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研究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3日 11:00
南京市文明辦 江蘇省社科院
2002年年初,中共南京市委根據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作出了在全市開展“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決策。這項活動的開展,對於提升南京市民的精神品質,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調發展,實現 “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將會産生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給這項主題教育活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一項迫切而又具有關鍵意義的工作,就是要研究、提煉出既繼承南京歷史文化傳統、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既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符合國際發展趨勢,既凝聚專家學者的智慧、又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市民精神。為此,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與江蘇省社科院聯合成立了“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研究”課題組。課題研究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的要求,認真理解、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倫理要求,從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著眼于提升南京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以促進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城鄉文明程度的提高。經過大量深入細緻地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和綜合研究,反復討論分析,徵求各方意見,歷時近十個月,形成了課題報告。
一、南京市民的文化性格及形成的歷史背景
“南京市民精神”是在中國社會和文化發展環境中的南京市民的思想文化觀念、性格行為特徵和精神品質風貌。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發展軌跡獨特、文化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市民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視角來考察,南京人的文化性格具有鮮明的特徵。
(一)樸實敦厚
任何文化都是環境的産物,南京虎踞龍蟠的獨特地理形貌,使南京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山水文化的特徵。南京自古享有“江南佳麗地”的美稱,而佳麗不僅指秦淮風月,也意指南京依山(鍾山)傍水(長江)的優越的地理環境,所謂“虎踞龍蟠”也是就山、水而論的。南京城的山、水之勝,培養了南京文化的仁、智性格。中國古代哲人説: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即水的流動讓人變得機智聰明,而山的靜定則讓人變得寬厚大度。過去常説虎踞龍蟠使南京充滿帝王之氣,但若從文化地理的視角來解讀,則南京文化兼有且仁且智的特性,既有因水而生的智慧,又有緣山而生的敦厚。南京文化的敦厚性,又因下面兩個因素而得以強化:一是歷史上南京主要為稻作地區,古代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不僅是勤勞的,更是樸實的;二是古代南京文明濫觴的久遠以及六朝古都的史實,使這裡的人們重規守矩,明禮講信,本份而謙虛。因為歷史與環境的原因,南京文化有一種濃郁的憨厚純樸性。
(二)包容開放
從文化樣態來審視,則南京文化呈現出“無主調”的兼容涵攝性,一是表現在對內的包容上;二是表現在對外的交流與吸納上。南京“吳頭楚尾”的獨特地理位置,使之成為南北、東西、中外文化交流之所。古代文化區域的劃分,當然只是大致的,但以長江為界而分為“江左”(江北)“江右”(江南)兩個大的文化範疇,則是被學者所經常採用的。而南京恰好處在長江的邊緣,這就使她有可能、也有機會同時浸潤楚文化和吳文化。故這裡既有吳地的生活習俗,又有北方文化的痕跡,如南京的語言,就既有北方的語素,又有南方的語素。宋以前中國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但由於“六朝”建都南京,所以南京自然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化中樞;而宋以後,中國文化開始南移,第一站當然是江南的沿江地區、古稱“江右”,因南京是明朝的“陪都”,這裡的文化氛圍更濃,學術活動更多,盤桓於此的文化名流也更多,南來北往的學者大家滯留於此,無疑形成了各種思想的交流和匯融,成為學術的中心。而另一方面,南京也是儒釋道思想的交匯之地。中國古代意識形態的主流是儒家文化,這反映在南京的就是夫子廟和大成殿。南京很早以來佛教文化就很興盛,在魏晉時期還曾一度成為佛教典籍翻譯的中心。道教在南京也頗有影響。與異域文明,南京也早就有過接觸。南京六朝古都的政治地位,吸引了各種文化匯合於此,同時也使南京有機會與異域文明進行交流。總之,“吳頭楚尾”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歷史都城的獨特政治地位,客觀上使得南京文化經歷了多種文明的洗禮,容納過五方八域的風土人情。這意味著南京文化生來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它天生對外來文化就持一種兼容並蓄的態度和立場,而且是從善如流,始終對外來文化保持一種開放性和親和力。這種文化特性,顯然是包含了十分開明、開放的價值取向。
(三)文明儒雅
