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漢語,50年後誰領風騷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7日 14:37
世界新聞報記者 康忻冬
翻看當今全球各類雜誌,中國已經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最近,人們又在談論英語和漢語50年後誰領風騷的問題了。英語不僅是英、美等國國民的母語,也是世界通用語,從聯合國到國際會議再到跨國公司業務都離不開它,不少國家近年來連連掀起學英語的熱潮。不過,英國語言學家戴維 格拉德卻認為,到2050年,全球將形成多種語言鼎立的局面。屆時,英語將失去最高統治地位,而漢語將成為新的必學語言。
格拉德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撰文説,“英語是世界語言的觀點已經過時了”。“在可預見的將來,英語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但是英語不會再被多數人所欣賞,同時也會引發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只説英語的人——如美國人或英國人——都會感到在政治活動和商務活動中難度增加,並會對周圍的社會和文化現象感到不解。”
目前,一個人能講多種語言的情況已經十分普遍,在美國尤其如此。美國統計局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就顯示,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在家裏不説英語,而説西班牙語和漢語,並且這一比例正呈快速增長的趨勢。格拉德預測,50年後,全世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其比例將從上世紀的9%下降至5%。1995年,全球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口數量最大,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數量在全球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居第二位;但是到2050年,世界上説漢語的人口仍然最多,但是在15歲至24歲的人中中,以印地-烏爾都語和阿拉伯語為母語的人數,將超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排到第二位;在這一年齡段的人中,講西班牙語的人數將位列第三。
格拉德還分析道,雖然現在世界上能説英語的人正在持續增加,但是,很多學英語的人,其母語是漢語,所以世界上真正講英語的人並不一定會增加。在亞洲一些國家,能講英語已經不是一些西方公司雇用員工的必要條件。在未來10年裏,漢語將成為一種新的、人們不得不學的語言。
格拉德並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巧的是,在本期的《科學》雜誌中,美國西雅圖的地理學家斯科特 蒙哥馬利也發表了一篇文章,其觀點就與格拉德截然不同。他在文章中説,英語在科學領域已經成為主導性語言,科學雜誌中有80%至90%的文章是用英文寫成的。而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這一比例還只有60%。蒙哥馬利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説,很多國家都清楚地認識到了英語的統治地位,但也有抵制這一狀況的例子。例如,在因特網創辦初期,註冊的英語網站佔統治地位。但是最近幾年來,非英語網站日漸多了起來。儘管如此,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勢頭仍然很強,教授英語已經成為容易賺錢的行業。
美國耶魯大學的語言學家史蒂芬 安德森的觀點也許更加平衡一點。他認為,人能講多種語言是一種自然狀態。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人們都能講多種語言,“英語不能、不必要也不會代替其它語言”。他補充説,雖然學習英語很重要,但政治家和教育家們必須認識到:學習英語並不意味著放棄母語。確實,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學習不同的語言是各地區人們加強溝通、增進理解的有益手段。但語言是民族和文化的載體和象徵,它們之間並無高輕貴賤之別,人們又何必一定要將不同語言分出個高低來?為此而喋喋不休就更沒有必要了。
>>>>>>進入文化論壇,發表您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