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南京 > 正文

翰墨丹青——書畫藝術篇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3日 13:43

  墨香悠遠回味長

  南京的書畫藝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名流輩出,名作如林。晉代書法藝術巨匠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人,為我國書法藝術創造了第一座巍峨的高峰;繪畫史上推崇的“畫家四祖”,建康獨佔其二,有顧愷之和張僧繇;南唐時期,金陵設有翰林圖畫院,羅集了一批有才華的畫家,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得到全面發展;清初南京又出現“金陵八家”,名重一時。當代著名的書畫家也頗不乏人,如徐悲鴻、傅抱石、錢松岩、劉海粟、李瑞清、胡小石、高二適、林散之等。

  “唐詩、晉字、漢文章”,世所稱道。魏晉南北朝時期,完成了書體由篆、隸向真、行、草的演變,並確立了書法在藝術領域的地位。東晉、南朝涌現出了眾多以畢生精力傾注于書法的藝術巨匠,從而為漢字書法藝術創造了第一座巍峨的高峰。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又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王羲之書法成就主要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以筆法為骨幹,以氣韻為靈魂。其所書《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精於各體書法,尤善行、草,後世並稱父子“二王”。其《中秋帖》和其父的《快雪時晴帖》,堂兄王珣的《伯遠帖》,都是出自建康烏衣子弟的名帖,清乾隆皇帝就把他珍藏這三種希世之珍的書齋命名為“三希堂”。

  在王羲之父子前後,南京還出現過一些書法家的有影響的作品。三國吳書法家皇象所寫的《天發神讖碑》,儘管原物不存,但其拓本仍流傳至今。晉代陸機的《平復帖》,是我國古代保留下來最早的一部法書真跡,而被視為“國寶”。帖上字體,是從漢隸轉為草書的“初草”,也就是章草的最早寫法。

  南唐後主李煜的書法作品富有強烈的藝術個,。比較注意字的骨力,崇尚瘦硬,獨創出“金錯刀”的筆法。所書之字,作顫筆楞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他善寫大字,不用筆,卷帛而書,揮之如意,人稱“撮襟書”。

  明初活躍在南京的書家,數量很大,有的也有一些新意。劉基善行草;宋璉精篆隸真草;宋廣妙于章草;宋克獨闢蹊徑,把章草、今草、狂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解縉能為狂草,而以小楷精絕。

  清代南京的鄭籃善八分,也精行草書,後來鄭板橋受他的影響是極明顯的。鄧廷楨則善寫小篆、楷、行諸書體,以小篆為最精。他的篆書《説文敘辭軸》墨跡,現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內,被列為清代篆書中的精品。晚清李瑞清的書法博綜漢魏六朝,上追周秦,吳昌碩讚賞他的書法説:“取勢離奇,終體樸茂,其‘用筆甚生而得神甚神……’”

  妙筆丹青寫江山

  顧愷之與南朝的陸探微、張僧繇,被推為“六朝三傑”。從留傳下來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仁智圖》三種唐、宋臨摹之作,可以約略窺見其筆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陸探微的作品筆勢連綿不斷,號稱“密體”,其人物畫以“秀骨青像”著稱。張僧繇是蕭梁時期冠冕一代的大畫家,獨創“點、曳、斫、拂”四大基本技法,“殊方夷夏,皆參其妙”。

  南唐在金陵設立翰林圖畫院,又在唐、宋兩代繪畫藝術高峰之間,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金陵畫院畫家的陣容頗為壯觀,周文矩、顧閎中、顧德謙、王齊翰、趙幹、衛賢、董源、徐崇嗣、梅行思、董羽等,聲聞大江南北。他們繪畫各有特長,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鳥,達到了中古繪畫的新水平。南唐亡後,金陵翰林圖畫院的畫家和作品,都被宋廷視為珍寶,轉入汴梁(今河南開封),併為宋代畫院之梁棟。宋代畫風,由此而繼續發展。

  明代客居南京而對繪事卓有貢獻的畫家,有“浙派”山水畫創始人戴進,“江夏派”代表人物吳偉,“吳門畫派”四大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姑熟(今當涂)畫派”創始人蕭雲從等。

  明末清初,被稱為“金陵八家”的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等,大都隱居不仕,往來江淮一帶,以書畫為生,有時相聚論藝,詩酒相娛。他們都以山水畫見長,其中以龔賢,高岑成就較大,與南京關係也最深。清代,南京除“金陵八家”之外,前後還曾有許多畫家活躍於此,如弘仁、程正揆、石溪、石濤、王概、鄭板橋、金龍等等。

  現代金陵畫派的魁首傅抱石,以意境浩翰的山水畫、雄偉蒼茫的獨特畫風, 為海內外所推崇。他融中外古今畫藝于一爐,在近世中國畫壇獨樹一幟。他同關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國畫,一直懸挂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傅抱石的繪畫理論著作亦多,有《中國繪畫變遷史》、《中國繪畫理論》、《寫山要法》和《中國美術年表》等。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