有劉老漢的五間大瓦房,五間大瓦房凝結了劉漢銀老漢一生的心血,三年前看著五間大瓦房平地而起,劉老漢老淚縱橫。聽到房子拆遷的消息時,劉老漢一宿沒有合眼,村支書耐心的告訴劉老漢,拆房子引丹江水進北京是為了北京的老百姓能夠吃上水,舍了咱們的小家,是為了顧全大家。聽完了村支書的話,劉老漢第一個在村裏的拆遷協議上按了手印。拆房那天,劉老漢始終沒有勇氣看著轟鳴的機器將自己幾乎是一生的積蓄剷平,只是遠遠地坐在丹江邊上流了一天的眼淚……

  像劉漢銀老漢一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為了丹江水順利流進北京,為了首都人民能夠儘早的吃上丹江水,為了河南與北京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丹江河畔的河南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

  今年4月,“第三屆網上看河南”采風活動舉行,京津兩地的媒體記者們感受著這些故事,把他們評價為:“這是一種至高無尚的群體奉獻精神。”可以説,水是紐帶,將首都人民和河南人民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河南人成北京勞務市場重要的生力軍

  作為“情係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京豫籍優秀務工創業人員”表彰大會于10月17日在北京河南大廈舉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務工創業的河南人已經達到了50萬。他們身在北京,心繫河南,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為北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首都人民的好評。他們把北京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用他們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建設北京。

  這次活動評選出了30名“在京豫籍優秀務工、創業人員”。這30人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他們中有恪盡職守、保一方平安的保安;有不怕苦、不怕累、辛苦一人、造福大家的保潔員;有戰鬥在建築工地、工廠車間、飯店賓館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有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在科研領域富有建樹的科技尖兵;有勤於思考、精打細算、嚴格管理的中層經管人員;還有艱苦奮鬥、勤儉創業、事業有成的企業家。

  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奮力拼搏、樂於奉獻,為首都北京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是50多萬豫籍在京務工、創業人員的優秀代表,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展示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河南人漸漸地成為北京人才市場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去年,北京市委宣傳部評出了外地進京務工創業人員中的“文明百星”。這百星中有19人來自河南,之後舉行的“百星慈母遊北京”活動中,19位河南“明星”的母親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長城、故宮,享受了兒女為自己帶來的這份榮譽,老母親們個個老淚縱橫,“兒女們在北京好好工作,沒給父母丟臉,沒給家鄉抹黑。我們放心了……”

  近年來,河南省設立了33個縣級勞務基地,建成48個省級勞務基地,每年培訓約400萬人,今年更是增加財政撥款2000萬元,對自願參加培訓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培訓內容涉及基本常識、實用技術、法律知識、道德品質。經過幾年的時間,目前北京勞動力市場上河南人的地位越來越高,口碑越來越好,漸漸地,河南人已經形成北京人才市場上最大最強的一支隊伍。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