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眾説紛紜茅盾獎 > 正文

文壇華山論劍評獎細説端詳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9日 11:19

  

尚曉嵐

  文學創作不同於體育比賽勝負分明,也不比華山論劍,在武功上拼出個天下第一。寫作從來各有長短,讀者有權見仁見智。但是文學評獎、文壇排座次一類的事總是令人興奮,隨之而起的是是非非無不帶有刺激性,一時間將文壇裝點得仿佛有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近日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先後揭曉就給沉寂的文壇增添了無數熱鬧的話題。許多人都説:評獎沒有絕對的公正可言。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各種名目的文學獎?它們的可信度如何?我們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評獎的公正?目前我們在評獎方面是否還有缺失?——記者採訪了與文學有關的四位不同身份的人,希望他們的看法能解除人們對評獎過度的興奮或疑惑。

  曾幾何時,文學獎被人們看得莊嚴神聖、高不可攀,獲獎被作家視為巨大的榮譽。今天,文學獎的光環日益變得模糊不清。是種種非文學的因素遮蔽了它的光芒,還是文學從社會巔峰跌落的必然結果?

  楊葵(文學編輯):總的來説文學獎的威望越來越低。現在傳媒發達,弄得好像挺熱鬧,但普通讀者不那麼重視,獲獎的書也不見得就賣得好。這是必然的趨勢,全民愛好文學多可怕,文學本來就是小眾化的,大眾應該熱愛時尚雜誌。

  陳淀(讀者):我以前覺得文學獎的分量挺重的,今年恰好有一部我看過的作品獲了一個挺有名的獎,我覺得它沒那麼好,就對評獎有點疑問。

  文學評獎的機制素來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其候選人、候選作品名單的産生、評委陣容、評選程序等等每一環節都可能令人質疑。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被認為評選過程缺乏透明度。沒有完善的評獎機制,一個獎項就沒有權威、公正可言。

  余華(作家):據我了解,國外某些文學獎把評獎辦成一種産業,甚至把頒獎和當地旅遊業結合起來。文學獎的基金會要學會經營,有充足的資金,才能不受商業等因素的控制。諾貝爾獎的基金會就擁有非常值錢的股票。中國缺少類似的、成功經營的基金會。當然,錢不是唯一的因素,法國的龔古爾獎就沒什麼錢,它的權威性是長期不懈的努力建立起來的,並非來自各方的批評能夠扳倒。

  楊葵:評獎、選秀,怎麼選機制都會有問題。只能追求程序和組成人員相對的合理,獎項的威望自然也就高。最終的衡量標準是這個獎能得到公眾認可,看誰能服眾。

  李潔非(文學評論家):評獎最重要的問題是獨立性。文學獎的資金來源應該沒有政府的、商業的背景,評委由公認的專家組成,評選程序公開、透明、科學,儘量避免暗箱操作。

  托爾斯泰沒得上諾貝爾文學獎是個古老的話題,公眾對無名之輩突然獲得極高的榮譽早就習以為常。即使最權威的文學獎,也不是衡量作家水準的最可靠標尺。但是,作家對於獲獎,往往懷有一種微妙的心理。

  余華:獲獎與否對我的寫作本身沒有影響,但對書的銷售肯定有影響。不能否認獲獎帶來的廣告效應,它讓更多的人了解作家和作品。

  楊葵:獲獎對有的作家創作沒影響。但也有人寫作就是瞄著某個獎項去的,尤其是省一級的評獎,它帶來的榮譽大於獎金的效應,得獎以後,還會有很多其它的好處。

  即使疑問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承認,仍然需要一個權威的文學獎,它的信譽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來鞏固,它記錄著我們民族文學最有價值的探索,它維繫著公眾對文學的關注和信心。

  楊葵:我認為文學獎可以多樣化,但應該純粹一些,不要既考慮純文學的水準又在乎銷量。比如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曾經銷售3萬冊以上就可以參評,這樣標準就比較混亂。此外,還是應該有一個代表純文學最高成就的獎項,就像法國的龔古爾獎、英國的布克獎、日本的芥川獎那樣有知名度。

  陳淀:文學評獎要強調權威性。有的聲樂比賽鼓勵新人,但水準實在不高,文學評獎應該是無論新人老人,作品水準第一。

(編輯:小文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