歷史上的南京文化是非常輝煌的,可謂達到了典雅純正的境界。首先,南京文化源遠流長。1993年在南京湯山發現的古人類頭化石(“南京人”),其年代大致與“北京人”相當,距今已有三十萬年的歷史。南京文明不僅悠遠,而且前後相繼,生生不息,形成了自身的傳遞和演變路徑。這在中國眾多的文化名城中也是不多見的。根深而後葉茂,南京文化的淵遠,也就為其日後的繁盛打下了根基。其次,南京是著名的歷史古都,曾長期成為文化的中心。南京作為京城的歷史雖然不是最長,但經歷的王朝卻堪稱最多。有學者認為南京是十朝古都,即從“六朝”算起,再加上南唐、明初、太平天國、民國。這種觀點有不少異議,但“六朝古都”是公認的。自東吳于公元229年定都于建業(南京)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曾先後定都于南京,南京作為皇城的歷史長達360年之久。在古代史上,大凡都城無不因其為政治中心而成為一國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六朝古都的南京當然也不例外:這裡學校林立,學派眾多,人文薈萃,大家輩出;在書法、繪畫、詩歌、小説、戲曲、文論等領域,也都取得過獨步天下的巨大成就。文化的昌盛自然也就意味著文明的先進,教化的發達,簡言之,南京的歷史古都地位,決定了這裡文化素養的深厚。其三,古城南京的歷史滄桑,又給這座城市增添了濃郁的風雅之韻。自古南京就是政治風雲際會之地,鍾山風雨,閱盡人間滄桑,每次歷史頓革,總要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金陵歷來成為懷古抒情的勝地,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都喜“金陵懷古”,抒發歷史之幽情。這些都足以説明,南京是一座有品味的文化名城。近代孫中山先生,首創民國,定都南京。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孫先生平生致力於鼓吹“天下為公”,倡導博愛平權,他曾手書“自由、平等、博愛”,後來被刻上了中山陵陵墓大道的石坊上。因孫先生的提倡,“博愛”思想融入了南京文化中,構成了南京文化的一個重要歷史環節。不言而喻,涵養深厚、儒雅淳正,崇尚博愛理念的南京文化,無疑是我們建設新時期市民精神的文化沃土。
(四)奮發進取
從政治上來看,南京是座充滿歷史悲情的城市,這裡上演了一幕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王朝變革。其間儘管有失敗和淪落,有血雨和腥風,但更有敢做敢為的雄起與冒險。南京“帝王之州”的變遷史,既使南京文化有著消極的頹廢面,但卻也使它帶上了一種奮發進取的情愫。如以標新立異而著稱的魏晉人物,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近現代還有大教育家陶行知等。凡此種種都表明,南京文化中從來就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有一種“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取精神,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首倡精神。當然,這裡的例子主要是一些文化名人和優秀代表,並不是説歷史上每個普通市民都達到了他們的同樣高度。事實上,隨著生活的安定和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許多南京人身上也漸漸滋生了一些不同的性格特徵,如求穩怕變,甘居中游。但南京人不是從來如此,也不是全都如此的。在南京人身上還有著另外一些優秀的文化因子和性格特徵,如敢做敢當,奮發進取,敢為天下先等,只不過由於歲月流逝和環境變遷等,這些因素受到了壓抑,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在市場經濟大潮強力推動下,相信這些優秀的文化因子將會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育。
二、南京市民精神的現狀和評價
有著悠久文化傳統並肩負現代化建設重任的南京市民,其精神面貌究竟如何?他們的性格、精神和觀唸有那些特點?其中哪些在現代化的挑戰面前應當弘揚和發展,哪些應該建設性地重塑?我們從文化性格、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素質三個方面對此問題作了一些考察。
(一)文化性格
一般認為,從中國的地域文化的角度看,由於南京地處中國南北文化與南北交通的交匯點上,“人雜五方”,“南風北俗萃于一城”,因此南京文化兼有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共同特點,具有交融性、互補性和開放性的主要特徵,這樣也就形成了傳統中的南京人兼有北方人的豪邁慷慨、質樸粗放,與南方人的細膩柔和、聰穎靈慧的性格特徵。“南京市民精神”問卷調查也顯示,多數受問者對南京人具有北方人的性格特徵的描述有較高比例的認同,如認為南京人“喜歡交朋友,願意為朋友幫忙”的佔總受問人數的47%;認為南京人“實在、直率、有什麼説什麼”的佔總受問總人數的38%;認為南京人“大度、不拘小節、粗心”的佔受問總人數30%;對南京人諸如“溫和、委婉、幽默、精明”等被認為是南方人性格的描述認同比例較低,約在15%左右。
(二)價值觀念
通過座談、問卷調查和理論分析等,可以對南京市民的價值觀念作出以下基本判斷:一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環境中,南京市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兩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看,追求幸福生活、追求事業理想和專業興趣成為大多數受問者的選擇,如在“您的人生理想”和“您最崇尚那一種生活方式”的提問中,選擇“追求個人家庭幸福”的有23%;選擇“追求符合自己興趣的生活”的有28%;同時在社會的當代倫理價值選擇中,有74.9%的受問者選擇了“社會公正、市場公平、誠實信用、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反映了南京市民倫理價值觀念的進步。二是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探索與多元選擇,而“追求事業理想與專業興趣”、“當企業家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人民和社會服務”,也逐步成為部分南京市民的主流意識。