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中國的“飲食節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4日 16:54
曾有人笑言,中國傳統的文化中間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文化,於是中國的諸多節日也便有了一些“飲食節日”的意味在裏面,從而派生出諸多的傳統食品出來,比如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還有春節的餃子。反觀大的節日,雖説也有團圓的意味在裏頭,但是大抵“吃”還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內容。畢竟古代的中國,曾經長時間是“國君無故不殺牛,庶民無故不食肉”這樣一種物質相對比較匱乏的時期,中國人慣有的儲蓄和節儉的意識所造就的積累,必然要從這幾個出口發泄出來,於是,不管在什麼樣的人家,年夜飯終究會成為一年之中全家最豐盛的一頓,而精緻的菜肴和節日間的諸多禮儀,也變成了傳統的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或者説是某種程度上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剝離掉這些東西,中國的節日就總顯得有些蒼白和貧瘠。缺少一種對於精神的照顧和關懷。相反,國外的很多節日似乎在這一點上要做得好一些,有更多文化的意味在裏面,情人節,復活節,聖誕節,對物質的重視程度相對來説要輕很多,更多地注重精神的愉悅和感情的關懷。那麼,對當代逐步實現溫飽,並且迅速走向富裕的國人來説,口腹方面的吸引力顯然要弱化很多,過去很多只有在除夕餐桌上才會出現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一種完全家常的飲食,同時人們對於精神的追求卻在逐漸地被強化,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必然會更加傾向於西方的這些“精神節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