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長篇小説連載《虛鎮》 > 首頁  > 正文

  

  彩票的事同樣也沒有影響何大明向鎮裏提出有關開發彎水鎮旅遊事業的建議,他和鄭忠民魏仲源聯合搞了一份很正規的請示報告,並由何大明親自交給了有關領導。由於這是一項關係到彎水鎮前途的事情,而且報告寫得又特別順眼,鎮委鎮政府及另外幾個部門還是作了慎重的考慮和仔細地開會討論,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八十的人贊成開發,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棄權,於是議案被通過了。又備了一份請示報告呈給上級有關部門批示,並請求在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結果開發旅遊的事就被批准了,而資金卻不能夠支持得了,只讓自籌資金或進行募捐等辦法自行解決,必要的時候上級有可能幫助一部分,雖然如此,還是很讓人高興的,畢竟批下來了。這段日子裏,尤其是何大明魏仲源和鄭忠民最高興。魏仲源也趁著高興寫了一篇記述彎水的散文似的東西,拿了給鄭忠民看,鄭忠民又著實修改了一番,去了幾個多餘的段落,改了幾個病句,錯別字倒是很少,可語言上確實也需要再加一番修飾。終於弄得像一篇散文的樣子了。便交給魏仲源作第二次修改,然後再用方格稿紙謄清。魏仲源又熬了幾夜,總算弄好了。鄭忠民又給換了個題目,把《彎水風情》改作《彎水雜記》。何大明找來了很多報紙的地址,讓鄭忠民選了投去,鄭忠民便與他們商量,何大明説投給《安徽日報》或《安徽青年報》。鄭忠民説這文章篇幅太長,三四千字,即使編輯看中了也不一定給發;又要投給《清明》,又怕人家看不中給扔了,但安徽的文學刊物本來就少,還有一個《詩歌報》是專發詩的,不太可能發散文;往外省的刊物投,又恐別人誤作廣告之嫌,發的可能性更小。思來想去,終於選了一家內部刊物投了去。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就有了回信,説文章寫得不錯,已擬採用,但本刊屬於自費辦刊,需要作者訂購一百份本刊方可優先登載,每本成本價一元一角。共需一百一十元。除稿費三十元之後,只須再寄八十元即可,謝謝對本刊的支持,希望繼續合作云云。

  信是直接寄給何大明處轉交的,何大明先拆開看了,然後又拿了給鄭忠民看。鄭忠民皺了皺眉頭説:“那個小魏也不像個有錢的,這事怎麼對他説呢。”

  何大明説:“乾脆,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這件事不要讓他知道,咱給他墊上得了。”

  鄭忠民説:“也只好這樣了。”

  正巧多貴剛賣了一批石貨,湊足了八十塊錢,來還他的電視機賬。何大明説:“這可真是巧,看來這八十塊錢是咱們專門為他準備的。”

  多貴問什麼事,何大明對他説了,多貴説:“鎮裏有你們這樣的人,真是咱老百姓的福分。”

  何大明説:“你這話有問題,我在鎮裏是表現最差的一個。”又叮囑多貴不準把這事對魏仲源提起一個字。多貴答應了。

  當天下午,何大明就把那八十塊錢從郵電所寄了出去。因為這篇文章的發表與否直接關係到其他人對於發展旅遊業和保護古跡的看法問題,別説八十塊錢,就是再加上八十塊錢何大明也要幹。

  又過了一個月之後。那一百本刊物果然載著魏仲源的《彎水雜記》送到了何大明那裏,何大明又推了自行車將它們轉到鄭忠民那裏,幾個人把著那些印得花花綠綠的雜誌翻個沒夠,讀個沒完。鋼筆字變成鉛字以後不知道怎麼就那麼耐讀了,原先看著一團糟的《彎水雜記》一上了刊物就好像變成了某個大手筆的作品了,怪不得領導的講話要上報紙,人物事跡要上報紙,徵婚廣告要上報紙,就連騙人的致富培訓也要上報紙招生,總之方方正正的鉛字和方方正正的版面總是給人一種可信的感覺。其《彎水雜記》全文如下: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小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