兩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中我們也看到,在“如果有重新選擇職業機會,您將選擇”的提問下,選擇“更重視事業理想或專業對口”的有31%,選擇“自己創業開公司”的有30.2%;在“您的人生理想是……”的提問下,選擇“當投資人和企業家,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有18.3%,選擇“為人民和社會服務”的有12.7,均高於其他選項約6%的平均比例。三是在地域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比較視野中,南京市民的思想觀念總體上還略顯保守,創業進取、創新變革的意識不強。南京人兼有南北方人的文化性格,但與蘇州、無錫、上海、杭州、寧波、溫州人相比,南京市民往往質樸有餘而精明不足,這種傳統的文化性格對於當代南京人的價值選擇産生一定的影響。兩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也顯示,有61.6%的受問者認為南京人思想不解放,有41.7%的受問者認為南京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保守,缺乏創業、創新意識”,這是兩個提問回答中最高比例的選擇。
(三)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在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方面,比較而言,南京市民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較高。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南京市教育科技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南京市民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普遍得到明顯提高,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意識、環境生態保護意識等也不斷得到增強。
1、政治素質。近代以來,南京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聯,南京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屠城,通過靜海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南京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得南京市民更加熱愛祖國,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
2、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和文明行業等精神文明創建和宣傳教育活動,使南京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南京周光裕、薛愛蘋兩位烈士的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以及許許多多南京市民的扶貧幫困的動人故事,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南京市民整體思想道德素質。
3、科技文化素質。南京市的科教事業發展在全國一直處在領先的地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兩院院士在全國各省市中名列前列,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和科研基地。全市擁有各類高校31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25.4萬人,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114個,科技人才30多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71人。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倪鵬飛博士的一項有關24座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報告的評點,在24座城市中,南京最具人才競爭力,認為“南京人才競爭力較強:無論是勞動力數量、人才整體素質,還是人才的培養,都表現得非常出色;科技綜合實力強,科研院所眾多,科技成果豐碩;基礎設施競爭力較強。”
4、民主、法制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在這方面,南京市注重對南京市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先後開展三次“普法”教育,提高了南京市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使南京市民逐步學會了以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有事找律師”已經成為相當多的南京市民的一種自覺意識。同時要求社會公正、市場公平也日益成為南京市民的普遍意識,南京市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在不斷提高。
5、環境生態保護意識。南京是山水城市,“臨山濱江”,山水相映,更以綠化和林蔭的法國梧桐而聞名全國。東郊的紫金山則是南京亮麗的風景線,也是南京人的驕傲,也因此養成了南京人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南京市新一輪城市建設所提出的“顯山、露水、濱江”的原則和根據南京歷史文化脈絡來整合南京城市風貌的思路更是加大了城市環境生態保護的力度,因而也對南京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市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對市民環境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在文明社區創建中組織市民認養綠地、樹木等活動,對提高南京市民的環境生態保護意識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當然,在南京市民身上與南京市民精神中,也還存在著許多歷史塵跡與落後不文明的東西,如有些南京人,尤其是後天教育不夠的南京人,往往是質樸有餘而缺少靈性,不轉彎,不幽默,缺乏商業活動所需的精明、靈活、妥協、謙讓的精神品質。