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眾説紛紜茅盾獎 > 正文

茅盾文學獎遭遇矛盾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9日 11:27

  茅盾文學獎是茅盾先生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啟動。由於是國家最高的文學獎,每一次的評選都在文學界引起強烈的反響。但是,近年茅盾文學獎遭遇的批評愈來愈大,不僅遭到了非該獎得主作家的批評,一些茅盾文學獎得主也並非對它完全贊同。對此,我們作了一些整理。  

  問題之一:   老年評委“力不從心”,大多數評委都存在年齡老化的現象;   一些評委已經疏離文學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前文學工作者”。  

  問題之二:   部分評委並不是民主推選出來而是中國作協指定。  

  問題之三:   初選和最後評選兩個環節脫鉤,有人將初評戲稱為是“陪太子讀書”,這是因為初評和最後評選兩個階段,由“審讀小組”和“評委會”兩套班子承擔的。這樣,審讀小組的意見和評委會的意見往往有天壤之別。比如第四屆獲獎的劉玉民的《騷動之秋》初選時並未引起關注,最後評選時卻獲了獎。  

  改革意見:   針對以上矛盾,有權威人士指出:茅盾文學獎應逐步確立更加科學的評審標準,即堅持藝術原則立場;其次是強調對多元化小説審美理想文學的先鋒精神尤其值得關注;評委有必要進一步民主化、制度化,有效提高審讀小組的預選權;體制問題,以民間的方式予以運作,以年富力強的評論家、研究家、編輯家為主要評委會,這或可會給這一每況愈下的文學大獎帶來些許起色。《武漢晨報》

(編輯:小文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