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中華百年建築經典首頁 > 正文

  

建築古跡:我們該如何對待你

  【changzhou01】能談談古建築保護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前景嗎?

《中華百年建築經典》藝術策劃 劉宇平

  【劉宇平】中國從建國以來對古典建築的保護態度經歷了幾個過程,總的説來,一句老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城市建設這個問題上彎路總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經記得聽過著名的美學教育家王朝文先生的學術講座,他説過,中國的問題是一個審美問題,而審美的問題是一個領導問題。我的理解我們的城市建設對古典建築的態度直接反映了我們這個城市的父母官對歷史、對人文的審美態度。值得慶倖的是如今我們的城市領導者們已經對城市的歷史文脈的載體——該城市的古典建築給予了各種不同程度的關注並採取了許多具體的保護措施。比如北京對古建築的定期修建和保護和城市規劃對於古建的關注,山西的喬家大院、江蘇的周莊、同裏,安徽的西遞、宏村等古建築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對於近代的建築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文物部門、房産部門、規劃部門共同組成的維護和修建的專業機構,大約是叫上海建築裝飾集團下屬的上海近代建築裝飾工程公司。對上海幾百幢近代文物建築進行修舊如舊,再現了當年建築的風貌,為整個上海城市的文脈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史料資源。這是在我們城市建設當中永遠值得提倡的。

  【目光所及】請問王平秘書長:建築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破舊立新的情況,在建築哲學中,破與立,新與舊如何權衡把握,對建築業和社會的作用與影響是什麼

  【王平】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説明了這位網友非常關注新與舊,破與立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所謂“破”就是消除歷史遺留的不合理的部分,所謂“立”就是發展今天直到未來合理的東西。那麼在建築這一行,破與立就更突出。如果我們的古人或者今天我們很有遠見,建設起來的東西被“破”就會很少,再“立”就是新的建築,如果舊的東西被“破”掉,説明過去的目光有所短淺,眼前的利益高於長遠的利益。例如故宮博物館1406年建設,1420年建成,至今600多年了,為什麼不能把它破掉呢?是因為它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有豐富的政治建築的色彩。又如中國建國初期的十大建築華僑大廈,不到50年就破掉了,重建,都説明了這一點。所以人們常説,人類可以建造偉大的建築,但是偉大的建築更能造就人。這樣有長遠觀點,長期利益的建築是任何一個年代都不可能把它破掉的。那麼我們“立”什麼?我們在“立”今天我們認識到的更偉大的東西,留給後人。我們“立”什麼?我們在吸取過去不合理的教訓,把它破掉,立出更合理的,再留給後人。

  【目光所及】感謝王老師的回答,説起這個我又想起前兩天的一個報告,關於敦煌修復,網友們叫做給敦煌治癌,可這個治是不是一定程度上的破呢?或者還是用立更恰當?您如何看待這個事件

  【王平】這個問題回答您不一定滿意,因為對敦煌古跡的修復的內涵不甚了解,但是可以説如果我們在修復的時候技術不到位,對古人建造的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好,與其恢復就等於破壞。所以我相信國家的有關部門在恢復敦煌的修復過程中,會非常謹慎的。不知道是今天的人不聰明,還是古人太偉大,目前有很多東西很難複製,也很難復原,真是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目光所及】滿意,滿意:)

  【目光所及】請問建設性破壞與破壞性建設對於當今社會與建築業的影響,哪個更深遠一些?如何對待,用什麼替代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破壞與建設.

  【貓咪mm】這個問題好哦,請問王平如何看待。畢竟現在的城市建設都存在這樣的弊端吧?

  【王平】這個問題提得很專業,我不知道這樣回答您是否滿意。建設性破壞屬於自己認識不到,但又必須建設的一種破壞性行為。破壞性建設屬於知道在破壞,而有意識的一種破壞性建設行為。前者是無知性的破壞,後者是有意識的破壞。從深遠的程度看,兩個是同等的。無知的破壞很可能造成永久的影響,有意識的破壞同樣會造成永久性的影響。在未來的社會建設中,如何避免這兩者現象,最好的方法之一是不要用時間和速度追求建設的成果,而應該逐步的按照科學規律的一步一步的進行建設,將可以減少這樣的損失。在國際上,有一句話叫:養地性建設。就是一邊培養人文環境,一邊建設我們的家園。而不是三五年內使千畝萬畝的土地舊貌換新顏。使人們不認識它,不熟悉它,經過若干年才能夠了解它。當發現被破壞,又無法糾正它。

  【唐 人】兩個當中最可怕的是破壞性建設,因為破壞性建設更隱性,它帶來的後果,從經濟角度考慮,短時間內又不可能拆除,而建設性破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但是人們一方面保護我們的建築文化遺産,一方面卻不知不覺地用一些沒有建築文化的,也就是我們通俗地講用一些破壞性建設來掩蓋、淹沒了我們有限的建築空間,所以説,建設性破壞更可怕。用什麼替代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破壞與建設,一句話還是建設文化。

  【目光所及】現在很多的建築都引入國外的理念,這種現象會不會淡化中華民族的建築特色,是否是一種危機?兩者怎麼才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外國理念更有效地融合到我們的本地建築中來。

  【唐 人】建築在發展,全球在一體化,建築肯定也包含在內。但是民族的東西是經過幾千年的沉澱,是不會被幾年或者幾十年的建築所淹沒而徹底替代。

  【熱愛央視國際】我居住在古城西安,我們城市有這樣的一個要求,在鐘樓、明城墻周圍不許修建高於它們的建築。其實我到覺得,只要交相輝映就好。我想問問,如何將古建築與新建築相柔和,還能體現古城氣息呢?

  【唐 人】在古城保護當中歐洲應該比我們做的好,比如説,巴黎,就有新巴黎。德里與新德里的區分,北京在建國初期梁思成先生也曾經規劃在老城區外建設新城,將行政中心轉移到新城區當中。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