一些素養不好的南京人語言中夾雜俚語和髒話,一段話中可帶有好幾個南京的“市罵”,對南京人形象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上述從文化性格、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素質等三個方面對南京市民精神所做的分析表明,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作為經濟和文化大省江蘇的省會城市,其城市人格和市民精神中不但包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與中國南北方文化相應又相對的南京文化,構成了新時代南京現代化發展的文化心理基礎。同時,在經濟發展的促動下,南京市民整體上所具有的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也為南京市民接受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克服保守,摒棄落後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幫助。這些都必將推動南京市民在追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自身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的現代化轉換:開明開放顯大度包容,創業創新求不斷發展,內守誠樸而踐行誠信,博愛博雅享美譽于天下,以這種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風貌,建設新南京,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內涵的選擇和提煉
根據多次的座談、訪談、專家論壇和問卷調查情況以及綜合研究,我們對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概括與提煉形成了初步的建議方案,並在《南京日報》、《金陵晚報》上,請廣大市民參與討論併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的建議方案。該方案包括這樣幾條可供選擇的建議:
方案一:“創業、守法、開放、有德”。
方案二:“文明誠信,開放包容,創業自強”。
方案三:開放包容大度,又有自己的鮮明個性特色;淳樸坦誠敦厚,又文明文雅和追求一流;穩重穩健紮實,又善於開拓創新和自強不息;有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又有現代市場意識和駕馭能力。
在收集、研究來自各方面的反饋意見後,召集部分專家學者對建議方案進行討論。經過反復斟酌推敲,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該方案吸取了以前諸方案的長處,又有所充實,並在表現形式上更具特點。方案形成後又先後徵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的意見,得到充分的肯定,也作了進一步的完善,形成了最新建議方案:
“開放開明,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
該方案表現了南京市民特有的文化性格和城市的文化品位,既有博大的氣度以及與歷史文化傳統銜接的厚重感,同時也體現市委市政府的“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
“開放開明”:“開放”是黨和國家的基本國策,也是南京市富民強市、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市策。開放意識是廣大市民和各級幹部必備的素質。“開明”意味著思想開通,不僵化,不保守,明智寬容,與時俱進。
“誠樸誠信”:“誠樸”與南京市民所具有的“樸實、坦誠、淳樸”之性格相一致。“誠信”既與傳統文化中“誠”與“信”的美德相契合,更體現了市場經濟與現代化的要求,為當前亟需塑造與強化的精神。
“博愛博雅”:“博愛”上承古代“仁愛”、“泛愛眾”和“同胞物輿”之胸懷,近承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和“博愛”精神。又由於南京在二戰期間所遭受的深重傷害,在全國乃至世界率先提出“博愛”的精神,更顯出南京人的恢宏氣度與闊大胸襟,必將在世界産生影響,也有利於公民道德意識之培養。“博雅”則意味著博學多才並隱含文雅、雅致的意思,對於創建學習型城市和提高市民素質均有引導之意。
“創業創新”:市民精神四個方面中最重要的顯然是創業創新。創業創新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能夠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應當是南京市民在新的世紀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的關鍵所繫和希望所在,是新時期南京市民所應當加以塑造和提倡的精神素質與品格。南京的市民精神建設必須以它為基礎。因此,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是以“創業創新”為核心,以“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為主要內容的,相互呼應,缺一不可的一個整體。
圍繞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南京在全市上下廣泛開展了市民精神大討論活動、“市民之歌”大家唱活動、百名“南京好市民”評選活動,邀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大連等城市舉辦了“面向新世紀的市民精神”城市論壇。10月27日在中山陵音樂臺舉辦了大型廣場文藝演出,表彰百名好市民,正式頒布“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的新時期市民精神。
四、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塑造的思路與建議
