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正文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者及作品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6日 13:37


  李準,男,蒙族,1928年5月17日生於河南孟津,在本地讀小學,1943年因河南大旱無力繼續讀中學在鹽棧當學徒,1945年轉郵政代辦所從業,利用業餘時間閱讀書報自學文藝。解放初在銀行當職員。後到一個幹部文化學校當語文教員,期間在《河南日報》上發表十多篇生活故事。1953年發表《不能走那條路》,引起文壇重視。1955年起在河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曾長期在農村落戶。他的《李雙雙小傳》、《耕耘記》等,都是轟動一時的作品。除小説創作外,他還以較多的精力從事電影文學劇本創作,他的《李雙雙》、《牧馬人》、《雙雄會》和《高山下的花環。等,都曾得到觀眾的讚賞。他是二、三、四屆作協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

  《黃河東流去》小説以1938年日寇進入中原,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淹沒44縣,一千多萬人遭災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歌頌了黃泛區人民奮力掙扎可歌可泣的鬥爭。小説描寫的赤楊崗的人們,就是遭災的歷史見證人。李麥精明潑辣,深明大義,保護鄉親,是全村人的核心。她在洪水中為一對新人舉行水上婚禮,帶領大家集體逃難,又聯絡新四軍搶了漢奸隊的糧船,並把兒子海天亮送去參加了新四軍,女兒嫦娥招工去了寶雞,她和兒女媳婦四散飄流。年逾花甲的私塾老師徐秋齋,閱歷豐富,急功好義,是全村人的“軍師”,王跑的驢被漢奸隊搶了,徐秋齋把蛐蛐塞在漢奸的馬耳裏再“醫”好馬病,賺回了王跑的驢價。梁晴和一些婦女背的鹽被鹽行盜了,他就帶領大家大鬧鹽行,爭回了鹽錢。小説寫了七戶農民家庭的悲歡離合。民間藝人藍五優美的順吶吹奏,吹開了地主家白癡兒子媳婦雪梅的心扉,開始了他倆坎坷曲折的生死戀情。渾小子四圈給漢奸拉包車,居然走來“桃花運”,飄飄地做起“中將夢”;但他又冒險捎信讓鄉親西逃以免被抓勞工,又傾其所有贖回小響。那對在水上舉行婚禮的春義和鳳英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出現了變故,鳳英聰明能幹、熱情大方,適應城市生活,開小飯舖發了家,而春義則“寧可黑臉求土,決不笑臉求人”,這一巧一拙、一智一愚在洪水中衝在一起的人,終於在市場經濟面前分道揚鑣了。小説不僅是寫各種人物和家庭的遭遇,而且寫出了“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寫出了我們民族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等美好品德。


  張潔,女,1937年4月27日生於北京,從小跟隨母親在桂林、陜西等地謀生,50年代初在撫順念中學,1956年入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係學習,1960年畢業分配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69年到幹校勞動,1972年回京。她從小結識老作家駱賓基,愛好文藝。1978年發表短篇小説《從森林裏來的孩子》,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1979年加入中國作協,是年出席四次文代會。1980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她的短篇小説《愛是不能忘記的》,中篇小説《方舟》和《祖母綠》,散文《揀麥穗》等許多作品,都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並多次榮獲中外文學獎。

  《沉重的翅膀》,這是第一部反映改革初期生活的長篇小説,正面描寫了工業建設中改革與反改革的鬥爭,熱情歌頌了黨的11屆3中全會的正確路線。小説描寫國務院一個重工業部和所屬的曙光汽車製造廠,在1980年圍繞工業經濟體制改革所進行的一場複雜鬥爭。副部長鄭子云是一位精通業務的改革家,他思想解放,在企業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新穎的見解,既是一位實干家又有著思想家的風貌。他重視人的價值,力求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借鑒國外企業管理的行為科學,改變老一套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正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部長田守誠和副部長孔祥等人則思想僵化,慣唱高調,善耍手腕,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但是群眾要求改革,曙光汽車廠廠長陳咏明就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在廠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關心群眾,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分到房的住戶為了感謝他,每戶拿出一個餃子請他吃,他又夾了送進老淚縱橫的老工人嘴裏。車工組長楊小東和他的夥伴們,也是一群朝氣蓬勃的改革派,尤其是他們互相關心和集體榮譽感所産生的團體意識,更增加了他們工作的激情。大家撿磚頭為新婚的小宋蓋廚房,就使他們每個人都感到了集體的溫暖。正是上上下下的群眾都嚮往改革,這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小説的結尾寫到選舉黨的十二大代表,儘管田守誠部長耍盡花招,鄭子云仍遠遠超過了他,獲得了1006:287的壓倒多數票數,説明了黨心民心都在改革派的一邊。雖然改革的起飛是艱難的,但畢竟已經開始了騰飛。


  劉心武,男,1942年6月4日生於四川成都,1950年隨父遷京,在隆福寺小學念高年級,1954年入北京21中讀初中,1956年入北京65中讀高中。1959年入北京師範專科學校,1961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13中任教,歷時15年。1977年調北京人民出版社任編輯,同年以短篇小説《班主任》轟動文壇。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是第四屆理事,1980年調入作協北京分會從事專業創作,1987至1989年間任《人民文學》主編。他的短篇小説《我愛每一片綠葉》,中篇小説《如意》和《立體交叉橋》,短篇紀實小説《519長鏡頭》和《公共汽車咏嘆調》等許多作品,都曾得到讀者的喜愛。

  《鐘鼓樓》小説截取的是北京鐘鼓樓下一個四合院裏九戶居民,在1982年12月12日晨5時到下午5時一天裏的日常生活,卻貫串了三、四十個人物幾十年的遭遇變化,寫出了古老京華的歷史積澱和80年代的現實變革,使我們聽到了改革時代的足音。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部歷史,構成了北京市民社會生態群落圖。薛永全過去當過喇嘛社會地位低下,現在翻了身給小兒子辦喜事,就一直處在既想排場又捉襟見肘的尷尬中。他的兒媳潘秀婭家境貧困自己是營業員,愛好虛榮又精打細算,辦嫁粧“寧要小羊頭,不要大牛尾”。她的雷達牌小坤表在喜宴中不翼而飛,引起了一場風波,大家懷疑是“丐幫”後人盧寶桑所為,其實是小流氓姚向東偷去了。善良的廚師路喜純雖剛受了盧寶桑的氣,盧揭底説路的父親過去在妓院幫工,但路喜純臨走時還為盧説了好話。農村姑娘郭杏兒家當了專業戶,有錢了,進城來尋找父輩為自己訂下的親事,不料小夥子荀磊已有了對象,杏兒慷慨解囊要為秀婭買表。婚禮中還有令人厭煩的熱心人詹麗穎,她曾被錯劃為“右派”,受過許多不公正的打擊,但她驚驚咋咋同情她的人很少。女演員澹臺智珠臨時來客不能迎親,詹麗穎偏要自己去迎。四合院裏還居住著其他沒有參加婚禮的住戶,如忠於職守的老編輯韓一潭,耿直自重的修鞋匠茍師傅,安於平凡工作“不揀高枝”的海西賓,以及這個院裏的“大幹部”張奇林局長,和他那害單相思的女兒張秀藻,等等。這裡有著歷史與現實、傳統與革新的諸多矛盾,但又有著下層人民在艱難困苦中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關照扶持的團聚力,以及他們在各種困境中緩慢發展的生命力。(tom.com)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