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你為誰歌哭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9日 10:10
張德祥
張平,是一位作家。作家者,以作品立身也。在當今這個文學不再大紅大紫的時代,寫作總是與寂寞為伴。與那些影視明星相比,作家頭上的光圈已經黯然失色。然而張平是一個例外,尤其,九十年代以來,他的一部又一部作品,深受讀者歡迎,每部作品都被多家報紙連載,被多家電臺連續廣播,同時還被拍成影視作品,在社會上産生廣泛影響。眾所週知,根據他的長篇小説《抉擇》改編的電影《生死抉擇》,形成了2000年的一個文化熱點;同時,長篇小説《抉擇》獲得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名列榜首。
在中國,茅盾文學獎是作家最為看重、最有權威的文學獎項,可以説是最高榮譽。那麼,張平的作品為什麼會贏得人們的青睞?他的小説都寫了些什麼?
一部《法撼汾西》,一部《天網》,寫的是某貧困地區個別官員徇私枉法、欺壓百姓、踐踏公理而最終受到懲罰的故事。冤案終究昭雪,受苦的老百姓終於揚眉吐氣,天地間的正氣在作家的筆下戰勝了邪惡。然而,因為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鞭撻了某些官員的淫威,他竟成了被告。張平被這個官司糾纏著,然而他沒有退卻,他也不可能向邪氣低頭。在判決的那一天,他書中所寫到的那些老百姓不遠千里來到京城,關心著張平的命運。好在法律是公正的,張平以勝訴告終。一個作家,你關心人民的苦樂,人民就會關心你的作品,甚至你的命運。一部《孤兒淚》不知道感動了多少天下父母心,人間那種表現為母愛的善,是人性的最高體現,何況是對流落街頭的陌生孤兒的那份母愛呢?撫養孤兒的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們的心靈中蘊含著多少至善至美啊!張平用他的筆為這些普通人歌哭。《十面埋伏》與《抉擇》寫的是官場的人和事,也充滿了激烈的矛盾衝突,他刻畫了那些貪生怕死、貪得無厭的腐敗分子的嘴臉,他們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置公理與仁義不顧、置自己的人格不顧、蠅營狗茍,化公為私、拿原則作交易、拿權力作交易,成為我們社會的巨大蛀蟲,為人民大眾所痛惡,為黨紀國法所不容。張平用他手中的筆深刻揭露並撻伐了這些腐敗分子的卑劣靈魂;同時,他歌頌了真正敢於與邪惡鬥爭、敢於與自我靈魂中私心雜念鬥爭的共産黨人。從劉鬱瑞到李高成,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共産黨人身上的凜然正氣。
張平為誰歌、為誰哭?讀過他作品的人,莫不與他作品中的人物同歌哭。
張平其人,外表看來文文弱弱,雖然個頭高大,像個硬漢,但説起話來聲柔語慢,甚至有些木木訥訥,文弱的面容中總帶有幾分靦腆。就是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文字卻恰恰氣勢浩蕩,挾雷帶電,總是充滿正義的激情。無論哪一部作品,無不是為正義和公理鼓與呼,其剛毅、其果敢,是怎樣與那木訥遲鈍的外表統一于身呢?忽然想起孔子説過:“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由此看來,他外表的木訥與內在的剛毅,實際上都是他“仁”的體現。這就不難理解張平的作品中為什麼愛憎那樣分明,那樣強烈。他對於善良的弱者總是充滿了同情;他對於恃權淩弱、仗勢欺人、貪贓枉法者的憎惡溢於言表,充滿于字裏行間;而他對於那些高風亮節、堅持正義的共産黨人又是充滿了由衷的熱愛,併為其歌唱。我記得張平在他的一部作品的後記中提出過一個問題:當你面對這世上有些不合理的事情,你還能氣得發抖嗎?這看起來是一個平常的問題,卻是對我們良心的拷問。我們常常在生活中,在是非面前習慣於睜一眼閉一眼,事不關己,得過且過,我們可曾認真回答過這個問題?有多少作品塑造那種“複雜”的人物,“圓滑”的人物,亦好亦壞,亦是亦非而善惡不明,甚至成為九十年代文學中人物塑造的潮流。但張平筆下的人物卻不合這個“潮流”,大多是單面人物,是個性鮮明、善惡分明的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性情和品德秉賦之人。這與張平強烈的道德評價是分不開的。
文以氣為主,文學怎麼能夠失卻這種正氣?
張平的作品中有一種氣,乃是人間正氣。
張平之所以在九十年代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引人注目,毫無疑問,是因為他性格中、他的文脈中始終貫通著這種正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讀者與這種正氣怎能不息息相通?
性格即命運,性格即選擇。張平的文學道路和文學選擇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別樣,實乃根源於他的性格與性情,根源於他命運與心靈的遭遇。張平的父親是一位教授,1957年被打成右派後遣返回鄉勞動。張平4歲時便隨父親落腳農村。他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父親這樣的遭遇背景中度過的。什麼是貧窮和痛苦?什麼是善良和勞苦?在他小小年紀時早已銘心刻骨了。他20多年在農村與農民相依為命,與勞苦人朝夕相處,他們的苦樂也早已在張平的心靈中體味至深。這如同是精神血液一樣會永遠在他的身上奔流,無論他日後走到哪,都改變不了他這種生命的、精神的、文化的底色,他怎能不為那些善良的勞苦人代言?張平不可能寫出那種無關痛癢、不關社會民生的遊戲文字,他不可能為文學而文學地去編織那無邊的風月故事,或者寫出所謂的幽默和調侃文字以娛有閒者的無聊。他的文字,總是帶著他的生命本色,帶著苦難和善良,帶著改變社會的不合理現象的精神力量,帶著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願望。難怪張平要説,今生今世,永遠為老百姓寫作。
所以,張平不會把自己關在閣樓上寫身邊瑣事,寫個人隱私,寫文人小圈子裏的卿卿我我。相反,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建立在大量社會調查和採訪的基礎上,都是對社會的熱情關注,對我們現實人性狀況的思考,一句話,他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
人無完人,藝無止境。成就積累,聲譽顯赫。我相信張平不會在榮譽面前迷失自己。就張平的性格而言,他不是一個愛張揚的人,不是一個容易陶醉於虛名的人。他知道,他之所以取得這些成就,是因為他的心和人民大眾貼得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