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正文

中國"春節"能否成為"東方聖誕節"?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5日 15:03

  過了正月十五,年也過完了,但是許多廣州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卻感到今年的春節氣氛不夠濃烈。雖然媒體上為春節推介的各種活動也不少,卻難以讓人産生一種心靈的感應與激動。

  “年味”似乎變淡了。跟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比。不可否認,洋節在廣州確有“西風東漸”之勢。但是,春節畢竟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如果春節的氣氛及公眾對春節的感受要遜色于一些西方色彩的節日,是需要引起我們反思的。一位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春節,不是一個簡單的吃吃喝喝、遊戲玩耍的娛樂日,傳統的春節是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是一個時間意義上特定的文化空間活動,它涉及到信仰、倫理、情感、文化方式等人性的方方面面,由大眾的廣泛參與來完成。現在,隨著外來文化的涌入,我們對本土文化在認知上卻缺乏熱情。由於對傳統節日及民俗沒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把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步步推向娛樂化、平庸化,大眾的參與也變得簡單化、粗糙化,這樣的‘年’又怎麼能過得有味呢!?” 

  中國"春節"能否成為"東方聖誕節"?

  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李波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美國的西式超市裏也開始出售中國食品如餃子等,在唐人街等華人聚集的地方,舞獅、放鞭炮等過年慶賀的活動還挺熱鬧,美國人也饒和有興趣地觀看和參與。李波認為,而今“中國年”似乎有點“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趨勢,這與中國國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不無關係。他希望在若干年後,“中國年”在西方能成為“東方的聖誕節”。

  蘭州大學傳播學研究生趙志明認為,過年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能夠走出去併為西方主流社會所接受,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其實,文化本身沒有強弱之分,但文化傳播的力度是有強弱之分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強,從某方面來講,是西方文化進來的多,中國文化出去的少,在這種偏向於西方的交流狀況下,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春節走出國門就顯得十分必要。

  過年形式有待創新

  年輕人覺得,以往過年的形式不如西方節日那樣精彩,無外乎各家走親戚,團圓包餃子,他們認為過年需要越來越多的新形式,如短信拜年,上網沖浪等等,也不必擔心“中國年”走出去後,會找不到合適的生長土壤,他們認為中國文化,是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就像西方的情人節一到中國就被賦予了本土內容一樣,中國的春節説不準也會被西方人注入新鮮的血液。當然這也要看春節能否開創和表現更多項式這些品質的活動形式。

  也正由於春節是我們最看重的傳統節日,又有著濃厚的市俗民間色彩,因此,有關部門在引導公眾過好春節,烘托春節氣氛的時候,不妨儘量保留各地春節的傳統與民間色彩。中國春節要走出去,既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要符合西方人的口味,二者缺一不可。同時,發達的經濟是文化傳播強有力的平臺,只有通過發達的經濟,春節才可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正如美國文化正是憑藉強大的經濟後盾而打開中國大門的。

  總之,嶺南文化一直是格外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在過年問題上,我們需要挖掘出春節更多的傳統內涵併發揚光大。

(編輯:小文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