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美文雅帖推薦

琴島日記十九:愚公之大智------給人生一個目標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16:20

  《列子湯問篇》記載了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其原文在中學課本上就能找到,原文錄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文很短,能讓婦孺皆知, 與毛主席寫的一篇《愚公移山》不無關係,他用淺顯的語言這樣解釋:“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説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説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説: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産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今天,我把這老掉牙的寓言又提出來,是想和朋友們從思想和觀念的角度重新探討這一問題。毛主席當年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激發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我不知道列子此文當年寫作的靈感是否來源於老子的“大智若愚”,但一點可以肯定,愚公不愚,是這篇寓言的主題和觀點。

  體會“愚公移山”,都是從愚公那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角度去理解。而這是否是列子的初衷呢?我認為,愚公的智不僅僅在於他的這種精神,更深一層的,是他“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確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實現了這個目標,子子孫孫便可以走上一條坦途!愚公的大智慧在於他的眼裏不是一座山,而是移山之後的坦途這一理想,這正是讓他和子孫後代為之奮鬥的動力!

  大多數的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中,在自暴自棄,得過且過或者抱怨牢騷,不思進取中度過,“為什麼會這樣?”,有幾個人會在浮躁之後靜下心來向自己的心靈扣問這個振聾發聵的問題?美國那個著名的黑人福勒,從小面對前輩們留下來的貧窮,但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時常為他談論一個夢想:“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聽到你説: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上帝的緣故,而是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産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産生過成功的想法”!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正面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兒時的夢想到哪去了?我們信誓旦旦的一個個目標到哪去了?我們一天天就這樣匆匆忙忙,都是為了什麼?

  不要再去譏笑愚公了,把時間給你的真實的心靈,讓它擁有一個夢想吧,人生會變得繽紛燦爛;給它樹立一個目標吧,生命才能夠豐富多采!

  有了夢想,有了目標,象愚公那樣,認真地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編輯:小文來源:)