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南京 > 正文

六朝遺跡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3日 13:18


  從公元3世紀初到6世紀末的300多年間,中國南方先後有孫吳、東晉和宋、齊、梁、陳6個漢族政權在南京(孫吳時稱建業,東晉、南朝稱建康)建都,史家稱為“六朝”。這六朝的文化,雖然大約過去1500年了,但一直到今天還有蹤跡可尋。

  體現南京六朝古都神韻的藝術瑰寶——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蘇省內共有32處,其中南京地區有19處,分佈在江寧、棲霞等處,其年代最早始於南朝劉宋,距今約1500年,19處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處,另有失考墓7處。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約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鎮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墓神獸分雙角天祿、獨角麒麟與無角辟邪三種,形態基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齒露,目含兇光,腹部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後交錯,神態威猛莊嚴。天祿與麒麟僅限用於帝陵,辟邪則專用於王侯墓前。

  位於棲霞區獅子衝陳文帝陳蒨永寧陵前的天祿(上圖:永寧陵石天祿)、麒麟,是帝陵石獸的代表作。它們相向而立,造型矯健靈活,雕刻手法細緻圓熟,已脫盡漢代簡樸作風,給人以挺拔、豐滿的印象。而位於仙鶴門張家庫村的梁臨川王蕭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渾簡練,雕刻技法嫻熟,造型的整體和局部皆十分和諧,顯示出一種勻稱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稱標或碣,或稱華表和表。柱首為圓益或蓮花座式,其上立一辟邪狀小獸;中為圓柱身,刻瓜棱直線形條文,柱身上部嵌一方形小神道碑,上書墓主人某某之神道,其下方石上刻怪獸,柱礎分兩層,上層刻有翼怪獸,口內含珠,下層為一方石,四面有浮雕,多為動物形象。石碑碑首為圓形,左右雙龍交纏,環綴于碑脊,碑身除刻寫文字外,側面均刻紋飾,分為8格。碑座為一龜跌。

  神道石柱以堯化門外太平村吳平忠侯蕭景墓(上圖)前的保存最為完整。全柱分柱座、柱體、柱蓋3部分,通高6.05米。其頂蓋有蓮花座,柱身有瓜棱形紋飾。石柱上神道碑正書反刻“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之神道”等字。上有小辟邪一隻,高0.81米、長0.84米。

  南朝立碑較少,千百個碑毀散湮沒,流傳極少,而棲霞鎮新合村甘家巷附近的始興王蕭憺墓的碑文巍然獨存,保存最為完整。石碑通高5.61米,分碑首、碑身、龜趺三部分。額書“梁故侍中司徒驃騎將軍始興忠武王之脾”,是典型的南朝楷書。碑身鐫刻當時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所書2840多字的楷體碑文,是十分罕見的書法藝術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在中國石雕藝術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傑作,也稱得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