“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是一項複雜而又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就是要沿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充分挖掘和發揮南京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當代科教文化的資源優勢,在南京“富民強市、加快發展”新的社會實踐中,根據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整合南京諸方面的文化資源,創造性地轉換出既有鮮明地方特色、又有先進理念引導的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塑造南京市民精神是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也將是南京市“以人為本”的城市文化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內容。
我們認為,“塑造南京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實施的基本思路是:以價值認同為導向,以文化教育為手段,以輿論宣傳為配合,以典型人物為示範,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積極開展各種文藝、文化活動營造環境,各方面配合,共同塑造。
下面我們著重從黨委政府作用、制度保障、價值觀培育和社區落實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對策建議:
(一)加強黨委、政府的組織和導向作用
黨委、政府的組織和導向作用是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活動成敗的關鍵。而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又將對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應高度重視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
1、各級黨委、政府應當將“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作為一個長期的經常性工作。既有中長期的規劃又有經常性的工作安排。具體負責的部門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滾動目標和實施機制,設計一個統一的、具體的、客觀而可行的考評標準。
2、各級黨政部門及領導幹部、機關工作人員&&,參與並促進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
3、各級黨委、政府和黨政部門可圍繞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有計劃地舉行主題報告會、英模人物表彰會、系列專題電視講座等活動,向全市大力宣傳市民精神與城市經濟、文化、社會等發展的關係和作用,提高參與“塑造工程”的自覺程度。
4、研究並出臺一些具體的措施,大力倡導創業、開放、誠信和博愛的理念和行為,鼓勵市民對自己城市的熱愛,提高對建設新南京的參與意識和認同感。
5、加強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活動的理論研究。經常聽取各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不定期舉辦有關專題研討會、報告會和專家論壇,對南京市民精神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現狀進行全面分析,提出建議。
6、將“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工程”與建設旅遊城市、繁榮城市文化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城市雕塑、文化景點建設、落實歷史古跡保留與修繕,從電視節目與電視劇創作、文化産業調整等方面入手,同期設計、同向推動、同步發展。
(二)完善“塑造工程”的制度保證體系
“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是一個動態過程,應從建立制度保證、衡量標準和市民認同評價機制等重要方面,來加強塑造活動的制度建設。
1、制定“塑造工程”中遞進的目標和可行的推動計劃或規劃。人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雖有可塑性,但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而必須長期地培養。因此,“塑造”工作要實現規範化和常態化。“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建設”是一個先進觀念與高尚行為相統一的系統工程,規範化和常態化將有利於設計和推行滾動計劃,防止出現市民精神的抽象化。
2、定期調整“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標準。在市民中進行 “市民精神塑造”的跟蹤調查,對調查結果做出客觀的分析,實現調查結果與城市現代化發展進程的結合。
3、引入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和可行的獎勵辦法,設立一定規模的發展基金用於活動和獎勵,加大市民精神塑造的力度。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鼓勵創業、開放、文明、誠信和博愛,對那些不文明、不誠信、無愛心以及在開放創業方面無所作為的現象進行批評乃至懲罰。通過制度建設,加強對市民精神的培育和引導。
4、對以前行之有效的做法應加以總結完善並制度化,如萬人評議、樹立先進典型、末位淘汰等塑造活動,不斷將市民精神塑造活動引向深入。
(三)樹立開放、現代的新市民價值觀
當前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最值得重視的方面是:培植與城市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新時期城市社會價值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是內在隱性的,而以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為標誌的社會價值觀卻是公眾性而且敞開交流的。“塑造工程”就是要“激活”人們內在的價值觀,努力達到以市民精神為標誌的社會價值觀標準。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關心更多的是適應性生存的能力和環境,但對於公眾事業(比如對塑造市民精神)往往表現出某種漠然。然而,城市現代化首先是個人觀念及其行為的現代化。現代化對社會關係及其主體——人的基本要求,一般表現為獨立自主、民主平等、契約關係、生活多元化、市場性取向等等觀念,這些觀念及其引發的行為通過民事活動準則、民法原則、信念倫理、責任倫理、商品等價交換原則、共同體原則、意識形態規範等等進一步進行整合,最終將形成一種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文化體系。
提出以“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為內容的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要求是一種文明創建的基本思路,“如何塑造工程”則是一個十分具體的社會實踐過程,它的具體工作還必須首先在社會價值觀層面得以起步和落實。
1、引導市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與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舊觀念、舊思想,如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求穩怕變、怕擔風險的保守思想,不思進取、甘居中游的平庸意識等。要引導市民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大志,創大業,勇於到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搏擊風浪,並把自己的事業同城市發展與社會發展融為一體。
2、圍繞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進行新價值觀的培育活動。“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16個字重點是“創業、開放、誠信、博愛”8個字4個方面,可圍繞此4個重點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打造“誠信南京”、“開放南京”以及開展“創業在南京”與“博愛在南京”活動。如在“誠信南京”方面可組織宣講團現身説“誠信”,同時在優秀的機關服務部門和經營企業形成分佈均衡、功能完備、影響廣泛、可持續發展的“誠信”窗口網,使廣大市民切身感受“誠信”、學習“誠信”、實踐“誠信”。
3、把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塑造與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大量日常性工作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工作結合起來。特別需要從點滴培養,從小事抓起,從小培養起,讓良好的習慣與意識內化到廣大市民的行為實踐之中。可在以往宣傳“七不”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與現代化城市發展相適應的一套嶄新的市民文明規範。
4、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和理論水平。可結合學習型城市建設,安排系列的學習教育活動。提倡學習新風,以博雅多學為榮。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是一個嶄新的實踐性課題,也應注意學習其他城市的有益經驗。
(四)從社區建設入手落實“塑造工程”
社區作為市民的基本生活空間,是人們邁出家庭參與社會交流的第一空間,也是參與市民精神建設實踐的具體空間,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首先選定“社區”作為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建設的主要基地與窗口。
1、塑造市民精神的具體工作,首先要從建設“社區”這個“整合區”著手,“激活”它的整合功能。社區、窗口行業等代表了這些整合面。要逐步建立健全“社區”的文明規範、組織管理機構、文明活動設施,規劃並形成比較統一的管理與服務模式。不僅加強生活居住小區內部文明設施與環境的建設,而且要儘量將小區的精神文化活動緊緊圍繞著“塑造工程”展開,同時還要努力使小區與小區之間、小區與社會之間有機地結合,讓市民精神的塑造活動成為廣大市民和社區成員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過程。
2、進一步拓展居民委員會的工作職能,鞏固或發展南京市民精神成果。通過妥善安置下崗職工、扶持弱勢群體等。對本地和從外地聘進的物業管理工作人員,要進行有關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塑造的培訓,強化責任感和進取心,使之為“塑造”工作做出應有的努力。
3、通過系列宣傳與表彰等活動,在社區大力提倡新的健康向上符合時代潮流的價值觀,逐步形成以“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風貌。提倡以博愛的情懷互助互益、互敬互愛,樹立社會主義社區新風尚。
4、結合市民精神塑造活動創建文明小區,以點帶面地使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蔚然成風。通過一系列的社區活動和相互交流,使廣大市民在非工作崗位的生活氛圍中自覺地培養新的市民精神,從而增強對自己城市的熱愛,提高對自己城市的認同度,使之成為促進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
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相信,隨著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活動的不斷深入,南京市民一定會以新的精神風貌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實現“富民強市,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課題組組長:汪正生
課題組副組長:王燕文、葉南客
課題組成員:陳夢娟、莊踐歐、陳剛、胡發貴、顏一平、張石平、呂方、余日昌、劉斌、任京路、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